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满井游记》阅读理解阅读《满井游记》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是一篇游记,可见开头却不从游记写起,而写“不得”游,这样写有什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6 02:02:57
《满井游记》阅读理解
阅读《满井游记》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是一篇游记,可见开头却不从游记写起,而写“不得”游,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是分析“冰皮始解,波色乍明”中“始”和“乍”的表达作用.3、文中描写初春的景象,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请找出这样的句子,并略作分析.4、古代散文家常有意无意地在文章中塑造自己的形象,散文如折光镜,映出作者,映出时代.试分析文中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满井游记》复习
一、文学常识:
《满井游记》作者是明代的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湖北公安人,他和他的哥哥袁宗道、弟弟袁中道主张用平易近人的文学语言进行写作,不必厚古薄今,人们称他们为公安派.本文选自《袁中郎集笺校》
二、朗读课文,完成基础练习:
1.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燕地寒(  )  辄返(  ) 倩女(  )  靧面(  )花朝节(  )  呷浪(  ) 浃背(  )  髻鬟(  )(  )廿二日(  )  乍明(  )  曝沙(  )  浅鬣(  )偕数友(  )  土膏(  )  蹇者(  ) 罍(  ) 沙砾(  )   鲜妍(  )  茗者(  )  堕事(  )恶能(  )   己亥(  )  脱笼之鹄(  )
2.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冻风时作(起)廿二日天稍和(暖和)于时冰皮始解(融化)麦田浅鬣寸许(兽颈上的长毛)呷浪之鳞(代指鱼)凡曝沙之鸟(晒)夫不能以游堕事(坏、耽误)恶能无纪(怎么)波色乍明(初、始)鳞浪层层(像鱼鳞一样的波纹)
3.下列句中加黑词均属于词类活用现象.请分别作出具体的解释.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泉:汲泉水  茗:煮茶  罍:端酒杯 蹇:骑驴    
4.与“娟然如拭”中“然”的用法意思不同的一项是(D).
A.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B.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C.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D.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5.“之”字在文言文中使用率极高,用法多样,用作代词、结构助词、动词等等.而有一种特殊的用法,即用在主谓之间,使其在句中只充当一个成分,或做主语,或做宾语.下列加黑的“之”字中属于这一用法的是(C).
A.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B.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C.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D.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6.解释下列句中加黑词语.
(1)乍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初,始)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突然)
(2)偕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一起)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与……一起)
7.没有用比喻修辞的一句是(C)
A、若脱笼之鹄   B、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8.画线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B)
A、饮少辄醉    未百步辄返 (就)
B、波色乍明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C、于时冰皮始解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刚刚)
D、冻风时作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时常)
E、风力虽尚劲   游人虽未盛 (虽然)
9.划分朗读节奏
①晶 晶 然|| 如 镜 之 新 开|| 而 冷 光 之 乍 出 于 匣 也
②如 倩 女 之 靧 面|| 而 髻 鬟 之 始 掠 也
③始 知|| 郊 田 之 外 未 始 无 春,而 城 居 者||未 之 知 也.
④夫||不 能 以 游 隳 事||而 潇 然 于 山 石 草 木 之 间 者,惟 此 官 也.
⑤余 之 游||将 自 此 始.
11.翻译句子:
①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温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
②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
③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好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发髻一样.
④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
⑤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游人虽然还不算多,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我这)才知道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哇.
⑦恶能无纪?
怎么能没有记录呢?
三、内容解读: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本文是从写水光山色、柳枝麦芽、游人欢欣、鱼鸟之乐、作者的内心感受等方面来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2.第一段描写了何时何地何景?
描写了京城早春时节“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的景象.
3.本文要写“满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
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做铺垫.
4.找出第二段中与第一段相呼应的景致与情致.
“天稍和”与“余寒犹厉”相呼应;“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与“飞沙走砾”相呼应;“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与“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相呼应.
5.从第二段的景物描写中可看出作者游览满井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作者游览满井时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
6.找出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7各用一句话概括三个自然段的大意.
第一段:写北京附近早春的风沙天气.第二段:写满井早春的景色,以及作者游满井的喜悦心情.第三段:表述了自己乐于有此闲情出游.
8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内容?
全文以出游探春为线索,从城居不见春写起,接着写郊外探春,逐层写出了郊外早春的诱人景色,最后归结到“郊田之外未始无春”的感受.
9本文表达作者的情感与《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相比为什么会不同?
因为《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都有抱负未酬和被贬谪的遭遇,因此在文中流露出某种忧愁和愤懑,而《满井游记》的作者只是官小、职务清闲,并无被贬的遭遇,性情又比较达观,乐于闲于山水中,所以不仅没有忧愁,甚至为此而庆幸、自慰.
10作者在第一段写北京气候的寒冷时是怎样抓住景物特征来写的?
第一段写北京气候的寒冷时,“余寒犹厉”的“犹”字强调了严寒的余威之烈.“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句中的“作”、“飞”、“走”三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寒风刺耳、沙石漫天的肃杀景象.两句中的“寒”、“冻”也集中地表现了自己欲出不能的懊丧、郁闷的心情.
11“妙用衬托,起伏多姿”是本文写景的一大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如:第一段极力描写北京气候寒冷,是用来衬托第二段满井风光的;用城内的“寒”衬托满井郊野的“暖”;用城内的“冻风”“飞沙走砾”衬托满井的水色山光、飞鸟游鱼;用囚于一室“欲出不得”的烦闷衬托游于满井山水中那种“若脱笼之鹄”的“悠然自得”的欢愉.
12本文作者写景善用比喻,而且贴切新奇.根据提示找出相关的比喻句,然后再作简要分析.
(1)写水:“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分析:由春风泛起河里的层层“鳞浪”,很自然地联想到新打开的一面面亮晶晶的镜子.这个新奇的比喻准确写出了春天到来之时河水“清澈”的特点.波光与镜光都给人以冷的感觉,“冷光之乍出于匣”,又极为贴切地写出了早春水冷的特点
(2)写山:“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分析:山峦被融雪洗后就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过髻鬟一样.这个比喻不仅写出积雪消融,山峦转翠,青山显得格外清新、娇艳的特点,同时还极富美感,充满神韵,真正形神兼备.
(3)写麦田:“麦田浅鬣寸许”分析:早春二月,麦苗高约寸许,又时时在拔节,就像兽身上生长着的浅浅的鬃毛.这个比喻联想奇特,不仅写出了早春二月田野麦苗的形态,而且表现出春天是生长的季节这个典型的季节特征.
13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天稍和"这一特点?
土膏微润;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14文中写了哪些人?哪句话描绘了鱼、鸟的神情?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四、阅读课文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部分记述了什么内容?作者出游的心境是怎样的?主要写了哪些景致?
写了郊游所见所感.出游前习惯于江南气候而对北方的寒冷有一种压抑感.主要写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以及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                           
2.作者在这部分中重点写了什么?用了什么方法?
写山写水是重点,运用白描的手法来刻画.                          
3.文段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最后一句是作者的总括一句.这一句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                          
4.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 表现作者春游满井轻松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若脱宠之鹄;
⑵ 描写波光的比喻句是: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⑶ 描写山峦为晴雪所洗后的鲜艳明媚的比喻句是: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5.下列句子译文不正确的是(C)
A、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译文:高大的柳树夹着河堤,肥沃的土地有点湿润,一眼望去天地显得很开阔,(我感到自己)好像是一只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天鹅.
B、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译文:(河水)亮晶晶的,好像刚打开镜子,冷光突然从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C、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译文:柳条有舒展开的,没舒展开的,柔嫩的梢头像一件披风披在柳树上,麦苗出土了,刚一寸左右.
D、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来之知也.
  译文:(我这)才知道郊田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6、文中表现“闲适满意”的一个词语是:悠然自得. 
7、“游人虽未盛……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几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哪两个方面写出了“春”的信息?
答:修辞方法:排比(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借代(呷浪之鳞,“鳞”代指“鱼”);从人的活动和动物的活动两方面写出了“春”的信息.
8、用“||”给语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次的意思.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⑧ ⑨
层意:第一层:交待出游日期、气候、同行者及出游路线.
第二层:描写满井的自然春色.
第三层:写春色中人与动物的活动.
第四层:表现作者欢快的心情.
9、指出下面比喻句子的本体和喻体,并分析一下这个比喻句的妙处.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答:本句是以物喻人,本体是“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人;喻体是“脱笼之鹄”.春天来了,局促室内的作者 来到郊外,四望郊原,一片空旷,快活的心情就像脱笼之鸟一样,飞向辽阔的春天原野,“若脱笼之鹄”中的“鹄”即天鹅,这是着力描写从局促困居的情况下解脱出来的喜悦.





给你个比较完整的复习资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