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我是初二的,要两篇用“悬念法”和“反弹琵琶”的作文.谢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7 23:38:34
我是初二的,要两篇用“悬念法”和“反弹琵琶”的作文.谢谢!
“悬念法”
例一
夜,如漆的夜.

半山腰的一间草房里,闪动出昏暗的灯光.屋里坐着兄弟两人.哥哥今年在县城念高中三年级,成绩优异,明年就要考大学了;弟弟上初中二年级.父亲在三年前病逝.家里家外,全由母亲一人操劳,长期的超负荷劳动,母亲生病卧床,家里无人劳动,兄弟俩决定留一个在家,另一个继续上学.
久久地,屋里没有声音.一阵大风吹过,门上的布帘猎猎作响,火苗不停地跳动.
“哥,你去念书吧,我留在家里.”弟弟对哥哥道.哥哥没有应声.看着面黄肌瘦的弟弟,心里一阵心痛.难道自己去念书,让弱小的弟弟在家劳动吗?哥哥走过去,抚着弟弟的头,“听哥的话,你人还小,正是读书的时候,哥哥留在家里,你安心去念书.”“不,哥,你马上就升学了,你去读书,家里活我慢慢干.”
“弟弟,”“哥哥,”兄弟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彼此听见对方的心跳.泪,无声地流淌着……
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只得以抓阄来决定.
弟弟找来纸和笔,俯在桌上写,哥凝视着屋外黑黑的夜出神.
“哥哥,你先抓吧.”哥哥转过身,迟凝了片刻,从桌上抓起了一个纸团,上面写着:“上学”.
弟弟望着哥哥道:“哥,你那阄是上学,我在家劳动,你去念书吧.”……
哥哥盯着手中的纸片,心潮起伏,弟弟还那么小,在家劳动,会累坏他的.不行,应当让弟弟去念书.他转身一看,屋里已不见了弟弟.
哥哥低头沉思了片刻,似乎突然明白了什么,从纸篓里找出弟弟的那团纸,展开一看,上面也写着“上学”.霎时,哥哥明白了一切.为了让哥哥去先抓,自己就……
看着手中的一片皱纸,哥哥眼里闪着泪花,手,在颤抖,猛地,哥哥转过身,大声喊道:“弟弟……”向屋外浓浓的夜幕冲去.
简评:这是一篇令人伤感、落泪的文章,作者首先写出了家庭的背景,为推动情节发展做好了铺垫,然后通过生动传神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刻画了弟弟费尽心机地在抓阄时“作弊”,结尾解开谜底.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真情的流露,收到很好的效果
哥,黝黑的皮肤,粗壮的胳膊像一头健壮的牛;哥,粗声粗气,蓬乱的头发,像一匹任劳任怨的马;哥,沉默寡言,起早摸黑,像一头拉磨的驴.都说哥是捡来的,因为哥是一个只要有饭吃
就能像牲畜一样拼命干活的人,他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
风轻轻地划过身边,传来哥喘气的声音,麦浪中飘飞着哥的滴滴汗水,在阳光下,像一颗颗珍珠,飞起又沉入无边的麦浪.
哥真是捡来的吗?在无边的黑夜里我问着依然闪烁的群星,也许它们知道哥是不是从娘的肚子里出来的.哎!想起我娘,想起我一问她哥是不是捡来的,她就偷偷地抹泪的样子,想起娘看着哥的那种心痛而无奈的样子,想起……我想哥不是捡的吧!群星无语,只有无边的思绪融化在无边的黑暗里.
然而,终于有一天,一辆汽车接走了……不是哥,而是我……
全村都愕然了,母亲单薄的身躯像一张经不起揉捏的白纸一样斜倚在门槛上,银发中夹着几根枯黄的头发任风胡乱地吹拂着.
哥,我想起了哥,我不顾一切地挣脱亲生父母温暖的手,冲向麦田.阳光下哥黝黑的脸上滚着颗颗水珠,是泪?还是汗?我站在田埂上任由泪水在眼眶里泛滥,却再也无力叫出那个沉沉的“哥!”
哥,傻笑着看着我,说:“回去后,有空多来陪陪咱娘,她为你牺牲了不少.”
娘,娘为我牺牲了不少,是的,娘牺牲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了我这个捡来的娃,为了我今天能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娘把哥变成了家里的一头牲畜.
无数个日子里,娘给我端来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却给哥塞了一个硬邦邦的窝窝头,我对娘说:“这不公平!”娘只笑笑说:“你上学要营养.”
原来,我现在才明白,我和哥的命运是娘一手安排的,到底哥跟娘亲,还是我跟娘亲,娘为什么要这样做?此刻我方明白,原来这世上还有一种比母爱更伟大的东西.
它像一股丁冬的泉水,滋养着我的心田,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给我前进的力量,我多想问问娘,我比她的儿子更重要吗?也许不必了,因为娘是这样认为的,这是娘这个最最善良的人对事物的认知.
简评:疑问句作题目,开篇就设下了悬念,引起人们对“哥”命运的关注.随着情节的发展,“终于有一天,一辆汽车接走了……不是哥,而是我……”,长期的误会才有答案,原来是“一种比母爱更伟大的东西”安排了这一切.母亲超乎寻常的牺牲,深深震撼了我们.
例二
我常想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却没写出一个字来.只是自个儿忏悔,又自个儿安慰,说:我是该给它写点什么了. 今天下雨,早晨起来就淅淅沥沥的,我还高兴地说:春雨今年来得这么早!一边让雨淋湿我的头发,一边还想去田野悠然地踏青呢.那雨却下得大了,而且下了一整天.我闭了柴门,倚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枝条被风雨摇撼着,花一片片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它瘦了许多,昨日的容颜全然褪尽了,可怜它太小了,才开了一次花.我再也不忍看了,我万般无奈.唉,往日我多么傲慢,多么矜持,原来也是个孱头. 那是好多年前的秋天,我们还是孩子.奶奶从市集回来,带给我们一人一只桃子.她说:“吃吧,这是‘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看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我们都认真起来,含了桃核爬上床去.我却怎么也不能安睡,想起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 秋天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冬天,孩子自有孩子的快活,我竟将它忘却了.春天的一个早晨,奶奶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里拱出一点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它,它是从土里长出来了. 它长得很委屈,是弯弯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展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行.”我却不大相信,执著地偏要它将来开花结果. 因为它长的不是地方,谁也不再理会,惹人费神的倒是那些盆景.爷爷是喜欢服侍花的,在屋里,院里,门道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春天花市一盛,附近的人多来观赏,爷爷便每天一早喊我们从屋里一盆一盆端出去,天一晚又一盆一盆端进来,却从来不想到我的小桃树.它却默默地长上来了. 它长得不慢,一个春天长上两尺来高,我十分高兴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我想我的姐姐弟弟,他们那含着桃核做下的梦,或许已经早忘却了,但我的桃树却使我每天能看见它.我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走出了山,来到城里,我才知道我的渺小:山外的天地这般大,城里的好景这般多.我从此也有了血气方刚的魂魄,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了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了,那家乡的土院,那土院里的小桃树,便再没去想了. 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我渐渐地大了,脾性也一天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蒙上了一层暮气.就在这时候,奶奶去世了,我连夜从城里回到家,家里等我不及,奶奶已经下葬了.看着满屋的混乱,想着奶奶往日的容颜,不觉眼泪流了下来,对着灵堂哭了一场. 黄昏时候,在窗下坐着,一外望,却看见我的小桃树.它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这些年来,它是怎样长上来的呢?爷爷的花市早不陈列了,花盆一垒一垒地堆在墙根,它却长着.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过一次,要不早就开花了.他们嫌长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曾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 啊,小桃树,我怎么将你撂在这里,而漂流异乡,又漠漠地忘却呢?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 如今它开了花,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而一夜之间竟全开了呢.可是总嫌我的小桃树没有那“灼灼其华”的盛况.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太淡了,寻瓣儿单薄得似纸,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红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姑娘,苍白的脸,偏又苦涩的笑着.我忍不住几分忧伤,泪珠儿又要下来了. 花幸好并没有立即谢去,就那么一树,孤零零地开在墙角.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来没有一只蜜蜂、一只蝴蝶飞绕.可怜的小桃树.我不禁有些颤抖了,这花莫不就是我当年要做的梦的精灵么? 雨却这么大的下着,花瓣纷纷零落.我只说有了这场春雨,花会开得更艳,香会蓄得更浓;谁知它却这么命薄,受不得这么大的福分,片片付给风雨了?我心里喊着我的奶奶. 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花一片、一片,洒落得变成赤裸的了.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红的,在风中摇着,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远远的灯塔,闪着时隐时现的光. 我心里稍稍有了些安慰.啊,我的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个花苞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育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对吗?
——选自贾平凹的散文《我的小桃树》一文
“反弹琵琶”
例文1
初看到这条关于“记忆”移植的信息,我还觉得挺“遗憾”,要是我有一个这的机器,那该多好!把鲁迅、凯库勒、陈景润、爱因斯坦再加上语言大师陈寅恪的记忆统统拷贝到我的脑子里, 至少在高考考场上我就可以泰然自若,纵情驰骋,稳操胜券了!
然而转念一想,我又有些迷惑:如果这成了现实,我会不会整天在迷茫与困惑中寻找自我呢?
我们每个人,才华横溢的诗人也好,为生活操劳的下岗工人也罢,都有着绝不同于他人的特点,都是这个大千世界里的一道风景.就算我平凡,就算我不起眼,我至少还可以安安静静、踏踏实实地生活,我至少可以在社会中找到属于我自己的位置.是的,我希望自己能像鲁迅那样写犀利的文章,我希望自己能像爱因斯坦那样研究出骄人的科学成果,我也希望自己能像陈寅恪先生那样掌握多国的语言.但是,我更明白这一点:如果我希望有所成就我就必须勤奋、努力,我就必须为成功付出昂贵的代价!
移植记忆,暂且不去考虑它所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即使它――别人的记忆――能让我获得诺贝尔奖,我又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呢!这种行径至少应该算是剽窃吧?!那些学识渊博的学者,有谁不是“踏踏实实地走路,明明白白地做人”呢?
我崇拜谢冕先生、陈平原先生、季羡林先生……我崇拜他们那轩昂自若的从容,那旁征博引的渊博,那条分缕析的深刻;这一切再与那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相融合,该是怎样一种发人深省的精神魅力!从他们那里,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做学问,首先研究并且修炼的应该是自己的人格.以我的资质,也许皓首穷经终其一生也无法达到他们的高度,也许一辈子都无法得到与他们研讨学术的资格.但我无怨无悔、问心无愧.因为学到了他们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就够我受益终生了.
我,不要别人的记忆,即使有一天这真成了现实.做人,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这才是我们所有人该追求的目标!我,不要别人的记忆!
围绕着“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样一个范围,多数考生沿着“可以移植”的讨论前提,或编故事,或发议论,想像着未来高科技社会里记忆移植后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好处.却一反常态,对记忆移植说“不”,采取否定态度,显得新颖别致而有创意,显示了考生所具有的逆向思维.
例文2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乃封建科举时代一典型的“潦倒”之人,百年之后,仍免不了世人的嘲讽与指责.但孔乙己也着实有其可爱之处,别的且先不说,仅其知道“茴”字有三种写法,就足以显示出他对待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尽管先生和世人把其看作是卖弄“风骚”.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便会得出多种不同的答案,用孔先生的那句话说,便是“茴”字尚且有三种写法.孔乙己高明也就高明在了这里,倘若今天,他在那遥远的天国里弃文从商,凭着其高人一筹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定能成为百万富翁.因为这一方法确实行之有效,我们完全可以从古今中外许多名人、政要那里得以验证.
英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牛顿,在前人亚里士多德理想实验的基础上,发挥无穷的想像力,从多角度论证理想状态中物体的运动情况,终于总结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清代著名学者洪亮吉从乾、嘉的稳定,敏锐的发现“治平”中潜伏着严重的人口问题,因而写下了著名的《治平篇》,提示了人口繁衍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矛盾,这要比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发表《人口论》早了五年.
在社会改革的大潮一浪高起一浪之日,在贪官污吏层出不穷,大有前赴后继之势时,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廉洁勤政、鞠躬尽瘁,大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形.
因此,“茴”字有三种写法,人亦有多种写法.
牛顿若走不出前人覆辙,不能就问题发散思维从多角度论证,就难以有所建树.
洪亮吉倘只看到朝野的繁荣,便不会标新立异有所创见,而只能落入俗套.
同样,人民的好干部孔繁森假如只看到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不能从多角度正确看待社会现象,便不能在史册上留下不朽的芳名.
社会是复杂的,问题的答案是五花八门的.人们处理问题的方法、策略应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如果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是会落伍的.潦倒之人孔乙己尚且知道“茴”字有三种写法,相信新时期的人们对待问题亦有多种方法、策略,亦能从多角度得出合理的多种答案.
打破思维定势,从相反的方向去思索、分析,以求得新的判断与认识,这便是“反弹琵琶法”.正是运用此法,对孔乙己故意卖弄学问,非但没有贬斥,反而大加赞扬,且由此引出自己的论点.再通过古今中外名人成功的事例证实观点,更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