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唐人边塞七绝中的··· 作文 求求求求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8 21:53:38
唐人边塞七绝中的··· 作文 求求求求
读唐人七绝
作者:wenlgjr 2010-04-18 23:08 星期日 晴
  读唐人七绝
    
    
  我手边有一本二十多年前购的旧书,纸页已发黄,封面也有些破损,至今仍置于案头,时常翻阅.这就是我最爱读的那本《唐人七绝选》,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于1982年8月出第一版,同年11月第一次印刷,印数高达105,000册,一本书售价1元1角5分.
    
  按本书“前言”落款日期,说明编者孙琴安同志是在1980年春最后完成这本唐诗七绝选的编著工作的.孙在“前言”里写道:“如果广大读者通过对此书的阅读,能对唐代七绝的发展状况及其艺术成就和各种风格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对我国当前的新诗创作带来一些益处的话,那就是编者最大的安慰了.”当时的1980年,应该说已预示了我们的国家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当人们刚刚经历了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之后,能够读到这样一本书,那种喜悦和激动的心情至今想来让人难以忘怀!
    
  我对我们的传统文化的传承的担忧竟因之一扫而光.所以,过了将近20年,在2000年9月的一个傍晚,女儿陪我去中山公园音乐堂看一场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的时候,当年那种喜悦和激动的心情毫无衰减,事后我竟为此朗诵会写了三首旧体诗,其中一首是:“夜来风雨知花落,白帝云霞岸上声.最是浔阳琵琶曲,玉盘响处几番情.”在诗后的小记里还写了这样一段话:“迎接观众大厅的设计别出心裁,错落有致的二十三面红色条幅仿佛从天而降,一下子把你带进了诗的王国!离开演尚有一段时间,我们寻前觅后,仰视条幅上一首首熟悉的诗句.此时此刻,真是心动了,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是美的冲击,是民族的自豪吧.”我感谢这本《唐人七绝选》,它使我在历经了一段文化沙漠之旅后,突然看到了一片绿洲,那一首又一首绝伦的唐人七言绝句,就像一滴又一滴甘泉,直透我的肺腑!
    
  读此书,是必须读“前言”的.孙琴安写了12页,向读者介绍了关于唐人七绝最基本的东西.七绝形成于南北朝,盛于唐;之所以能在唐达到尽善尽美、且能广为流传,是借助了音乐,即以七绝为词入乐进行弹唱,而成了唐朝的“流行歌曲”.这歌词——七言绝句随之为人传诵,激起了人们创作“七绝”的兴趣和热情,涌现了众多擅长写七绝的诗人,他们的“歌词”一经入乐,象《清平调》、《凉州词》、《竹枝词》、《浪淘沙词》,以及《杨柳枝词》等等,就都成了当时的名曲.可以想象,在一个小旅舍里送别一位朋友,突然响起一支王维的《渭城曲》,唱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那是何等的情长谊深!当然,七绝并非都入乐,大量不入乐的的照样流传下来,不少成了唐诗中的绝品.除此,关于七绝的来源问题,虽说在文学史上曾有过争论,比如明人多认为七绝是从七言律诗里截取四句而成诗,但到了清代,王夫之写过一本《姜斋诗话》,他就认为“五言绝句自五言古诗来,七言绝句自歌行来”,针对“截句”的说法指出“断头刖足,为刑人而已.”直到近人罗根泽先生著文《绝句三源》,经过一番考证和论述,才算大体结束了文学史上的这段公案.即绝句不是截取律诗中的四句,反倒是绝句扩展四句而成律诗.那么,唐初五言律诗和长篇歌行多、七绝少是怎么回事呢?“前言”告诉了读者,七绝发展到唐代,自身“还有一个发展、成熟、兴盛和变化的过程.”这又引出了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七绝之分,既包括了诗的艺术形式上的情况,也包括了诗所反映的时代内容上的情况.至此,对于一个爱好唐诗的人来说,“前言”的作者已经把你领进了唐人七绝的殿堂.
    
  《唐人七绝选》选了唐代诗人八十家,合计二百五十三首七绝,最后六首为无名氏,足够你读一阵子了.目录中以诗人姓名为目,目下是所选诗人七绝作品的题目,极便于读者查阅.正文里有诗人简介、选诗、注释、说明,犹如一位老师和朋友陪伴在你的身旁,与你一起欣赏绝美的诗篇.
    
  初唐比较知名的诗人如沈佺期、宋之问,律诗写得很好,七绝却一般,但王勃的一首《九日登高》,似对非对,“人今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写尽游子思乡之苦.我也喜欢王翰的那首《凉州词》:“蒲桃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以说开了“七绝”边塞诗之先声,不仅平仄得当、语句流畅,真是悲凉中透着“豪情逸兴”!可惜王翰的七绝今存仅四首.至于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早在还没上小学的时候就跟着爷爷学会背了.记得爷爷常用手指敲着八仙桌吟诵这首诗,如今思之,这大概是老人当时人在北平心在家乡的情感共鸣吧?
    
  进入盛唐,大量的七绝诗人涌现,李白、王昌龄、王之涣、王维、贾至、高适、岑参、常建等确是当时诗坛上的一批七绝高手.李白先不用说了,那位写了五言绝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其气魄之大,不让《登鹳鹊楼》登高看远的派头.黄河、白云、孤城、高山,苍茫的边塞景象有如画出!或许是巧合,被李白称为“孟夫子”的孟浩然,也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五言绝句,那文人的闲适、对春的眷恋似在伸懒腰之际道出,实在是妙不可言.而他的“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孤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送杜十四之江南》)居然为读者亮出了一幅渺茫江边的开阔画面,落日余晖里,朋友扬帆远去将泊何处?他哪里知道老友杜晃也正在一叶扁舟上望着老友消失在暮色里的身影而无限伤感,情谊之深、离别之苦尽融于茫茫的天水之间.杜甫呢?这位被称为“诗圣”的现实主义诗人,以其“三吏”、“三别”、《兵车行》等诗作名垂千古,同时有百首七绝作品,竟完全是另一种风格!其中《绝句四首》之第三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分明是一幅图画,其两组对仗之工整,实乃少有.
    
  要说盛唐七绝的“领军”诗人,确实当推李白和王昌龄.“前言”里说李白“用七绝尽情地歌颂和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河山,抒写了他的政治抱负、对时政的看法以及与友人间深厚真挚的友谊;”说王昌龄“则以他含蓄精练的语言,描写了边塞的壮丽风光和将士们忠勇报国的豪迈气概,写出了皇宫里宫妃和宫女生活的痛苦和幽怨.”《唐人七绝选》选李白诗十五首,选王昌龄诗十四首,可以说这二十九首七绝首首都是绝唱!喜欢唐诗的读者大概几乎都能背得下来这二十九首七绝.李白的《望天门山》、《朝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足让读者望题生情,那优美的诗句便如泉涌般随着青山绿水从你心底里升起;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则表达了与友人的情谊,着实感人!李白不愧是“诗仙”,作诗如同信手拈来,把琅琅的音韵之美与深邃的意境之美结合得天衣无缝.就算李白奉唐玄宗诏令写得极上口的《清平调三首》,也有如神助般一挥而就,“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仿佛让人看到了杨贵妃如天仙般的美貌.读读李白的七绝吧,读后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实为一种美的享受!王昌龄是李白的朋友,善作七绝,今存七十五首,比李白少七首,每一首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我喜欢他描写边塞和闺怨的七绝,他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以及《从军行》里的第五首:“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真是两首绝唱,那边塞的苍茫、中原王朝的气势,被唱得淋漓尽致!另一首《闺怨》,又一下子把你带到了一所幽静的庭院:“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所写也是人之常情,十分传神,很像京剧舞台上一个“青衣”的亮相,不由你不深深同情那位独自立在翠楼上思念夫君的年轻女子.
    
  到了中唐,代表新一轮有成就的七绝诗人是李益和刘禹锡,李益的名字好像不如刘禹锡更为一般读者所熟悉.但李益也是“大历十才子”之一,有多年的军旅生活,所存七绝五十三首多为边塞和咏史题材,其边塞七绝《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写尽了边关战士思归的心情,虽然没有了盛唐那种“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气势,仍如《唐人七绝选》中“说明”里所说:“此诗音节响亮,词气苍凉而悲壮.”反映了边塞上的另一番景象,似乎演绎着时代的变迁.难怪他的怀古之作《汴河曲》和《隋宫燕》中“汴河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和“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欲落旋成尘”之句,都充满了对前朝如悲的感叹,让读者也感到了一种兴衰的无奈,在吟咏之中找到了溢满悲剧色彩的审美角度.
  
  同属中唐的诗人刘禹锡,竟能在被贬期间写出清新、亮丽的《竹枝词》、《杨柳枝词》、《浪淘沙词》,实属难得,为诗坛注入了民间的欢快情绪.那首有名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简直就是一首民歌,写出了江南少女深藏羞涩之感的纯真的恋情.《浪淘沙词》有“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之句,真是太美了,融淘金女郎的倩影于映在江水中的一片晚霞中,是那样的清澈流畅,怎么能不读后叫绝!刘禹锡的七绝今存一百五十五首,内容广泛,风格多样,也算独树一帜了.他的怀古诗的水平极高,如“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极写六朝古都金陵的衰败,连潮水都感到了无边的寂寞,那旧日的月亮也只能在夜深时来到残破的城墙上凭吊一番而已.朝代的兴废总在一幕一幕地演下去,还没有哪个帝王能够阻挡,这就成了多愁善感的诗人的永恒的主题.堪称是此诗姐妹篇的《乌衣巷》,为读者展现了南京城的另一种沧桑变迁:“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是:燕飞燕落不相知,贫富犹能几百年!是啊,永恒的不是人间,而是“道”.
    
  唐王朝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实际上就已经走下坡路了.文学史上所说的晚唐,是指唐文宗的太和、开成年间之后一直到唐亡的七十来年.尽管如此,这一阶段的诗坛并不寂寞,说是一种“回光返照”显然不科学,应该说这是七绝发展的必然现象,况且一个朝代将亡、对于一个诗的国度必会发出“哀叹之音”,最敏感者莫过于诗人.代表晚唐七绝成就最高者是杜牧和李商隠,“前言”说他们“两人在晚唐的七绝地位,正像李白和王昌龄在盛唐、李益和刘禹锡在中唐的地位一样,是唐人七绝宝库中最后两颗灿烂的明珠.”人称他们是“小李杜”,也是誉不为过.
    
  杜牧的七绝流传下来的有一百九十一首,我很喜欢他的怀古咏史和忧国伤时的绝句,描写景致的也颇富情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几乎是一首妇孺皆知的诗,差不多成了“清明”这个带有一丝哀思的节气的特定写照.《江南春绝句》把江南的春天简直是画下来了:“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可谓有声有色,再点缀上水村山郭的几家小酒铺,不怕你不“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像江南美景的一个远镜头,朦胧中让读者走进了另一个遥远的时空,于欣赏中平添了一点惋惜和感叹!《过华清宫》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极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奢侈生活,要说唐玄宗也是唐朝的中兴之君,只是后期沉溺于女色,如白居易《长恨歌》里所形容的“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哪里还顾得上国家大事,不闹“安史之乱”才怪!那首“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岸犹唱后庭花”的《泊秦淮河》,则借南朝亡国之君陈后主陈叔宝影射唐王朝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表达了诗人的无限感慨.这首语句流畅的小诗写景、写情,咏史指今,以一幅迷茫的夜泊秦淮河的特定画面,使短短的四句诗里充满了无限的哀惋和无奈.杜牧的《赤壁》、《题乌江亭》两首七绝也是我喜欢反复阅读和背诵的,厚重的历史题材,通过对一、二历史人物的吟咏:“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和“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会使人感觉到历史的必然和偶然有时竟是在“未可知”之间,体现了诗人的一种独特的审视价值.
  
  与杜牧同时的晚唐的另一位代表诗人李商隠,擅长写七律和七绝,且善用典故、措辞华丽,一提到他,我就会立刻想到他的七律《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以及“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两组千古名句.《唐人七绝选》“前言”的作者说李商隠的七绝“无论写哪一方面,都具有委婉精美、深折蕴籍、含情绵邈的特点,在唐代七绝中另开一境,为他人所未有.”李的七绝数量可观,今存约二百首左右,但我知之甚少,这可能和他的诗不大好懂有关.比如《常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写出了一种孤寂的沉思,而且是触景生情,后两句表面上似乎是说常娥偷吃灵药原是为了升天成仙,反落个孤身月宫,无边寂寞.我想这会引起人们很多的联想,我又想这肯定和诗人的身世有关,可指什么呢?类似的例子或许还有.不管怎么说,李商隠的七绝是非常优美的,感情是真挚而深沉的,象写给家人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可谓情景交融,类似今天发了个手机短信,竟与家人近在咫尺.
    
  我爱读唐人七绝,《唐人七绝选》会继续陪伴着我.我要感谢古人,特别是唐朝的诗人,他们发展完善了“七绝”这一“短小精悍、一唱三叹”的诗歌形式,并将其推到了极致;他们把边塞、咏史、宫怨、闺怨、行旅、送别、抒怀、写景、友情、爱情等等内容写得尽善尽美,令人目不暇接,让你沉浸在一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美的享受之中.
    
  唐人七绝,诗也,歌也,史也!杜甫曾吟“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或可借来一用,多读点唐诗、特别是唐人七绝吧!
要自己筛选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