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第三段所写的内容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3 23:51:51
《送东阳马生序》在文中找出能概括第一段内容中的一句话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这句话是对第一段内容的总结.

概括送东阳马生序第一段的句子是

余幼时即嗜学.应该是吧!不对的话在找我.随时等待.

《送东阳马生序》是谁写的?

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浙江义乌县一带),明初著名文学家.生活在元末明初,曾被召为翰林院编修,他借口父母亲年老,辞不就职,专心著述.明初朱元璋重用他,命为江南儒学

本人要写一篇自我介绍的400字短文,分为3段,第一段内容是写我是谁,第二段内容是写我将成为谁,第三段内容是写我将如何成为

如此简单的,大学生都不会呀?再问:不会呀,不会写。。再问:我也不知道老师会出这个题目再问:大神帮帮忙呗!再问:帮帮忙呗再答:实在抱歉

《送东阳马生序》中第一段对比的作用是什么

写作者在贫穷的条件下!认认真真,非常努力,非常辛苦的读书!表现作者对知识的热爱~!为下文做铺垫.

《送东阳马生序》的内容

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

《送东阳马升序》和《马说》所写的内容都与“人才”有关.请说说两篇文章所表达的不同的人才观.

《送东阳马生序》:只要是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人,都能成为人才《马说》:人才只有学问是不够的,还要会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文采,学会展示.

送东阳马生序第一段写了作者求学的哪些艰辛

写作者青少年时求学得书之难、求师之艰.

送东阳马生序第一段的翻译

我年轻时就爱好读书.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没有办法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天气十分寒冷,砚里的墨汁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懈怠.抄完后,赶紧

用一句诗概括 送东阳马生序 第一段内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送东阳马生序第二段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作者外出求学状况之苦,以此来激励马生.说明客观条件固然重要,但学业的成就主要还是靠自己主观的努力.

用一句话概括《送东阳马生序》中第二段内容

成年后求学的艰辛以及我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热爱执着

《送东阳马生序》中,“假借”的“假”是读第三声还是第四声

三声,jiǎjiè再问:你确定?请慎重。不应该读第四声吗再答:我确定

《送东阳马生序》文章第二段是如何应用对比手法的?有什么表达作用?

运用自己和太学生的穿着·以及生活的条件进行对比·体现出了宋濂当时尽管生活很艰辛但是扔然凭着顽强的意志去学习的态度·也是为了告诉马生不要因为生活的艰苦而放弃学习突出“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1、能概括第一段内容的句子 2、能概括第二段内容的句子 3、能概括第三段内容的句子 4、本

1、余幼时即嗜学.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有三段吗?我们学的只有两段)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5、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送东阳马生序的第一段对比是什么?

第一段写少年时代读书的刻苦勤奋.文章一开始就揭示了“嗜学”和“家贫”的尖锐矛盾.“嗜学”就是喜欢读书,家境贫寒却又无法买书来看,只好向别人借书,“手自笔录”,自己亲手抄写,这就成了解决矛盾的办法.“手

送东阳马生序 求书上没有的那段解释

译文: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现在各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