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楚汉相争,楚霸王项羽为何败于刘邦?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8 01:58:06
楚汉相争,楚霸王项羽为何败于刘邦?
宋人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名句对项羽评价最有力,然而他却败于刘邦.就其原因,
第一,项羽的个人品质造成了他的失败.
首先项羽绝非智力低下,正相反,司马迁认为他才气过人.刘邦也认为在勇悍仁强方面自己非项羽可比,对此韩信亦有同感.但项羽这种过人才华并没有给他带来帮助,反而使他成为直继暴秦的统治者.项羽的本性是极度自负.陈平对其鉴定为“不能信人”、“意忌信谗”.在项羽眼里,他人均不足道,所以他事必躬亲,弄得自己很辛苦.这使人联想起秦始皇.侯生、卢生有言:“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以为自古莫及己……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项羽也是逢战必到,疲于奔命,最后又中了陈平的反间计,更加形单影只,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独夫.司马迁评秦始皇曰:“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评项羽曰:“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其次是苛察.苛察大概是项氏家风.其叔项梁起义后不久拒绝一门人求职时指责对方某时未办好某事,是为其证.日后,殷王司马昂叛楚,项羽派陈平等击降之.不久,司马昂降汉,项羽就要追究上述军事行动的参与者,导致陈平归汉.相形之下,刘邦的部属中有许多人曾反对过他或投降过项羽,均未受追究.
所以,项羽虽常胜,人却越打越少;刘邦虽常败,人却越战越众.又其次,项羽继承了赵高的一套统治术.赵高曾献计于秦二世,说欲巩固其统治,唯有贱者贵之,贫者富之,远者近之.项氏在分封时正是这样干的.他将原来的齐燕之王分别贬为胶东王、辽东王,而将齐燕之将分别封为齐王、燕王.正是这种统治术,迅即酿成了不安定因素,并最终断送了项氏统治.经历过暴秦统治的广大人民是绝不能忍受项氏统治的.天份反成事业之累,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第二,项羽现象提出了历史人物作用的阶段性命题.彼得原理有无能极一说,即某个系统里的人达到其力难胜任的岗位,不称职现象便随之产生.项羽的情况正合此理.可以说,在反秦风暴中,如果没有项羽的摧枯拉朽之力,其成功是不可想象的.他在夺权前对形势的正确判断,在救赵时的果敢绝决,奠定了其历史地位.但以此为限,其后的局面就非项羽所能胜任.归降的二十余万秦军,既是项羽的最辉煌胜利,也成了他失败的开端.这些与诸侯联军人数相去不远的俘虏,如果不杀,总是心腹之患.而一旦杀降,项羽就失去了道义上的支持,并且无法在关中立足.又如分封,也非项羽份内事,项羽挟威势强行包办,弄得怨声载道.
于是,项羽就从顺应历史潮流走向了反面.对此,项羽本人固然有推卸不了的责任.他以为自己既然在军事上有一套,其它方面估计也差不了.耐人寻味的是,时过两千年,项羽的思维方式在中国仍可以大行其道.生活中经常能看到某些领域的成功人士,情不自禁地要对各种事物指点江山.那么,项羽同时代的人默认了他的自负就不足为奇了.但事实让天下及项羽本人大失所望.如果项羽当时不去争夺支配权,他肯定不会迅即覆灭.或许应了老子的一句话,“知止可以不殆”(王弼《老子注》).可惜,项羽及其它情形相类者当时绝不会有这份自觉.人类注定要在错误中成长.
最后,项羽蔑视知识或代表了一定的中国社会情绪.少年时代,项羽学书学剑学兵法均浅尝辄止.在项羽眼里,“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可见,知识在其心目中一文不值.项羽抹杀义帝的功绩一事更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社会对知识的情绪.他说:“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话虽说的有力,可却不是事实.
义帝是在项梁败死,楚国受重创之后出面主持大计的,他亲自布署了攻秦的两路人马,完成了陈胜、项梁未能完成的大业——灭秦.设想,如果印刷厂厂长出面否认一本畅销书作者的作用,建筑队长出面否认一个杰出建筑的设计师的作用,一定没有人会信以为真.但项羽的上述言论却能深得人心.甚至司马迁或者都被其骗住,《史记》就没为义帝立传.无独有偶,刘邦定天下论功行赏厚封萧何,遭到武将们的抵制.
深究起来,对项羽的歧读皆源于司马迁的记叙.特别是将刘项二人相互参看时尤其如此.当司马迁着力描摹时,项羽总是威武雄壮,气势夺人;刘邦则平淡无奇,甚或猥琐.于是便有阮籍登广武战场“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叹.确实,刘项相争,项羽处处压刘一头.然而,项羽的刚猛无俦恰恰是逆时代潮流而行.所以,虽然频频取胜,却最终魂断乌江.
刘邦与项羽的区别在於,刘邦小狡诈而大仁厚,项羽小仁厚而大狡诈.
刘邦之诈无伤大雅而项羽之诈却是罪不容赦.刘邦是一个小处随便的人, 所以他以酒色为娱,嘻戏为乐,绝不象那些所谓贵族一样道貌岸然却残忍卑鄙.  
  据《史记》载,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 因家沛焉. 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 萧何为主吏, 主进, 令诸大夫曰: "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万钱」,实不持一钱.谒入, 吕公大惊, 起, 迎之门.吕公者, 好相人, 见高祖状貌, 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 刘季固多大言, 少成事. 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 无所屈(原文为言字旁加出, 与屈相通, 谦让的意思). 这段文字很有意思, 汉高祖刘邦当时虽然只是一个泗上亭长,秦朝最小的吏, 但他对县令请客,尤其是借请客收受贿赂,是那样的藐视.不仅不带一分钱做贺礼, 反而毫不谦让地坐上坐,戏弄那些送贺礼妄图巴结县令的所谓豪杰和吏. 放在现实中看一下, 现在有哪一个村长敢於这样戏弄县长和县里的大小恶霸与官吏?   
  再看刘邦的大仁厚和勇敢.大家可能认陈胜、吴广是最早的秦末农民起义, 其实刘邦在陈胜、吴广起义前两年已经开始反抗暴秦了.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园前211年),刘邦以沛县亭长送徒到骊山, 沿途徒多逃亡,刘邦不是追杀那些逃亡者以保全自己而是带大家到丰西泽中, 让大家停下来一起喝酒, 到了夜里刘邦就解开所送徒的锁链让他们逃走并且说:"公等皆去, 吾亦从此逝矣!" 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於是刘邦就带着这十余个壮士逃往邙砀山中. 按秦律, 误了日期都要斩首更何况是故意放走所有的徒?刘邦放走了那些无辜被征的徒却把杀头抄家的危险留给自己,这是何等的仁义、勇敢、无私之举?难能可贵的是刘邦做这些事情时是那么平易, 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什么政治目的和个人野心;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发生在秦始皇在世, 秦朝最强盛、管理最严密也是最严酷的时候.如此大仁大义之"无赖"真中国之脊梁.  
  而项羽和项梁,却从来都是阴狠刻毒之徒. 项梁曾经杀人, 和项羽一起避仇于吴中.当时的吴中守令对他们优礼有加,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以九百人在蕲县的大泽乡起义.同年九月, 刘邦与萧何、曹参、樊哙、周勃在沛县起义,称沛公.此时,会稽守通谓梁曰: " 江西皆反, 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 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从这里可以看出会稽守是多么坦诚又是多么信任项梁.项梁曰:" 桓楚亡, 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 诫籍持剑居外侍. 梁复入, 与守坐, 曰: " 请召籍, 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 "诺." 梁召籍入.须臾, 梁瞬籍曰: "可行矣!" 於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 佩其印绶.门下大惊, 扰乱, 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摄伏, 莫敢起.梁乃召所知吏, 谕以所为起大事, 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 得精兵八千( 引自史记项羽本纪) . 从这里大家不难看出项梁和项羽是多么狡诈又狠毒的忘恩负义之徒.他们在秦朝强大时交好秦朝的官吏以自保,在天下大乱有机可乘时又恩将仇报,将保护他们且要带着他们反秦的恩人用阴谋诡计残忍地杀害,同时霸占他们恩人的一切包括那广为传颂的八千子弟兵.项梁和项羽的狡诈、狠毒与刘邦的坦诚、仁厚、勇敢、无私是多么鲜明地对比着?天下有如此恩将仇报、阴狠残忍的高节之士吗?  
  在扫灭秦朝的战争中,楚怀王曾经与诸将约 " 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那么为什么项羽军强而刘邦军弱,但刘邦被派去担任入关灭秦的重任,项羽却被怀王派遣北上救赵?是不是楚怀王有意袒护刘邦, 要刘邦做容易成功又名利双收的事情? 实际上 在刘邦西向入关的时候, 秦军很强大, 秦朝的主力是节节胜利的.那时秦军强到什么程度? 强到杀大将项梁和令楚政权迁都的程度.公元前208年,在范增的建议下,项梁和刘邦等拥立楚怀王孙心为王,号楚怀王,都盱(目台),项梁称武信君.同年,秦大将章邯大破项梁于定陶, 项梁死.楚怀王在秦军战胜楚军, 杀大将项梁后从盱(目台)迁都彭城.所以当时的秦军非常强大而且诸侯都认为先入关对自己不利. 刘邦在这种情况下受命伐秦,不是楚怀王偏袒刘邦而是楚怀王的诸老将认为, 只有刘邦才能完成这样艰难的使命.项羽当时也想西向入关伐秦,原因是他要为项梁报仇.但正如楚怀王的谋臣所说: " 项羽为人骠悍猾贼, 项羽尝攻襄城, 襄城无遗类, 皆坑之, 诸所过无不残灭. 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 不如更谴长者扶义而西, 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 毋侵暴, 宜可下.今项羽骠悍, 不可谴; 独沛公素宽大长者, 可谴." 可见, 项羽的残暴与刘邦的仁厚在当时的诸侯之中是公认的.而且前几次派大将率军西向伐秦都遭惨败,派遣刘邦入关,正是因为刘邦仁厚, 以仁而伐不仁, 以宽厚而伐残暴,所以只有刘邦才有胜利的可能.刘邦果然不辱使命,收彭越部于昌邑, 张良略韩地引兵从刘邦.刘邦至南阳, 秦南阳守投降.自宛西进,沿路诸城均降,三秦父老以沛公为仁厚长者,望风而归, 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
  项羽: 乱臣贼子,上不能事其君以忠,下不能抚其众以诚  
  项羽在刘邦灭秦之同年(公元前206年),因为记恨楚怀王派刘邦而不是他西向入关伐秦,佯尊楚怀王为义帝,迁江南,使其都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这实际上是篡位,而尤令人发指的是, 项羽在迁楚怀王去江南时,使人杀义帝于江中.这样一个先杀恩人会稽守令又杀天下诸侯公推的楚怀王的弑君篡位之徒,在文人大夫的眼里如何成了人杰鬼雄? 可见文人大夫之反封建由来已久两千年了. 项羽对部将和人才的蔑视和轻慢与刘邦之知人善任更形成鲜明的对比, 韩信、陈平、黥布、范增、钟离昧均不能用,其在垓下战败,实非战之罪但是轻才慢士,暴虐不仁之罪.   
  很多人都说项羽是妇人之仁,匹夫之勇,其实项羽有匹夫之勇但没有妇人之仁.项羽是一个典型的以暴易暴,以仇恨报复天下的人.刘邦在灭秦之后,封秦府库,还军灞上, 与秦人约法三章.对秦朝的降王子婴和民众充满仁爱之心.与刘邦相反,项羽在新安城南用阴谋诡计诱骗秦降兵放下武器, 然后坑杀秦降兵二十余万人.公元前206年,项羽在进入咸阳后,居数日, 屠咸阳城, 杀降王子婴,烧宫室, 大火三月不灭.同时收秦之宝货,掳妇女而东.项羽坑杀降兵、屠城、掳妇女、宝物远不止一次, 公元前205年,项羽攻齐,杀田荣,立田假为王,坑降兵,掳妇女,毁城郭房屋无数,齐民纷纷起来反抗,可以说项羽在战胜之后, 对战败之国从没有一丝仁慈过,他对人民和生命极端蔑视.
  很多人都指责刘邦是一个没有孝义人心的无赖.原因是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为被项羽谋害的楚怀王(义帝)发丧, 率五诸候讨项羽.当时项羽伐齐,刘邦率五诸候的五十六万兵入彭城.项羽得知刘邦等入彭城后, 率三万兵自齐南下,大破汉军.汉王刘邦逃走,刘邦父亲刘太公和吕后被项羽俘获.项羽进而以刘太公和吕后为要胁,要刘邦投降.如果刘邦不降则要烹刘太公.刘邦当时说" 我既然与你约为兄弟,则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 如果你要烹你的父亲,那分我一杯羹".刘邦说这话固然有不妥之处, 但是刘邦与项羽确实曾约为兄弟,项羽如果是一位忠直之士,怎么能拿自己的义父来要胁?这里使我想起《三国演义》中的三姓家奴吕布,反复无义如吕布者在突袭徐州俘获刘备妻子时都能说:刘备, 吾弟也,我何能加害他的家小?不仅不加害刘备的家小,且谕令任何人不得骚扰,饮食供应一如既往.与吕布对比起来,项羽之人格是多么低下鄙琐.
  再看刘邦是如何对待项羽及其亲属的, 垓下之战后, " 项王已死, 楚地皆降汉, 独鲁不下. 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 为其守礼义, 为主死节, 乃持项王头示鲁, 鲁父兄皆降. 始, 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 及其死, 鲁最后下, 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 泣之而去.诸项氏枝属, 汉王皆不诛, 乃封项伯为射阳候, 桃候、平皋候、玄武候皆项氏, 赐姓刘 (见《史记·项羽本纪》 ).刘邦真仁慈之主,中国幸有大汉四百年,汉之子孙在魏、晋时皆得保全, 不可不谓是刘邦仁厚之德.   
  鸿门宴与天下归属,沐猴而冠说项羽   
  鸿门宴上项羽想杀刘邦而没杀, 被指为妇人之仁.其实, 从道理上来说, 刘邦灭秦, 按义帝与诸将的约定,刘邦应当为关中王,对刘邦有灭秦之功不赏反而杀掉, 项羽在天下诸候那里完全背理,更何况那时项羽、刘邦和诸候都受楚怀王节制.项羽擅杀灭秦的大将,无论在天下人和楚怀王那里都难辞其咎.所以,鸿门宴上没杀刘邦也不排除是项羽权衡利弊之后的决定.另外,对于项羽来讲,他当时志得意满对刘邦充满蔑视,并没有认识到刘邦的雄才大略,更没有认识到刘邦是可以战胜他的对手.这也许是刘邦免遭项羽杀害的最主要原因. 虽然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但刘邦真在鸿门宴上被杀, 天下也决非项羽所有.首先,从个人的才德上来看,项羽在才能上不及秦始皇十分之一而残暴不仁却十倍于秦始皇.秦始皇无论是在国家建设还是在法令、法规、和军事智慧方面都堪称一代雄主.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 在全国建筑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宽五十步,三丈而树,国家交通南北贯通.修长城, 遣蒙恬发兵三十万攻匈奴.开凿灵渠, 连接湘江和漓江,进兵取岭南,置桂林等郡, 开发南部中国.凡此种种, 都不是目光如豆、沐猴而冠的项羽所能想象的.据司马迁《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在鸿门宴之后,杀了子婴,烧了秦宫,掳宝货妇女要东归的时候, 有人劝项羽说: " 关中阻山河四塞, 地肥饶, 可都以霸." 劝项羽建都关中进而称霸天下. 项羽看到秦宫都被自己烧毁了, 又心怀思欲东归, 曰: 富贵不归故乡, 如衣锦夜行, 谁知之者!" 说者曰: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 果然." 项王闻之, 烹说者.秦始皇雄才大略,统一六国而有华夏,但因其残暴不仁,始皇死而地分, 秦朝历二世而亡,象项羽这样无比残暴又目光如豆的人如果能够夺得天下,那么真是有违自然规律了.
  另外从当时的诸侯力量和才智来看,即便项羽杀了刘邦而萧何、张良、曹参还在,汉军仍然可以奉刘盈为主,与项羽争衡,更何况韩信在鸿门宴的同时到汉军之中.萧何仍然可以向刘盈推荐韩信,汉军仍然可以在韩信的率领下,击败项羽.韩信固非百里之才,本来就可以与项羽、刘邦鼎足而立,没有刘邦换个韩信,项羽的失败一样不可避免.更何况, 当时彭越、黥布均有王霸之才,与项羽争锋者何止一二?
  历史的事实是刘邦战胜了项羽, 刘邦留住了邦国而项羽如羽般飘去. 中国 因为有了大汉四百年的文明和鼎盛而使中华民族有了民族和文明的依托.从国家和民族的观点来看, 楚汉相争的结果对中国和中华民族是太重要了.但令我感慨而写此文的原因是,中国人常常为残暴者的武功喝彩,常常沉醉于被屠戮的同族的血腥之中.中国人是不欣赏仁慈的, 对项羽"气节"的礼赞从根本上反映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残忍本性,即便饱受女真族残暴屠杀的李清照也莫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