作业帮 > 生物 > 作业

请老师按步骤写一份详细的实验报告,谢谢老师!题目: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二,材料选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生物作业 时间:2024/05/07 01:24:42
请老师按步骤写一份详细的实验报告,谢谢老师!题目: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二,材料选择:三,实验方案(或“实验步骤”):四,实验现象与记录:(用表格表示)五,实验分析与结论:六,实验分享与收获(实验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等):七,实验参考资料
请老师按照题目提供一份详细的按步骤的实验报告。
解题思路: 鉴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实验目标: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可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 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溶液染成橘黄色(苏丹Ⅳ溶液染成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以出现紫色反应;淀粉遇碘会发生蓝色反应。 (3)实验原理解析: 本实验为鉴定类实验。鉴定某种物质的存在需根据物质的性质来确定科学的鉴定方法。一般原理是根据某些化学试剂与所鉴定的物质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设计不同的实验来鉴定这些物质的存在。 ①还原糖的鉴定原理 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 、麦芽糖和蔗糖。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部都含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具有还原性,可与弱氧化剂反应,因此叫还原糖;蔗糖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非还原糖,不具有还原性。 Ⅰ.利用斐林试剂: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
解题过程:
鉴定蛋白质 实验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形成紫色络合物。 实验目的:学会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实验过程: (1)取2支洁净的试管,编号备用。若鉴定的样品较多,可多备几支试管。 (2)用0.1 g/mLNaOH和0.01 g/mLCuSO4溶液配制双缩脲试剂,在试剂瓶上标明试剂名称备用。 (3)将实验材料如鸡卵清蛋白、牛奶、豆浆和生物组织研磨液等稀释后,各取3mL加入编号的试管中。 (4)先向各试管中加入2mL 0.1 g/mL NaOH溶液,轻轻振荡试管,摇匀。观察试管中物质的颜色变化。 (5)再向各试管中加入3~4滴0.01g/mL的CuSO4溶液,轻轻振荡试管,摇匀。观察试管中物质的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试管中出现紫色 实验结论:鸡卵清蛋白、牛奶、豆浆和生物组织研磨液中含有蛋白质。 注意:(1)蛋白质检测最好的实验材料是鸡蛋清,其蛋白质含量高,配制的提取液透明,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颜色反应明显,但蛋清要先稀释。如果蛋白液稀释不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的内壁上,使反应不易进行彻底,并且试管也不容易刷洗干净。(2)双缩脲试剂的作用,应先加试剂A(质量浓度为0.1 g/mLNaOH溶液)造成碱性环境,再加试剂B(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试剂B不能多加,否则,CuSO4在碱性环境中生成蓝色Cu(OH)2沉淀,将遮盖颜色反应的真实结果。
最终答案: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实验 原理 材 料 实验方法 结果 实验结论 设计思路 对照 方法 淀 粉 淀粉 与碘 液反 应, 呈现 蓝色 蔗 糖 、 淀 粉 ①取2支试管,编号A和B ②称取2 g蔗糖和淀粉分别溶解在100mL清水中 ③量取3 mL蔗糖溶液和淀粉溶液,分别注入2支试管中 ④向2支试管中滴入等量的稀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A管不变蓝,B管变为蓝色 淀粉遇碘变蓝色 利用某些化学试剂能与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的原理,根据产生颜色的不同,来鉴定有关物质的存在 相互 对照 麦 芽 糖 还原 性糖 与斐 林试 剂作 用, 生成 砖红 色沉 淀 蔗 糖 、 淀 粉 ①取3支洁净试管,编号C、D和E ②量取3 mL蔗糖和淀粉溶液,分别注入2支试管中,再滴加1 mL清水 ③向第3支试管中加入淀粉溶液3 mL后,滴入稀释的唾液1 mL ④向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斐林试剂,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C、D管不出现砖红色沉淀,E管出现砖红色沉淀 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时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不生成砖红色沉淀,则不含还原糖 相互对照 注意:(1)淀粉的检测要选择富含淀粉的材料,如面粉、马铃薯块茎等。(2)还原性糖的检测要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材料,这样颜色反应才明显,如苹果、梨等。经实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若选用色素较深的材料,对颜色反应会起掩盖作用。(3)在检测还原性糖的实验中,对试管中的溶液进行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要触及烧杯底部。另外,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沸腾的溶液冲出试管,造成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