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物理 > 作业

五下科学知识整理4个单元都要写,尽量简洁一些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物理作业 时间:2024/04/30 04:00:34
五下科学知识整理
4个单元都要写,尽量简洁一些啊!
您好,为您整理出来五下四个单元的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填空
1.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如(石块)、(铁片)在水中是沉的,(木块)、(泡沫塑料)在水中是浮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重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变.
2.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体积大小相同时,(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轻重相同时,(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把橡皮泥挖空做成(船)形或做成各种(空心)的形状.
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是指排开水的(体积),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排开的水量很大,所以受到的浮力很大).
5.用手将一块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静止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时,此时浮力=(重力+拉力);泡沫全部浸入水中时,与水接触的体积最大,排开的水量最大,受的浮力最大,所以上浮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
6.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先用测力计测出(空气)中的重力,再放入(水)中测得重力,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沉入水底的重物,浮力(小于)重力.
7.不同的液体对于相同的物体所产生的浮力大小是(不同)的.我们在判断物体在某种液体里的沉浮时,往往利用相同的体积比较轻重.如铜能浮在水银上,是因为相同体积的铜比水银(轻),马铃薯在浓盐水中是浮而在清水中沉,因为相同体积的马铃薯比浓盐水(轻)而比清水(重).
8.我们采用(增大船排开的水量)的方法来增加小船的装载量,用(分隔船舱)的方法来保持船的平稳.
9.比较同体积液体重量的仪器叫(比重计).

二、实验设计
1.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器材:弹簧秤、钩码、水、水槽
方法:用弹簧秤测出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再把钩码浸没在水中测出重力;重复几次,比较数据.
发现:物体在空气中测得的重力比在水中测得的重力要大,说明在水中物体受到了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因此,下沉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2.设计实验,测马铃薯的体积大小.
器材:烧杯、马铃薯、滴管
方法:在烧杯中取200毫升清水,把马铃薯轻轻放入水中,读出水位,上升的水量就是马铃薯在水中排开的水量,这个体积等于马铃薯的体积.


三、简答
1.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答:在重量相同情况下,大轮船排开的水量比铁块大得多,它受到的浮力也大很多,当浮力大于重力时,就能浮在水面上了.

2.外观一样的两杯液体,一杯是浓盐水,一杯是清水,你能用哪些方法把它们开了?
答:A、各取50毫升比重量,重的是浓盐水,轻的是清水.
B、放一个马铃薯(或鸡蛋),马铃薯浮的是浓盐水,沉的是清水.
C、用比重计测量,比重大的是浓盐水,比重小的是清水.
D、分别往里面加盐,溶解盐少的是浓盐水,溶解盐多的是清水.
E、加热两杯液体,有白色物质出现的就是浓盐水.

3.相同体积的铁块、石块、木块放入水中,它们受到水的浮力大小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答:铁块受到的浮力等于石块受到的浮力,大于木块受到的浮力.
因为铁块和石块都沉没在水中,排开是水量最大且相等,所以浮力也最大且相等,木块能浮在水面上,排开的水量小于铁块和石块,所以受到的浮力也小.




第二单元热
一、填空
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吃热的食物)、(做运动)、(烤火)等方法来增加热量.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少热量流失),起(保温)的作用.
2.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会(浮);装有冷水的塑料袋在热水盆中,开始会(沉),一段时间后会(浮),因为相同重量的水,热水的体积(大).在加满冷水的试管上面裹一块气球皮,加热后气球皮会(鼓起来),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冷水受热后体积膨胀).
3.用一个烧瓶装满冷水,塞上插有空心玻璃管的橡皮塞,加热烧瓶,水变热时玻璃管里的水位会(升高);再冷却烧瓶,水变冷时水位会(降低),这种水体积的变化叫做(热胀冷缩).但水在(4)℃以下时正好相反,是(热缩冷胀).其它的大部分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温度计就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4.用一个瓶口装有气球的烧瓶来研究空气的变化,将烧瓶放水热水里时,气球会(鼓起来),再把烧瓶放入冷水里时,气球会(瘪下去),这比水的热胀冷缩的变化要(明显),说明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5.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变(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铁桥架在滚轴上,说明大多数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锑)、(铋)等正好与大多数金属相反,是热缩冷胀.
6.用酒精灯加热粘有火柴的铁丝的一端或涂有蜡的圆盘来研究,发现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向(四周)传递,热总是由(温度高)的一端向(温度低)的一端传递.
7.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8.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传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像金属这样的物体传热性能(强),被我们称为(热的良导体),它吸热(快),散热也(快);而像(木头)、(泡沫塑料)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可以用它们作为(保温)材料.
9.每根钢轨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是为了(钢轨在夏天受热时有膨胀的空间,不会相互挤压而变形;在冬天不会因为受冷收缩而断裂).
10.野外的电线,夏天看起来比较(松弛),冬天比较(紧绷),因为电线会(热胀冷缩).如果在夏天架电线,应该(稍微松弛一些).
11.通过固体物体传热叫(热传导),通过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传热叫(热对流),没有通过物体直接传热叫(热辐射),这三种方式统称为(热传递).

二、实验设计
1.证明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器材:带细管的圆底烧瓶、烧杯、冷水、热水
方法:在圆底烧瓶里装满冷水,用带有细管的橡皮塞塞紧;分别把它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变化并记录.
现象:在热水中,细管中水柱上升,在冷水中,水柱下降.
解释: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证明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器材:锥形烧瓶、气球、烧杯、热水、冷水
方法:将气球套在锥形烧瓶口上;分别把它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并记录.
现象:在热水中,气球鼓起来了,在冷水中,气球瘪下去了.
解释:空气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器材:铜球、金属环、酒精灯、一杯冷水.
方法:用酒精灯加热铜球,看它能否通过金属环;把铜球浸入冷水中冷却后,看它能否通过金属环;观察并记录.
现象:铜球加热后,不能通过金属环;铜球冷却后,能通过金属环.
解释:铜球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热是怎样传递的?
器材:铁丝、火柴、酒精灯、支架、蜡
方法:将铁丝拉直固定在支架上;每隔一段距离粘上一根火柴;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现象:靠近热源的一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解释:热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三、简答
1.乒乓球瘪了但没漏气,你有什么办法让它鼓起来?理由是什么?
答:把乒乓球放到热水中烫一下,因为乒乓球里面的空气会受热膨胀,让球鼓起来.

2.寒冷的冬天,我们触摸室外的钢铁和泡沫塑料,为什么会感觉钢铁要冷得多?
答:因为钢铁是热的良导体,它迅速把手上的热量吸走并快速的散发开去,而泡沫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慢,所以感觉钢铁要冷的多.

3.夏天停电时,为什么可以用厚厚的棉被盖在冰柜上来减缓棒冰的融化速度?
答:棉被是热的不良导体,它可以有效阻挡外面热量的进入,使里面保持低温.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一、填空
1.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如用(数心跳)、(数呼吸)、(有节奏拍打)等来估计1分钟,用(阳光下的影子)、(上下课的铃声)来估计几点钟,但凭我们的估计不能准备地知道时间.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大约可写(40)几个字、看(10)行字,跑(300)米路等.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平时觉得时间有快慢是我们的感觉在起作用.
2.我们古时把一天分成(12个时辰),每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2个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每小时的时长是变化的.
3.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在滴漏实验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4.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的快慢是不一样的.我们通过重物的重量、拉开的幅度、摆绳的长度来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越长,速度(越慢),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5.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控制器)、支轴、长针短针、(摆)、齿轮、(垂体).齿轮控制器由摆来控制、齿轮由垂体来控制.
6.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光影变化规律)制成的.
7.像(日晷)、(水钟)以及(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
8.人类最早的计时工具是(太阳钟),最早的计时单位是(天).

二、实验设计:
1.摆每分钟摆动次数与什么因素有关?
A、研究问题:摆每分钟摆动次数与摆锤重量有关吗?
材料:细绳、螺帽、支架、计时器
方法:用细绳和螺帽做两个长短一样,重量不同的摆;分别把两个摆固定在支架上,测出他们每分钟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记录数据并比较.
发现:摆每分钟摆动次数与摆锤重量无关.

B、研究问题:摆每分钟摆动次数与摆绳长短有关吗?
材料:细绳、螺帽、支架、计时器
方法:用细绳和螺帽做两个重量相同,摆绳长短不同的摆;分别把两个摆固定在支架上,测出他们每分钟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记录数据并比较.
发现:摆每分钟摆动次数与摆绳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三、简答
1.你对制作每分钟摆动30次的摆有什么建议?
答:如果摆每分钟摆动超过30次,建议适当加长摆绳;如果摆每分钟摆动不到30次,建议适当减短摆绳,用此方法反复调试,直到每分钟摆动30次.
2.人类历来使用过哪些计时器?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日晷、圭表——光影变化规律
水钟——滴水的等时性
摆钟——单摆的等时性
沙漏——细沙漏下来的等时性
蜡烛钟——蜡烛燃烧的等时性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一、填空
1.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太阳不动,地球自转)、(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2.“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他认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日心说”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他著有(《天体运行论》)并认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是宇宙中心,地球围着太阳转.“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3.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已为世界所公认.
4.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所以我们看到天体(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比西边(先)迎来黎明.
5.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一个小时).北京处于(东八区),纽约处于(西五区),相差(13个)小时,北京是白天时,纽约是黑夜.
6.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公转一周是(一年),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形成了(四季变更)和(极昼极夜)现象.(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
7.北极星“不动”是因为北极星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围绕地轴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来北极星是“不动”的.
8.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首先发现恒星周年视差.
9.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0.地轴倾斜的角度是大约(23度),如果倾斜角度加大,那么极昼极夜的范围将(扩大),对地球会产生巨大的灾害.
11.阳光直射——日照面积大——温度高——夏季
阳光斜射——日照面积小——温度低——冬季

二、简答
1.我们为什么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答:因为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我们看到景物会向反方向运动,所以我们会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2.有什么证据表面地球在自转?有什么证据表面地球在公转?
答:自转证据:傅科摆、天体东升西落、卫星直接观测、南北流向河流两岸侵蚀程度不同.
公转证据:恒星周年视差、星座四季交替、卫星直接观测.

3.地球的运动产生了哪些自然现象?
答: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南北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会发生偏转.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极昼和极夜.
4.四季是怎么形成的?
答: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倾斜不变,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使得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从而形成四季.(会画图)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