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求50篇古诗 要求如下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9 12:47:08
求50篇古诗 要求如下
要求:
作者
简析(比如历史背景?主旨等)
内容
自己的评价
选上的附加100分
唐朝的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构思新颖,想象独特,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诗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一种孤独寂寥的思想感情.这种孤寂之情无法驱遣,于是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明月作为知音,相邀对饮;同时还异想天开地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是有情有义的同类,邀其共酌.表面上有明月相伴,身影相随,好像并不是独酌,但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这就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
  李白: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赏析】
  李白这一首《春思》,写得很别致而有情味.诗人没有从正面去细致地刻画秦中少妇如何思念在燕地戍守的丈夫,而是以春光起兴,又借春光抒情,即妻子估计丈夫只要一触及春的气息,一定会急于想归来,正是由于她是这样期许丈夫的,所以连春风也不让它吹入罗帏,因为她和春风素不相识.诗是虚构的,却为读者塑造了一对忠实相爱的夫妇典
  《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注解】:
  1、黄鹤楼:建在湖北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下面就是长江.
  2、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
  3、碧空尽:指船消失在水与蓝天相接的地方.
  【韵译】:
  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楚的黄鹤楼;
  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
  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
  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
  【评析】:
  ?这是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烟花三月下扬州”,蘅塘退士评曰:“千古丽句”.在理.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
  1、举:抬.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评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望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吟诵率较高的一首诗.大约在开元二十八年(740),杜甫二十九岁时,到兖州探望父亲后由齐入鲁,途经泰山,写下了这首诗.这是诗人仅存少数的早年作品之一.人们在品读此诗时,除了感受到泰山之雄伟外,恐怕更多的是被诗中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所激动、感染,因为这既是盛唐的时代精神的概括,又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启示.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①国:指京城长安.
  ②感时:感叹时事.
  ③花溅泪:看见花就泪水飞溅.
  ④鸟惊心:听到鸟的叫声使人心惊.
  ⑤烽火:这里指战争.
  ⑥抵:值.
  ⑦短:短少.
  ⑧浑:简直.
  ⑨簪:古代男子成年后把头发绾在头顶上,用一根簪别住.
  【译文】
  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赏析】
  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的长安城,杂草丛生,满目荒凉.诗人忧时伤乱,触景生情.全诗由「望」着笔,情景相融.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由忧国到思家,情感愈来愈强、逐渐具体、逐渐深入.读罢全诗,满腹焦虑、搔首而叹的诗人恍若眼前.
  此诗以深沉凝练、言简意多闻名.遣词用字,精当准确,含蕴丰富.
  春宿左省》
  作者: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注解】:
  1、掖垣:因门下省、中书省地处左右两边,像人的两掖,门下省为左掖.
  2、金钥;指开宫门的锁钥声.
  3、珂:马铃.
  4、封事: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故称.
  【韵译】:
  左偏殿矮墙遮隐花丛,日已将暮,
  投宿的鸟儿,一群群鸣叫着飞过.
  星临宫中,千门万户似乎在闪烁,
  靠近天廷,所得的月光应该更多.
  夜不敢寝,听到宫门开启的钥锁,
  晚风飒飒,想起上朝马铃的音波.
  明晨上朝,还有重要的大事要做,
  心里不安,多次地探问夜漏几何?
  【评析】:
  ?诗作于左拾遗任上,记叙了诚敬值宿,夜不敢寐的实况.反映了这时诗人不过是个小心谨慎的官吏罢了,字里行间也流露诗人的忠爱之情.
  ?诗开头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自幕至夜,再自夜至晓,自晓至明,结构严谨而又灵活,叙述详明而有变化.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赏析】
  沉郁顿挫 统体浑成
  《蜀相》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七律中的名作.
  公元二二一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通过问答来送别,可以说是别开生面,不落常套.但如果仅有前四句,则毫无诗意,那不过是一般的问答而已.可贵之处在于诗人巧妙地以前四句的一问一答,引出最后劝慰友人归隐山林,悠然自适,这样含蓄有味的诗句,使全篇为之生色.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赏析】
  在王维的山水诗中,有一些是描写自然界的优美恬静的,诗人也往往以自然界的宁静来衬托自己心境的恬淡清静.这首《青溪》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诗人以游青溪所历所见为序,逐一描绘.诗人用寥寥几笔描绘了青溪如画一般的景物,意境又是那样地空灵寂静.“我心素已闲”两句是心境也是诗境,即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素愿.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赏析】
  终南山就是今人所熟知的秦岭,太乙是终南山的别名,而这一别名则使终南山更增添了一些道教的色彩,所以“太乙近天都”,山峰高得几乎接近天庭,也就不是特别让人吃惊了.全诗从它的主峰太乙着笔,总揽全山,有高屋建瓴之势,十分形象地把终南山巍峨的气势描绘出来.前人评此诗是“四十字中无所不包,手笔不在杜陵下.”
  王维: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
  1、楚塞:楚国的边界.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
  2、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
  3、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任征南将军,好饮,每饮必醉.
  [评析]
  诗主要写泛游汉水的见闻,咏叹汉水之浩渺.首联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色,由楚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为全诗渲染气氛.颔联写汉水的流长邈远,山色迷人.
  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解】:
  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韵译】: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
  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评析】:
  ?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竹里馆》
  作者: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解】: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长啸:长声呼啸.
  【韵译】: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
  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评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早晨.
  2.闻:听.
  赏析:
  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不知不觉的又来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思想着这一年一度的春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解】:
  1、我家句:孟浩然家在襄阳,襄阳则当襄水之曲,故云.襄水:也叫襄河,汉水在
  ?襄樊市以下一段,水流曲折,故云襄水曲.
  2、遥隔句:指乡思遥隔云端.楚:襄阳古属楚国.
  3、迷津句:《论语·微子》有记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却为两人讥讽事.
  ?这里是慨叹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津:渡口.
  4、平海:指水面平阔.古时间亦称江为海.
  【韵译】:
  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
  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
  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
  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评析】: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
  ?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李商隐: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解】:
  1、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2、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3、沾衣:指流泪.
  【韵译】: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
  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
  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
  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
  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评析】:
  ?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籍耐人寻味.颔联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颈联直接抒发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末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李商隐:春雨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日宛〕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王当〕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注解】:
  1、白袷衣:即白夹衣,唐人以白衫为闲居便服.
  2、白门:指今江苏南京市.
  3、云罗:云片如罗纹.
  【韵译】:
  新春,我穿着白夹衣怅然地卧床;
  幽会的白门冷落了,我心中惘然.
  隔着雨丝凝视红楼,我倍觉冷寂;
  珠箔般雨滴飘打灯笼,独自归返.
  你在远路,到春晚应更悲凄伤感?
  只有残宵能梦中聚首,依稀空泛.
  耳环情书已备好,怎么才能送达;
  我寄希望于万里云中,那只孤雁.
  【评析】:
  ?这首诗是借助飘洒迷?的春雨,抒发怅念远方恋人的情绪.开头先点明时令,再写旧地重寻之凄怆,继而写隔雨望楼,寻访落空之迷茫,终而只有相思相梦,缄札寄情.一步紧逼一步,怅念之情恰似雨丝不绝如缕.诗的意境、感情、色调、气氛都是十分清晰明丽,优美动人.“红楼隔雨”与“珠箔飘灯”二句,简直是一幅色彩明丽的图画.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解】:
  1、神女:即宋玉《神女赋》中的巫山神女.
  2、小姑句:古乐府《青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3、风波句:意谓菱枝虽是弱质,却不相信会任凭风波欺负.
  4、直道两句:意谓即使相思全无好处,但这种惆怅之心,也好算是痴情了.直道:
  ?即使,就说.了:完全.清狂:旧注谓不狂之狂,犹今所谓痴情.按:如作狂放
  ?解本也通,但既把诗中人作为女子解,那么,还是作痴情解较切.
  【韵译】:
  重重帷幕深垂,我孤居莫愁堂;
  独卧不眠,更觉静夜漫漫长长.
  巫山神女艳遇楚王,原是梦幻;
  青溪小姑住所,本就独处无郎.
  我是柔弱菱枝,偏遭风波摧残;
  我是铃芳桂叶,却无月露?香.
  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
  我却痴情到底,落个终身清狂.
  诗词赏析
  诗是抒写女主人公自伤不遇的身世.开头先写环境氛围的幽静,衬出长夜的孤寂;接着以楚王梦遇巫山神女和乐府《青溪小姑曲》的“小姑所居,独处无郎”的典故,抒写自己曾经有过幻想和追求,但到头来只好梦一场,依然独居;再写风波凶恶,菱枝柔弱,无力反抗,桂叶自有清香,却无月露润香;最后写即使如此,还要执着追求.意境深远开阔,措辞婉转沉痛,感情细腻坚贞,是一首很好的爱情诗.
  ?这两首诗,历来有人认为有所寄托.不管是否有寄托,作为爱情诗来读,还是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的.
  刘禹锡:春词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注解】:
  1、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
  2、蜻蜓句:暗指头上之香.
  【韵译】:
  宫女打扮脂粉匀称,走下红楼;春光虽好独锁深院,怎不怨愁?来到庭中点数花朵,遣恨消忧;蜻蜓飞来,停在她的玉簪上头!
  【评析】:
  ?这首宫怨诗,是写宫女新妆虽好,却无人见赏.首句写粉脂宜面,新妆初成,艳丽妩媚,希冀宠幸;二句写柳绿花红,良辰美景,却独锁深院,满目生愁;三句写无端烦恼,凝聚心头,只好数花解闷;四句写凝神伫立,人花相映,蜻蜓作伴,倍显冷落.层层叠叠,婉曲新颖.写宫女形象,丰韵多姿,妩媚动人;写孤凄幽怨,委婉含情,得之于神.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解】:
  1、乌衣巷:南京,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
  ?名.
  2、朱雀桥: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
  【韵译】: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
  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
  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评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这首诗据说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
  温庭筠:瑶瑟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注解】:
  1、冰簟:喻竹席之凉.
  2、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内.
  【韵译】:
  银床竹席多凉爽,我却偏偏不能入梦;
  长空澄碧如水,夜里云絮轻轻地飘荡.
  远处传来几声雁叫,雁群飞过潇湘去;
  十二楼中夜已深,唯有明月洒着寒光.
  【评析】:
  ?诗是写女子别离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诗所写的是梦不成之后之所感、所见、所闻的情景.全诗象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诗中虽无“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解】:
  1、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韵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评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边,浑然天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千古.
  王之涣:出塞
  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解]
  ①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②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③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④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韵译]
  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高入白云之间,
  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万仞高山.
  莫须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调曲,
  谁还不知道,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
  [评析]
  ?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
  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
  要,境界孤危.“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孤云”、
  “孤帆一片”等等),这里即“一座”的意思.三句递转,写所闻.羌笛奏着《折杨
  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
  《折杨柳》歌而生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
  “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
  然,因而作“何须怨”.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
  诗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