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改革开放三十年读书征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8 16:13:22
改革开放三十年读书征文
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或看到的、听到的小事,写出感怀、感动,围绕全国读书教育活动《改革开放三十年》.


主要围绕着变化
每逢到了七一,总会听到或者看到很多关于颂扬改革开放的事迹,各种歌颂改革开放翻天覆地变化的文艺作品铺天盖地袭来,但我鲜有那种感觉,但相比以前的生活,确实也能感觉到,但对改革开放给我带来的影响,似乎没有像电视、报纸等媒体宣讲的那么夸张.
我的父母辈都是老实的无产阶级,从小张在农村,唯一的影响是,我上到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家里才能偶尔点一下电灯,一直到小学四年级之前都是这个状态,而学校是泥巴墙砌成的,唯一的砖房是我到了四年级的时候建的,顺便在教室的外墙上贴了几幅伟人的画像,列宁,马克思,牛顿,等等,冬天要起的很早生炉子,街道上是泥土,家里的房子基本都是泥土的,每年的学杂费都是拖欠到放假前才能教上.
可能是我们那个处于西北偏远地区的特殊之故吧,一切都落后的,而那些年已经是1991年左右了,改革开放已经过了10多年,但这改革开放的春风却是没有吹到我们那个地方,农民的生活非常艰苦,想出门打工还要愁路费,孩子上学基本到了初中,很大一部分小学读完基本就算人生的求学生涯结束了,开始务农,结婚,生子.重复父辈走过的路.我的父母辈也都是如此,父亲小学毕业,母亲也算小学文化程度,对家乡的这一切都麻木了,因为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如何的,在他们的影响里,邓小平上台的唯一好处就是“土地改革”,而对于高昂的税费,蛮横的乡村干部,无理取闹的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等等已经习以为常,不知道去反抗,就算有些觉悟的想反抗,但山高皇帝远,地方官吏大多是官官相护,报官无门.信息的闭塞,让人失去了知觉,国家的改革,推行的政策,或许若干年后才吹到农民的耳朵里,但也只是只闻雷声不见下雨,都是一句话.改革开放对我们那里的人来说也就是一个政治或者经济上的专有名词,或者代表“邓小平”,从小没有听到过父母讲改革开放之后又那些变化,78年之前什么样子我没有赶上去体验,但82年,准确说82年的10月到98年,在我的感觉里是一个样子,至少我们家的变化不能代表改革开放后祖国的变化,父亲的收入上讲,能看得出一点来,但社会的整体实力,或许离开了改革开放也会向前发展,这可是马克思主意的观点.没有听父母讲,那么自然,从小也没有改革开放的概念,直到学校开了政治课,一天到晚听老师宣讲1978年改革开放,让中国富起来了,背的滚瓜烂熟,但自己的身边却没有切身的感受.总在想,这改革开放到底是啥模样,什么时候能见上一见.
直到1993年,我们全家搬到了一个小城市里,在北方来说经济还算发达,一下子感觉到似乎看到了改革开放的样子了,到了晚上街上都是亮的,马路都是柏油铺的,早上街边还有卖油条的,还有菜市场,想吃什么菜可以吃什么菜,有俱乐部,有砖房教室,马路上好多汽车,还有火车在城市的边上呼啸而过,每个人的衣服都是没有补丁的,都有自行车骑……
一下子感觉自己从地狱到了天堂,也明白了,为什么村子里的人总想到城市打工,但这一切到习惯了这里的后开始改变,这一切原来都是正常的,最基本的设施了,再想到农村,居然差距是那么大,那么大……
1998年,我该上高中了,突然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学校要推向市场”,这句话当时不明白为什么父母反响那么大,我的脑海里这句话等同于“涨价”,这是从大人们的讨论里得出的结论,但父亲的工资好像每个月当时是两千多块,撑着一个家.而高中第一年的学费是800块,到了第二年是1000块,后来几年忘记了,但这个时候父亲的工资也有了一个变化,到2001年,该上大学了,父亲的工资开始涨了,维持了我的学费和家庭的日常开销.但这个时候市场上的物价也已经涨了很多,我不知道哪个是改革开放的结果.
2001年我到了杭州,南方相对来说比较发达的城市里学习.又让我有了新的改革开放的感觉,夜晚的灯是彩色的,办公在写字楼里,每个人都手里拎着笔记本电脑,边走边打着收手机,街上的行人骑着电动车,戴着墨镜,还有打着天堂伞,同学脚上穿的是耐克,身上是阿迪达斯……我开始纳闷,到底哪个才是改革开放?
有句网友写的话,很有意思.“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上大学不要钱还有补贴,而且国家包分配;我们上大学的时候,上小学不要钱,毕业就开始失业”似乎改革开放一会在我们这代人的后面,一会又在我们的前面.
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是让我从-5岁变成了26岁,别的可能就是别人也都和我一样增加了30岁吧.我们的大环境,从封闭变得开放,从黑白变成了彩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