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英国18世纪背景到底是怎样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02 00:38:15
英国18世纪背景到底是怎样的?
近代早期的英国史学
英国在地理上孤立于欧洲大陆之外,不过这里并没有错过文艺复兴的潮流,相反,独特的英国,造就了最伟大的莎士比亚.W
但是,与文学相比,英国在这个时代的史学成就就比较暗淡.一直到16世纪以前,英国的史学始终被中世纪延续下来的编年史传统所统治,突破很有限.KnM-0t
一直到托马斯·莫尔(Thonas More,1478-1535年)的时代,才有了改观.作为英国文艺复兴的大家,莫尔的史学著作《里查三世史》以古典史学为模仿对象,用散文式的历史协作方法代替了编年史的记录方法,他的这个尝试得到了英国读者的认可,使英国史学开始了近代化的过程.
英籍的意大利人波利多尔·维吉尔(Polidore Vergil,1470-1555年)于1534年出版了《英国史》,这部著作在史料收集、批判、使用上都超过了同时期的英国史学界,颇有意大利史学的风范,使之成为了英国近代史学的一个榜样,突进了英国史学最终摆脱了编年史的束缚,加快了近代化的过程.
1586年出版的,由威廉·坎登(William Camden,1551-1623年)写的《大不列颠志》是英国史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该书为英国考古学、历史地理学、物质生活史方面打下了十分良好的基础.
走上近代的英国史学尤其重视的是历史著作的可读性,因此,在处理可读性真实性的时候,出现了一些矛盾.
著名哲学家F·培根就为了可读性和证明自己的观点而刻意使用一些片面的材料甚至篡改一些材料,将历史解释凌驾于历史真实之上.
而另外一为著名历史学家克拉林敦(Clarendon,1609-1674年)在这一点上就做的很好.虽然由于立场决定了他对英国革命的认识有不少的错误,但是这种无意的扭曲在他认真求实的态度面前就次要得多,就连19世纪的史学大师兰克也认为他是“一位使人尊敬的正人君子”.能得到兰克的如此评价,可见克拉林敦确实是史家的一位楷模.
五、博学时代
古典时代开始,西方就已经有了批判史料的意识,古典史学家注重求实,因此也重视材料的真实性,并在史料批判上有探索和心得.
但是在中世纪的教会史学统治下,大量荒诞不经的神迹、神话普遍深入到历史著作中.
文艺复兴以后,随着古典精神的复苏和揭露教权的需要,史料的地位也日益提高.
宗教改革中由于发生了史学论战,双方都要收集大量史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直接刺激了人们对史料的重视,而当时的宗教战争使大量的档案、文献流落市场,也使很多学者可以努力收集一些原本不公开的材料.
16世纪末到18世纪早期,史料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出现了一大批致力于整理史料的学者,这个时代被称为“博学时代”.
博学派的第一位学者是法国的皮埃尔·匹陶(Pierre Pithou,1539-1596年),他不仅自己整理、编辑了大量中世纪文献,还将其作为了一个系统工作成为法国博学派的主要任务,在其去世后,以度申(Duohesne)为代表的法国博学派史学家长期继承奠定了法国成为近现代史学大国的基础.
之后,圣摩尔修道院成为了法国博学派的主要阵地,被成为是圣摩尔派.该学派创始人是修道士路克·达希里(D'Achery,1609-1685年).据统计,仅仅在17世纪就能从其中找到105名著名学者.)
除了法国以外,博学派在其他地区和国家也硕果累累.比如比利时的波兰达斯派等等.f
博学时代是文艺复兴与启蒙时代的过渡阶段,这个时期,学者们在史料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历史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可信材料,从而推动了历史学的科学化,为18世纪历史学适应以理性为号召的启蒙时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征服者>,介绍16~17世纪欧洲军事历程,其中有大量篇幅介绍英军
<长矛与战斧>是介绍贞德时期英法的战争
<外军系列>有一本是专门介绍英国军队的(古代可能较少)
杂志<征服>第162期也有一篇主题文章是概述古英军发展历程的
《鲁滨逊飘流记》是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笛福的代表作品,小说主要描写人对自然的挑战.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强调的主要是西方18世纪启蒙主义的观点,歌颂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冒险进取精神.
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还著有《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大疫年日记》等.
亨利·菲尔丁 “英国小说之父”,再现18世纪英国社会的流浪汉小说.
《弃儿汤姆·琼斯》是围绕一对青年男女的身世和恋爱波折,通过他们的流浪经历,极广泛地描绘了英国城乡社会生活的真实画面.
亨利·菲尔丁的代表作是《约瑟·安德鲁传》和《弃儿汤姆·琼斯》.
乔纳森·斯威夫特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讽刺作家.
作为典型的讽刺作家,在斯威夫特笔下,丑恶人性的表现不胜枚举:背信弃义、无知浅薄、为非作歹、懒散腐败……这一切的症结皆在于人类道德的堕落.他通过对慧骃的描绘,就是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的人性和道德的追求.
代表作是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作者借托船长格列佛之口逼真地描述了在四次航海中的奇异经历,通过这种幻想旅行的方式来影射现实,极尽讽刺之能事,对英国的君主政体、司法制度、殖民政策和社会风尚进行了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