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佛爱众生不吃动物,为什么却可以吃植物?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9 01:46:08
佛爱众生不吃动物,为什么却可以吃植物?
“妈妈,佛说要爱众生,众生平等;佛也说一花一叶一世界,植物也是生命的一种.佛教又提倡不杀生,所以不吃肉吃素.可是,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啊,为什么他们不吃动物,却可以吃植物呢?” 这个问题,是小竣第二次问我了.如果得不到一个他认可的答案,他会时不时就拎出来无休无止地问下去的.“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哲理性,非常好,我很欣赏.这确实是一个看起来有点矛盾的现象,难道动物要爱要尊重,植物就可以不爱不尊重么?你能告诉妈妈,你自己是怎么思考的吗?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可能是因为动物会自己运动,需要吃别的生物来维持生命,而植物不会自己运动,不用借助于吃别的生物就能生存,比如只需要土壤水分阳光之类的就行.”小竣开始说他自己的想法.“还有别的原因吗?” “动物和人的共同点更多.” “很有道理,同类相求,惺惺相惜.以动物来?” “喻人!” “那么佛教这样提倡的目的是什么?佛教徒最应该有的心是什么心?” “喜乐心?菩提心?” “喜乐心是对待生活中遭遇的事情的态度,菩提心是指对智慧的领悟能力,在这里说的是面对众生的态度,该是什么心?” “慈悲心.” “对,我佛慈悲!比如‘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佛这样提倡不杀生,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培养大家的慈悲心肠!” “有道理.如果目的是培养慈悲心,那么不吃动物就是一种什么?”
“手段.” “对,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并不是说佛只爱动物不爱植物.之所以号召不吃动物,更大意义上还是为了教化的目的,培养慈悲心.你想,连对小动物你都能充满爱心,对人是不是就更应该爱?” “是的.”
“现在换我来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西藏的那些和尚尼姑都可以吃肉呢?” “可能是他们一开始的教规就不一样,跟我们内地的不一样.” “为什么要跟我们不一样?” “这个.”小竣迟疑了一下.“你要结合西藏这个地方本身的特点去思考.”我提示他思考的方向.“因为西藏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他们不吃肉的话,大雪封山,蔬菜也不够,那肯定就得饿死,必须吃肉才能生存.” “还有没有别的吃肉的原因.” “吃肉也更能御寒.” “对,一个地方的习俗,不能离开这个地方本身的自然地理历史等客观条件去分析.比如西藏的和尚虽然吃肉,但是西藏却提倡天葬,最后以身回报动物.归根到底,吃肉也好,不吃肉也好,都是讲一个主题,就是爱与奉献.通过爱与奉献,塑造一个人与大自然都能真正和谐共处的大社会环境.现在还有疑问吗?” “没有了.我明白了,不杀生,其实就是要爱惜生命.” 以上是我和小竣对佛教不杀生这个问题的小对话.在和儿子讨论前,我也问过一些同学.有从佛教教义去理解的,比如六道轮回中有畜生道,没有植物道,动物也是人的生命表现形式,是有情众生,故而不杀生;有从梁武帝信佛误读不杀生的历史考究来讲的;有从荤这个字本身的字义去分析的,还有从食物链出发进行分析的,等等.坦白说,小竣问的,其实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能得出不同的答案.我这样引导孩子,原因有二,第一是因为之前受易经道德经乃至部分佛教理论等的熏陶,他已经对到“道”的内涵有所理解,凡事皆有所指,皆可溯因,所以我对他的思维引导是直接跳过学术的争论,面对本因.南怀瑾先生和净空法师都说过相同的话,佛教就本质而言,是佛陀的教育.也就是说,是释迦牟尼佛这个伟大的老师,用不同的方法和从不同的方向来向我们揭示世间的真义,生命的本真.既然是这样,那么对孩子这个问题就要跳出教育手段的桥,去追问佛陀真正的所指.第二是就教育的目的而言是育心.学术的概念,只能说是知识,我希望可以跳出学术的框子,让孩子通过不断的追问和思考,感受到爱的大义.从这一类启发式谈话可以看到,对一个看起来貌似很深刻的话题,其实一开始孩子的认识还是在很粗浅的阶段.但是只需稍作引导,指一个方向给他,他就可以顺着这个思路自己去深入,并且一步步得出他事前都没有意识到的相对更深刻的答案.表面看起来是他在向我提出问题,但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却变成主要是由我提问,他来回答.因为都是他自己去独立思考并给出我希望中的答案,所以最后的结论自然就成为了他自己的想法,不是我硬塞给他的我的看法.这样得到的答案,才是真正为孩子接纳的答案,因为完全是他自己环环相扣的追问中得到的总结.我,不过就是那个指点了一下方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