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等腰梯形ABCD中,AB//CD,AB>CD,AD=BC,BD平分角ABC,角A=60°,梯形的周长是20cm,求梯形个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01 22:07:24
等腰梯形ABCD中,AB//CD,AB>CD,AD=BC,BD平分角ABC,角A=60°,梯形的周长是20cm,求梯形个边的长
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2.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教学设想
1.安排两教时.
2.《苏州园林》是一篇准确地把握了客观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因此领会作者的整体构思和语言特色应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
3.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如看苏州园林的照片、放映幻灯片或看有关电视专涵片等,与课文学习相配合,更便于学生理解.
4.预习要求.
(l)朗读课文,圈出生字,画出词语,标注段的序号.
(2)看预习提示,查字典,给加点字词注音,读课本上的注释.
(3)鼓励学生提出有关课文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第 一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正音、正字,解释词语;通读课文;了解作者构思和文章结构;辨析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
今天我们学习介绍江南第宅园林的名篇——《苏州园林》.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叶老的这篇文章不仅准确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正音、正字,解释词语.
根据预习提示,给加点字词注音.
同学注音、朗读,教师提示读准字音和正确掌握汉语拼音规则.
补充两个多音字;对称chen、相间jian
解释词语:(出示投影——几个重点词语的注释)
同学解释、教师重点提示的词语:
标本、布局、映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别具匠心等,强调要把词放在句中来解释.
(三)朗读课文
要求.掌握字的读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思考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探求作者的思路)
(四)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结构
(可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导入,也可由教师提出)
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
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
问: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
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
第二,苏州园林共同点具体在四个“讲究”.
第三,再一次强调共同点什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
第四,用游览者的话证实作者的评价—突出本文是从欣赏者的角度写的.
问: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第3、4、5、6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
问: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是细部介绍属非重点,故写得简略.
问:读第10段,想本文结尾有何特点?
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总观全文的结构脉络(投影显示):
总说(完美的图画)——分说(第2段)
大处讲究:布局(3段) 配合(4段)映衬(5段)层次(6段)
细部注意:每个角落(第7段)门窗图案(第8段)色彩(第9段)
课上做练习一,填写结构图表.
思考: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
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
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段中也有体现.以第4段为例作分析.
问: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第3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运用作比较、打比喻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园林是美术画,讲求自然之趣.
(六)布置作业
1.复习字、词,会写、会注音、会解释.
2.笔答课后练习二、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继续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具体分析本文的语言;总结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生字词.(二)结合讲评检查课后练习二的作业完成情况,归纳本文的说明方法.由同学举例说明.
1.作比较.如第5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点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又如第9段,与北京园林的色彩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极少彩绘的特点.
2.举例子.如第2段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为例,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再如以几个园里的古藤为例,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3.描摹.如第5段中对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小结: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不仅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而使语言既准确、鲜明又生动形象,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三)重点分析本文语言的多样性.
提示:本文语言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归纳.
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2.句子的多样性:描述性和概括性的句子
3.用词的精练、准确和周密
4.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
逐项分析时,先由同学举例、分析,再由教师补充,归纳.举例时尽量照顾课文的先后顺序.
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问:本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以第5段为例说明.同学发言,归纳.
第1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第2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第4句“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是议论,阐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问:还能找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例子吗?
如第7段中的描写,第1段中的议论,既增强文章生动性、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作了画龙点睛的评价.
问:前面看到本文有不少具体描述的句子,其实文中也有不少概括说明的句子.
如第2段中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句子;第5、6、7、8段的第一句都起到了概括苏州园林特点的作用.
问:请同学们找找本文运用词语的特点.
(l)准确
结合练习三,辨析:玩赏、鉴赏、欣赏、观赏——玩赏:有品味、赏玩之意;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观赏:指观看欣赏.此处的“鉴赏”一词最恰当.
(2)周密
请说出以下各句加点词的作用.(投影显示)
①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②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画.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3)精练
请读第7段,说说段中“栽、蔓延、补”几个动词用得为什么好?
恰当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
问:能找出本文中使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吗?
排比:第2段;设问:第3段;比喻:第3段等.
教师:有人说本文具有散文特色.是因为作者通过说明描绘,自然、真切地再现了苏州园林的风貌,使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正如题目所写,使人有种“眷恋”之情.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吗?
如第4、5、7、8、9段的结尾及全文的结尾,都是有景有情的.
小结:本文语言准确、精练又生动、优美,表现力很强,从而看出说明文的语言并不是枯燥的,是可以充满情趣的.
(四)总结全文: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再现了它的美丽画面,显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五)配乐朗读课文(边出画面配合),进一步体会本文的两个学习重点,从而获得知识和美感.
(六)布置作业:
1.笔答课后练习五、六、七
回答者: 羽毛和翅膀 - 状元 十四级 5-22 13:03
http://www.5156edu.com/serach.php里有很多.
回答者: 王仕节 - 魔法师 五级 5-22 18:32
苏州园林 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章的结构.
2、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
[教学时数] 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朗读课文
要求:掌握字的注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思考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三、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结构
学生提问,共同探究.
提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提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
由同学讨论,教师归纳.
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
提问: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
讨论归纳:
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
第二、苏州园林共同点具体在四个“讲究”.
第三,再一次强调共同点(“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
第四,用游览者的话证实作者的评价——突出本文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描写的.
提问: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其他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以上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
提问: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
思考: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讨论归纳:
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
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段中也有体现.以第3段为例作分析.
提问: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第3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归纳:
运用作比较、打比喻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园林是美术画,讲求自然之趣.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二、学习本文语言的多样性
提示:本文语言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归纳:
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2、句子的多样性:描述性和概括性的句子.
3、用词的精练、准确和周密.
4、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
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提问:本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以第5段为例说明.同学发言,归纳:
第1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林映衬方面的图画美.第2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第4句“因为依据另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是议论,阐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提问:还能找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例子吗?
如第7段中描写,第1段中的议论,既增强文章生动性、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作了画龙点晴的评价.
提问:前面看到本文有不少具体描述的句子,其实文中也有不少概括说明的句子,同学们找找看.
如第2段中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句子;第5、6、7、8段的第一句都起到了概括苏州园林特点的作用.
三、语言的特点
提问:请同学们找找本文运用词语的特点.
1、准确
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玩赏、欣赏、观赏)
2、周密
请说出以下各句划线词的作用.
①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②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3、精练
请读第7段,说说段中“栽”、“蔓延”、“补”几个动词用得为什么好?
这几个动词恰当而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音调为色彩.
提问:能找出本文中使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吗?
排比:第2段. 设问:第3段. 比喻:第3段.
有人说本文具有散文特色,是因为作者通过说明描绘,自然、真切的再现了苏州园林的风貌,使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正如题目所写,使人有种“眷恋”之情,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吗?
如第4、5、7、8、9段的结尾及全文的结尾,都是有景有情的.
四、小结
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赏和眷恋之情.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
《苏州园林》教学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查辞典等有关工具书,掌握生字的字形和读音,了解文中部分字词的意义.
2、技能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清全文的结构布局.
(4)学习说明方法,体会描写句、议论句的作用.
3、审美目标:领略苏州园林的无限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全文的结构布局.
【教学难点】
学习说明方法,领会描写句、议论句的作用.
【教法选择】
启发式、讨论式.
【学法选择】
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思考讨论——训练思维;写作训练——提高能力.
【辅教手段】
CAI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二课时.
【分层标准】
A类学生基础较差,B类学生基础中等,C类学生基础较好.分层标准并不告知学生本人,也不是固定不变.由教师自己掌握.
注:教案中打“[ ]”部分是学生的课堂活动.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读课文,并且到新华书店、图书馆或网上去查阅、搜集苏州园林的有关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或电子音像资料.然后带到课堂进行交流展示.
二、整体感知
(一)引入新课
学生交流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或电子音像资料等.然后,CAI多媒体图片资料展示,学生对照课文,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图片介绍了哪些园林?
[A、B、C三类学生各一名回答]教师明确:图片介绍了几座有代表性的苏州园林,如: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苏州四大名园.
第二个问题:说说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
[A、B、C三类学生各一名回答]教师暂不评价,留待学习课文时解决.
教师板书课题:苏州园林.
(二)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音清晰,速度适当,语调舒缓,特别是一些关键性的说明语句,更要注意读清楚”,并给予必要的朗读指导.
[同桌为一组或前后位为一组,进行朗读练习.然后由A、B、C三类学生各三名示范朗读.师生共同纠正.]
2、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把需要记住的字和理解的词找出来.
[B类学生一名板演生字注音,A类学生一名板演词语.其他学生则整理字词笔记.然后师生共同纠正.]
(三)疏导文理
引导一: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
[指导学生将重要的句子划出,重要的词语也要标出,养成自学的好习惯.]教师明确、板书:标本、影响.[B、C类学生解释词语.其他学生作笔记.]
引导二: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写总的印象?
[引导学生找出关键句,思考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教师明确、板书:鉴赏.
引导三:文章是怎样布局的?
[引导学生思考本文结构特色.]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用一个短语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由A、B、C三类学生各三名口答,其他同学共同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概括进行板书,然后将自己的概括通过投影片展示出来(不作标准答案,只供参考),便于学生对照:
(1) 总印象.
(2) 苏州园林的共同点.
(3) 苏州园林的建筑不讲究对称.
(4) 假山池沼的配合.
(5) 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6) 花墙和廊子的设计.
(7) 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8) 门和窗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9) 极少使用彩绘.
(10) 其他一笔带过.
第二步:弄清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掌握文章的脉络.
[分组讨论,由B、C二类学生各二人试答.]教师明确、板书:由总到分;总印象(1)——共同点(2)——多方面说明(3—9)——(10)其他一笔带过.
第三步: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那样明确,但作者为什么在句子中加上一个状语“似乎”呢?岂不矛盾?
[分组讨论,然后由A、B、C三类学生各一人试答.]教师明确、板书:一致、似乎.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达到目的”后面的四个“讲究”句的修辞手法[由A类学生一人回答,其他学生纠正.]和在结构上的作用.[由B类学生一人回答,其他学生纠正.]
[C类学生1—3人回答四个“讲究”句与第(3)—(6)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教师明确、板书:
讲究……布局——(3) 讲究……配合——(4)
讲究……反衬——(5) 讲究……层次——(6)
引导四:第(7)—(9)自然段与第(3)—(6)自然段,与第(2)自然段的关键句在结构上有什么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第(7)自然段首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思考讨论,然后由B类学生一人回答,C类学生1—2人补充.]教师明确、板书:过渡.
[分组讨论,然后由C类学生2—3人回答.]教师明确、板书:
大处——小处;整体——局部.
三、品味探究
(一)学习说明方法的运用
引导:作者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分别举例.
[学生速读课文,同桌或前后位可交换一下意见,然后由A类学生多人找例句,并判断说明方法.B类学生多人补充,C类学生多人作简要分析.]教师明确、板书:说明方法应与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相适应.
(二)理解描写句、议论句的作用
引导:本文除了说明的方法,还适当地穿插使用了描写和议论的方法.试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学生速读课文,同桌或前后桌可交换一下意见,然后由A类学生多人找出描写句,B类学生多人找出议论句.C类学生多人简要分析作用.]教师随机评价,最后明确、板书:描写句使文章生动;议论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寻求他同学
或老师的帮助.在这一环节中主要体现的是合作的精神.这一环节所用时间长短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保证每个发问的学生获得满意的答案.如果课堂上不能完全解决,可放至课后继读.
五、拓展训练
试以“青岛印象”为题进行写作练习.要求不实写哪一处景或哪一件事,而从总的印象写起,引出对事物总的特点的概括,然后围绕中心多方面说明,以培养学生综合和概括的能力.
课堂上已完成写作训练的学生回家各自修改,力求完美;未完成的则可继续完成,并誊写到作业本上.
本教案设计之指导思想:
本教案是青岛市初中语文教学中推行的“三板块、五环节”教学模式之“阅读说话写作三位一体教学法”之“课内阅读课”教案.本教案在设计时,突出“三板块、五环节”教学模式,又不拘泥于模式.除了“导、学、练”三板块的主体渗透外,注意教学流程五环节的流畅性,过渡的自然性.基本教学步骤如下:第一步,利用各种语文课程资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第二步,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体会作者在文中渗透的情感态度;第三步,品味探究,找出体现人物思想感情或性格特点的重要语段或语句,并且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或品味推敲重要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等;第四步,质疑问难,合作学习;第五步,拓展训练,是对教材的拓展延伸,将课文与自然、社会、人生联系起来,把语文学习放到一个更高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去,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同时,也能获得人文上的有益启示.
啊,我穷啊,给点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