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秦末汉初时期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30 04:45:57
秦末汉初时期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
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
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
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
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
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
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
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
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
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
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
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
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
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一饭千金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侯,他时常往城下
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
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
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
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克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
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
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
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说:
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
很可贵的;到我们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
我们运用这成语时,必须透澈的了解它的含义,第一,真心诚意的乐于助人的人,是永
远不会想人报答他的;第二,有钱人对穷人的救济,那是一种捐助,即使穷人真有一天得志
了去报答他,也不能称之谓“一饭千金”;第三,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难的情形
下,出于友爱、同情的去帮助别人,这样的帮助,在别人看来,确是“一饭”值得“千金”
的.

一丘之貉

汉朝时有一个名人叫杨惮,他的父亲是汉昭帝时的丞相杨敞,母亲是人史学家司马迁的
女儿.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养,未成年时就成了当朝的名人.汉宣帝时大将霍光谋反,杨
惮最先向宣帝报告.
事后被封平通侯,当时在朝庭中做郎官的人,贿赂之风极炽,有钱的人可用钱行贿,经
常在外玩乐;无钱行贿的人,甚至一年中也没有一天休息.杨惮作中山郎后,便把这些弊病
全部革除,满朝官员都称赞他的廉洁.
但他因少年得志,又有功劳,便产生了骄傲自满,结果与太仆长荣(长荣是宣帝旧友,
最得信任)发生意见.
有一次,杨惮听见匈奴降汉的人说匈奴的领袖单于被人杀了,杨惮便说:“遇到一个这
样不好的君王,他的大臣给他拟好治国的策略而不用,使自己自白送了命,就像我国秦朝时
的君王一样,专门信任小人,杀害忠贞的大臣,结果国亡了.如果当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
现在国家还存在.从古到今的君王都是信任小人的,真像同一山丘出产的貉一样,毫无差别
呀!”就这样,杨惮被免职了.
自古君王勇于改过,不信馋言者能有几人,杨惮仅被勉职,已是不幸申之大幸了.唉!
“前汉书”:“杨惮传”的原文是“古与今,如一丘之貂.”丘,土阜也,四边高,中央低
的土堆;貉,音鹤,俗称树貉,状似狐小,毛黄褐色,深厚而温滑,可做皮袍.后来的人将
这两句话引申成“一丘之貂”一句成语,来此喻同类没有差别,像在同一个山丘里生长的貂
一样,形体都是相同的.
这成语在应用时,都是用来形容反面的事物,即使是形容否定的事物;含有不屑一谈和
讥诮的口吻.例如说有一群人专门造谣生事,无事生非,故意与人为难,他们中间没有一个
是好人,就可说:这批东西都是“一丘之貉”,那有一个是好人呢!

一败涂地

秦朝时候,沛县县令叫泗水亭长刘邦押送一批老百姓到骊山做苦工;不料走到半路上,
接二连三地逃走了很多,刘邦想:这样下去,不等到骊山,就一定会逃光,自己免不了要被
治罪,他想来想去,索性把没有逃跑的都释放了,自己和一些不想走的人躲在芒、阳二县交
界的山泽中.
秦二世元年,陈涉在大泽乡起兵反秦,自称楚王.沛县令想归附,部属萧何和曹参建议
说:“你是秦朝县令,现在背叛秦朝,恐有些人不服,最好把刘邦召回来,挟制那些不服的
人,那就好办了.”沛县令立即叫樊噜去请刘邦.可是当刘邦回来时,沛县令见他领有近百
人,恐他不服从自己的指挥,又懊悔起来.于是下令紧关城门,不让刘邦进城.刘邦在城外
写了一封信,绑在箭上尉给城里的父老,叫沛县父老们齐心杀了县令,共同抗秦,以保全身
家.父老们果真杀掉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进沛县,并请地做县令.刘邦谦虚地说:
“天下形势很紧张,假若县令的人选安排不当,就当“一败涂地”,请你们另外迟择别人
吧!”
但最后,刘邦还是当了县令,称做沛公.
“一败涂地”本来是一旦破败,就要肝脑涂在地上的意思.但后人则一直借用它说明失
败之后,而至不可收拾的情势.例如一个商人因贪图眼前之利,盲目推销劣货,但消费者却
不去上当,于是这个商人货物积滞,周转不灵,而至“一败涂地”,不可收拾.又如一个球
队,因为球员间合作得不紧密,遇到挫折,更是手忙脚乱,以至“一败涂地”,不可收拾.

九牛一毛

汉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与.这时,
许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
的大臣也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这时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
的意见,司马迁爽直地说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但还是连打了十几天
仗,杀伤了一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最后因粮尽箭完,归路又被截断,才
停止战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机报国.他的功劳还是可以补他的失败之罪的.武帝
听他为李陵辩护,又讽刺皇上近亲李广利从正面进攻匈奴的庸儒无功,怒将司马迁下在狱
里.次年,又误传李陵为匈奴练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子杀了.廷
尉杜周为了迎合皇帝,诬陷司马迁有诬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马迁施予最残酷、最耻辱的“腐
刑”.司马迁受到了这种摧残,痛苦之余,就想自杀;但转念一想,像他这样地位低微的人
死去,在许多大富大贵的人的眼中,不过像“九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会惹人
耻笑.于是决心忍受耻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时间来艰苦地、顽强地完成伟大的“史记”的写
作.古人所谓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马迁便是这样的人.他知道在他所处的年代里,死一
个像他那样没地位、没名望的人,比死条狗还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终于完成了那部
空前伟大的历史的著作——“史记”.
司马迁把他这种思想转娈的情况告诉也的好友任少卿,后来的人便是根据他信中所说的
“九牛亡一毛”一句话,引伸成“九牛一毛”这句成语,用来譬喻某种东西或某种人材仅是
极多数里面的一部份,好像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