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点P事边长为1的正方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9:06:17
如图,点P,Q分别是边长1cm的正方形ABCD的边BC和对角线AC上的两个动点,点P从B出发,朝BC方向运动,速度为1c

(1).作PE⊥AC于E则△CEP相似于△CBAPE/AB=CP/AC正方形ABCD中AB=1∴AC=根号2又CP=1-XPE=(1-X)根号2*1/1S△APQ=y=AQ*PE/2=(-根号2/2)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P是射线AB上一动点(从点B出发沿BG方向运动)连接PD

存在.讲因为△BEF中的EF那条边也是□PDEF的其中一条边,那P点向G点移动,当P点完全与G点重合的时候,FE那条边已经变成了一条平行线,FE变成了平行线,那△BEF就会变成一个梯形(BEFG).当

P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OAPB沿x轴正方向连续翻转2014次,点P一次落在点P1,P2,P3..

P1(1,1)P2(2,0)=P3P4(3,1)P5(5,1)P6(6,0)=P7P8(7,1)…每4个一循环,可以判断P2009在502次循环后与P1一致,坐标应该是(2009,1)故答案为:(20

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OAPB沿x轴正方向连续翻转,点P依次落在点P1,P2,P3,P4,…的位置

可以观察出纵坐标为1时,是P1,P4,P7.即P(1+3n),P2013显然不符合.所以P2013横坐标为0.P2014纵坐标为1.所以P2013横坐标为2013.1(n=1+3k,k∈0,Z+)Pn

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p是它的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Q⊥PB交射线DC于点Q,设AP=x

(1)连接DP,易知BP=DP又∠PQD=∠QPC+∠PCQ=90°-∠BPC+45°=135°-∠BPC=180°-∠BCP-∠BPC=∠PBC=∠PDC,∴PD=PQ即PB=PQ(2)作PE⊥DC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对称中心为点P,

再问:对称中心是什么?再答: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1,E为CD的中点,P为正方形边上的一个动点,动点P从A出发沿A⇒B⇒C⇒E运动,最终到

由题意可知:当动点P从A运动到B时,S△ABE=12×1×1=12,当动点P从B运动到C时,S△ACE=12×12×1=14,由于14<13<12,因此满足题意的点P的位置只有两种情况(2分)①当0<

如图,P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对角线AC上一动点(P与A、C不重 合),点E在射线BC上,且P

正方形对角线与边夹角45°,等腰三角形PEB的高为1-x/根号2,底边长为2乘以根号2乘以X面积为相乘除2.X大于0小于根号2X=根号2/2时最大

如图,点P,Q分别是边长为1cm的正方形ABCD的边BC和对角线AC上的两个动点,点P从B出发,朝BC方向运动,速度为1

(1)PQ=1-x,所以△APQ以AQ为的高为(1-x)*0.5*2^0.5.y=0.5*(1-x)^2*0.5*2^0.5.;(0

如图,点P,Q分别是边长1㎝的正方形ABCD的边BC和对角线AC上的两个动点,点P从B出发,朝BC方向运动,运动速度为1

1.由题意得y=1/2-x/2-(1/2)√2(1-x)²*√2/2=(-x²+x)/2,0≤x≤1.2.y=1/6=(-x²+x)/2,判别式=-3

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P为正方形内一动点,过点P且垂直于正方形两边的线段为

第一个问题:∵ABCD是正方形,又EF⊥AD、GH⊥AB,∴容易证得:ABFE、ADHG都是矩形,∴BF=AE、DH=AG,又AG=AE,∴BF=DH.∵ABCD是正方形,∴AB=AD、∠ABF=∠A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在AB、CD上分别取点P、S,连接PS,

x+y=大正方形边长因为pqrs是正方形,四个三角形全等由此推出答案.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E为CD边的中点,P为ABCD边上的一动点.动点P从A点出发,沿A---B---C-

1.用正方形ABCD面积-除△APE外的3个小△PB=X-1PC=2-X则△ADE=0.5*1*0.5,△ECP=1/2-X/4,△=X/2-1/2△APE=Y=1-1/4-1/2+X/4-X/2+1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1,E是CD边上的中点,P为BC边上的一动点

(1)当CF=4时,由切线的判定定理可知,AD,BC均是半圆的切线,故FB=FM,AE=EM.设AE=EM=X,过E作BC边上的高,由勾股定理可列:(X-2)^2+6^2=(2+X)^2解得:X=4,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cm,点P从点A出发沿AB向点B运动,点Q

1)已知DQ=x,AP=x,设矩形ABCD的面积为S1,三角形APQ的面积为S2,则有S1=10*10=100S2=1/2*AP*AQ+=1/2*(10-x)x,所以S=S1-S2=100-5X+1/

如图(1),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点P在AB上从A向B运动,连结DP交AC于点Q.

证明:(2)解法一:△ADQ的面积恰好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16时,过点Q作QE⊥AD于E,QF⊥AB于F,则QE=QF,12AD×QE=16S正方形ABCD=16×16=83,∴QE=43,由△DE

如图24.2-36,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M事BC的中点,点P不运动到点M和点C,以AB为直径做圆O,过点P作

∵点P作圆O的切线交AD于点F,切点为E,∴FA=FE,PB=PE;即四边形CDFP的周长=CD+(DE+FE)+(CP+PE)=CD+DA+CB;∵ABCD为正方形,变成为2,∴四边形CDFP的周长

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点Q是BC中点,点P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连接PB、PQ,

BQ=BC/2=1,即BQ为定值.∵点B和D关于AC对称,则PD=PB.∴PB+PQ=PD+PQ,故当点P在线段DQ上时,PD+PQ最小.DQ=√(CQ²+CD²)=√(1+4)=

如图,点P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一点,点E在边BC上,且PE=PB.求证:

因为PB=PE,所以∠PBE=∠PEB因为正方形ABCD,所以∠PCD=∠PCB,PC=PC,BC=CD,所以可证得△PCB全等于△PCD所以得∠PDC=∠PBE所以得∠PDC=∠PEB因为∠P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