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无为而治的领导的境界是可以达到的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7 21:26:36
无为而治的领导的境界是可以达到的吗?
八百字.
这是我曾翻译得《道德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真正的作业还是要自己动动手的!
六十三 无为而治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抱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什么样的人是圣人?圣人平时怎么做事?老子在本章为大家解开这个谜.
老子说,圣人做事“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即圣人平时什么事也不做,也没有什么事可做.也许有朋友就高兴了,这么简单,我也可以做圣人了嘛!你可别这么简单地理解.其实,老子是在说,圣人在别人还都感到平安无事、自得其乐、享受生活的时候就感到了危险的存在,在事情还没有发展之前就能把大事化小,烦事化简,小事化了了.这就叫做“味无味”.即在平平淡淡中把事情解决了.就像我们中国人交朋友,讲究“君子之交淡如水”,好朋友不是酒肉朋友,不是天天来往,平常很平淡.但这并不是说冷漠无情;朋友碰到困难,或生病之类的事,他就来了.
关键是下面这句“报怨以德”大家可能有点难以理解.
一提到这句话,很多朋友往往会认为这是道德模范孔子说的呀!老先生是要我们学会宽忍,别人欺负你了,打碎了牙往裤子里咽,用你的心胸去包容他,用你的爱感化他.告诉你,这是对孔老先生的一个误读.这种理解是人家西方耶稣在《马太福音》里提出的——“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要想告你,要拿你的内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
关于“德”与“怨”的问题.孔子确实也说过.在《论语·宪问》篇: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注意了,孔子提出的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与孔子在《论语·子路》中回答子贡是一致的.子贡问,有这么一个人,大家都说他是个大好人,你看这个人好不好?孔子说,不一定好.子贡又问,有这么一个人,大家都说他是个坏蛋,你说这个人坏不坏?孔子又摇摇头说,不一定坏.还没等子贡再问,孔子就说出自己判断的依据了.做人嘛!在好人的眼里我是一个好人,在坏人的眼里,我比他们还坏就行了.对于德怨问题,孔老夫子是爱憎分明的,而且还颇有一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味道嘛!
扯得有有点多了,咱们还得回到老子上来.
要想把这句好弄明白,关键要弄清这个“怨”和“德”的意思.这里的“怨”应该是大事、多事、麻烦事.即上面所说的“大小、多少”中的“大”和“多”.这个“德”可不是我们伦理意义上的道德、品行,它应该是与第十章的“玄德”的“德”是一致的.即“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虽然那生长万物,但不据为己有;虽然成就他人,却不视为己功;虽然雄长万方,但却不愿意自居于主宰地位.这是不是又与“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是一体的?
好,把上面的这句话搞清楚了,我们接着再往下看.
“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想要完成一项困难的事业,必须要趁它容易的时候下手,处理重大的繁杂的问题,要在它是很细小、还没有发展壮大的时候就解决了.因为天下困难之事都是从容易的事开始的,天下的大事都是由小事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咱们中学课本中所熟知的《扁鹊见齐桓公》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下面,咱们就把上面这几句话合起来解读一下.圣人看上去平淡无为,但其实他的嗅觉还是很灵敏的,天下的大事、难事,在它们刚刚萌发的时候就体察到了,在这些是还没有成为麻烦——“怨”的时候,就顺应它本身发展的规律悄无声息地就把它给解决了.不见刀光剑影,甚至连它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开始变化的时候就无声无息地解决了.汉时,有个狱史叫邴吉.这是个颇有道家风范的人物.在戾太子刘据案中,他暗中救下了太子的子嗣刘病己,并自己拿钱供养了他许多年.后来几经周折,刘病已当了皇帝,就是后来“仁宣之治”中的汉宣帝.在一个宫女的“揭发”下,汉宣帝才知道邴吉对自己有救命之恩却从来没有提起过.后来,邴吉做了宰相.一天,他外出,看到一伙人在打架斗殴,死伤的人横在路上.邴吉驱车而过,不闻不问.走了没多远,他发现一头牛气喘吁吁,流着口水,他便停车下来探视.旁边的人都不解呀!丞相你怎么重畜轻人呀?丙吉回答说:“我是丞相,所关心的应当是国家大事.行人斗殴,有地方官处理即可,我只要适时考察地方官的政绩,功赏罪罚就可以了.而问牛的事则不同,现在是春天,天气还不应该太热,如果那牛是因为天太热而喘息,那今天的天气就不太正常,农事势必会受到影响.国家的经济命脉就会出问题.丙吉问牛而不问人,说明他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在这些问题还没形成“怨”的时候就开始下手了.
所以说,真正的圣人是没什么大事可做的.因为他提前解决了他一生中所遇到的可能成为大事的事,所以他一辈子遇不到大事.也正是因为他一辈子没遇到什么大事,所以说他是圣人.这正如我们平时所说的“饱学之士,越学越无;有德之士,越高越卑”,“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也深知为圣之难,所以在下面,又对圣人的行为提出了一些要求.
一是别轻易许诺,因为许得多了,肯定会有一些事情忘掉践行甚至无法践行,这样就会失信于人,轻诺必寡信;二是不要把任何事情想得太简单,因为越把问题看得简单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突发性、不可预知性的问题就会接踵而至,事情就会变得越复杂.所以,圣人重视困难,在做事之前总是能从各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设想好了做事的难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你看,圣人容易吗?这得需要多费心!
所以,做圣人难,做个平凡的圣人更是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