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伤仲永》问题.请翻译下列句子.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文题《伤仲永》中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01 09:01:25
《伤仲永》问题.
请翻译下列句子.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文题《伤仲永》中的“伤”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表达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文中表明方仲永结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造成这种结局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累与运用.
1.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1)回忆《水浒传》的相关内容,
与“宋江怒杀阎婆惜”直接相关的故事是()
A智取生辰纲 B醉打蒋门神 C活捉史文公 D大闹野猪林
梁山泊一百单八将聚齐之后,在山顶树立起了一面杏黄旗,上书“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大字,它实际上代表了这次农民起义的口号.
(2)结合《三国演义》的内容填空
在有关赤壁之战的章节中,写了许多表现诸葛亮才智的故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其中的一个(用五个以内的字概括).东吴的主帅周瑜风流儒雅,有勇有谋,但气最狭小,忌妒孔明的才能,非要置他于死地,结果却是屡遭失败,在临死时不禁仰天长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仲永出生五年,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读书人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以宾客之礼对待仲永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王安石)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已经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一 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观点.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3.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见“课文研讨”.
二 熟读全文,参照以下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顿.
这是一道诵读训练题,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句中停顿的诵读能力,但也可以培养理解句意的能力.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余闻之也/久.
三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其中加线的词的意思.
这些句子中加点的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用法特殊的(“奇”“宾客”“利”),一种是文言常用虚词(“于”).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奇:对……感到惊奇.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利:认为……有利可图,把……看做有利可图.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于:比.于: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