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阅读答案 9点之前到(好的再加20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01 06:53:52
火烧圆明园阅读答案 9点之前到(好的再加20分)
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真正的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烧的范围远远比远远大得多.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经有两次.第一次是1860年,第二次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是这里残存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和抢劫.
再文学作品中似乎吧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贪生怕死.这听起来好像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的、软弱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迫切、被剥削、被凌辱、被侵略、被掠夺的境地.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被列强所欺凌.
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真正的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烧的范围远远比远远大得多.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经有两次.第一次是1860年,第二次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是这里残存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和抢劫.
再文学作品中似乎吧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贪生怕死.这听起来好像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的、软弱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迫切、被剥削、被凌辱、被侵略、被掠夺的境地.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被列强所欺凌.
1、作者为园明圆遭破坏的惋惜,为过去耻辱的悲痛,对人们精神匮乏的哀叹.
2、第一次表现了作者为圆明园遭受浩劫的伤痛,为民族耻辱的历史而感到悲伤.
第二次流泪表现了作者对人们精神匮乏的一种无奈,为人们不理解废墟价值的一种愤怒与悲哀.
3、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一个民族过去的疼痛、屈辱与自尊,不要忘记历史,要有所警示.
4、拟人手法,表现对强盗恶行的愤怒.
连用几个“依旧”,排比手法,写出了三十年来废墟的停滞,毫无变化.
作者借景抒情,在描写中,表达了一种不满于历史的停滞、强烈希望变革的情绪.
5、文章标题“哭泣的圆明园”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文题中的“哭泣”,既形象说明了过去历史带给圆明园的疼痛与耻辱,也暗示出为现实中的人们忘记历史而感到悲哀.
再问: 对不起,忘说问题了。1、能不能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去掉,为什么? (1) 焚烧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远远加点) (2)这听起来好像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好像加点) 2、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再答: (1)不能。“远远”一词突出了焚烧的范围之大,而删去语言平坦,达不到这种效果。 (2)不能。“好像”一词表示猜测,是语言更严谨。去掉后就不符合事实。 2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2、第一次表现了作者为圆明园遭受浩劫的伤痛,为民族耻辱的历史而感到悲伤.
第二次流泪表现了作者对人们精神匮乏的一种无奈,为人们不理解废墟价值的一种愤怒与悲哀.
3、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一个民族过去的疼痛、屈辱与自尊,不要忘记历史,要有所警示.
4、拟人手法,表现对强盗恶行的愤怒.
连用几个“依旧”,排比手法,写出了三十年来废墟的停滞,毫无变化.
作者借景抒情,在描写中,表达了一种不满于历史的停滞、强烈希望变革的情绪.
5、文章标题“哭泣的圆明园”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文题中的“哭泣”,既形象说明了过去历史带给圆明园的疼痛与耻辱,也暗示出为现实中的人们忘记历史而感到悲哀.
再问: 对不起,忘说问题了。1、能不能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去掉,为什么? (1) 焚烧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远远加点) (2)这听起来好像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好像加点) 2、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再答: (1)不能。“远远”一词突出了焚烧的范围之大,而删去语言平坦,达不到这种效果。 (2)不能。“好像”一词表示猜测,是语言更严谨。去掉后就不符合事实。 2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