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西安方言俗语汇释读后感-老黄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8 01:11:35
西安方言俗语汇释读后感-老黄历
[西安方言俗语汇释读后感-老黄历]《 西安方言俗语汇释》读后感    老黄历    廼光学友送我的《 西安方言俗语汇释》,引起了我这个老西安的浓厚兴趣,西安方言俗语汇释读后感-老黄历.   这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西安方言荟萃,对西安地区的方言俗语进行了非常全面、非常完整、非常系统的搜集和梳理,将西安地区城乡僻壤、街巷村里和山野田院间曾经流行、以及一直保留在人们口头的日常生产生活用语,基本不漏地都收入囊中,付诸于白纸黑字,变成了这本沉甸甸的书,为人们描绘了一副西安乃至关中和渭北地区全景式的生活画卷,为注重传统、崇尚文化的西安人送上了一份丰厚的精神食粮,为专业语言工作者提供了一本研究关中方言的可资可鉴的工具资料,为中国语言宝库增添了一份珍贵的历史典藏.   本书的第一任作者李敬泰之子李禾在《后记》中说:   “方言学是一门冷僻的学问,但却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所使用的方言俗语,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内容,许多方言俗语其实是古汉语的遗存,犹如语言的活化石,它并不是粗俗的,而是典雅和深奥的;它含有历史的印迹和民族的记忆,是值得珍惜的.近年来,经济大发展,人口大流动,方言的使用渐趋式微,也许,若干年后将会随着老人们的离世而逐渐消失,这对我们研究历史文化不能说不是极大的损失.有鉴于此,国家语委已开展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的建设,而此书稿的出版正是为此添砖献瓦,其意义自不待言.”   翻阅这本书,你不得不放慢脚步,不敢左顾右盼,不敢走马观花.因为看着看着,会心的微笑会不停地从心底发出,许许多多你曾说过、写过、用过和听过的方言会从书中不断地跳到你的眼前,其中的许多词语,都会使你情不自禁地回忆起自己一段曾经的往事,一个久违的面孔,一桩温馨的故事,或者一个魂牵梦绕的场景.什么是精神食粮?这就是精神食粮!什么是精神享受?这就是精神享受!美哉.   翻阅这本书,一下子把我带回了童年世界和学生时代,带回了当年的插队岁月.书中太多太多的词语,都是儿时伙伴和农民朋友的口头用,读后感《西安方言俗语汇释读后感-老黄历》.一时间,似乎往昔的小伙伴和隔年同学之间的嬉笑怒骂和语言文章,以及插队时节村上父老乡亲的说学逗唱和殷殷话语,都悠悠扬扬地从久远的过去袅袅飘来,嘤嘤地在耳边回荡,那浓厚的关中腔和西安情,伴着八百里秦川的泥土芳香,默默地抚慰着你心底那深藏而又撩人的记忆.暖流就这样扑面而来,不停歇地在你周身轻轻地回旋和流淌.到这时我才理解了为什么故乡的月亮最明亮?因为故乡有永远存活的乡音.乡音是什么?乡音就是老腔老调,是方言俗语.这本书为故乡的明月添了光,所以我的故乡——西安的月亮才能更明更亮.   这本书纠正了我许多关于西安方言读法和写法的常识性错误.比如“下”字,与许多字组成词以后应读作ha,“水”字同样,念fei而不念shui,“闲”字许多情况下读han,比如“谝闲传”、“闲人”.许多词几十年间只会说、会用,但不会写.对于这种情况,书中都给了答案.如比喻某人沉不住气时常说的“揞(an)不住”,原来“揞”字这么写.“捏尺戥(deng)寸”原来这么写.多的去了.所以说,这本书不但增加了我许许多多的语言知识,而且开阔了我理解和认识西安方言的境界和眼光,把我对方言所谓“粗、俗、浅”的片面认识彻底来了个颠倒,回归到了生活本源、优秀传统与合理发展的理性轨道上.   这本书搜集了七十多条谚语、俚语以及民谣和童谣,内容囊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条条生动诙谐,读来朗朗上口,令人眼界大开,如啖甘饴,余味无穷.   这本书既富有地域特色,又富有时代特色,与时俱进,朝气蓬勃.比如对“漫坡”的解释举例:“从西安到韦曲,先上一个漫坡,再下一个陡坡就到了”;对“心劲”的解释:“这老汉心劲大,终于学会了用电脑”,等等.   这本书非常谦虚,自称为“汇释”,其实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对所列方言,字字有解释,句句有出处.对每个字和词的念法与发音,均标有拼音,清晰准确.对许多方言的读音及衍变,说得头头是道,不但给人以语言学方面的知识,同时还给人以文化、历史和民俗风情方面的熏陶.书中还附有笔画索引和拼音索引,非常便于翻检查找.所以称它是一本常用西安方言字典,应该一点不为过.   这本书对搜集到的每一个西安方言的解释都非常准确和精到.我们作为老西安,作为有了生活经历的“书呆子”,即使以挑剔的眼光来审视,也不得不点头称是,心悦诚服.举例如,书中对西安小吃,如羊肉泡馍,腊汁肉,连锅面,疙瘩拌汤.等等的注释,非常到位,非常精准.有机会我很想挑出一些展示展示,以与众同学共享.   这本书经三代人之努力,历时七十余载,易稿十一次,已属旷世希奇.更兼三位作者中前两位已经仙逝,终结者也已过花甲之年,其间之坎坷与艰难,乃光同学已发博文详述,读之令人潸然泪下.诚哉斯人也,中国自古如此,凡真正作为者,基本筋骨被劳,体肤被饿,所为被乱,无不倍受艰难之至,然此乃中国真正之脊梁,自当青史不埋其名也.乃光同学三接其力,竟成此业,苦莫大焉,功莫大焉!向乃光致敬!   拿到这本书的当时,翻开第一页,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于是,不敢怠慢,以虔诚之心读之品之,几十年养成的卧床看书的毛病为此书而改变.何哉?因为这不是一般的书,是必须不但动脑,而且必须动笔的书.躺在床上能成么?所以每翻此书,我必是端坐于书案,笔和本子伺候左右,边看、边想、边记、边写,不知不觉,分门别类的笔记竟写了一大摞,包括这篇读后感,全是读此书后的感念和收获.   有感而发,一挥而就,说出与众学友共勉.   如有不妥之处,请同学们批评.   2011年10月22日晚11:30   〔西安方言俗语汇释读后感-老黄历〕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