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聪明的来1、有没有语文小常识,要一个词语(随便什么词语)的由来.2、用风、雨、树中选择两个景物写写自己或别人成功时的心情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8 07:24:40
聪明的来
1、有没有语文小常识,要一个词语(随便什么词语)的由来.
2、用风、雨、树中选择两个景物写写自己或别人成功时的心情
有些成语是由前人的故事来的,这类故事也是确有其人其事,只是其人其事在历史上不是很重要的.这类成语有的比较有风趣,有的有比较好的修辞效果,所以也被人们广泛地使用.现在举几个例子,并说明它们的来源.
(A)胸有成竹宋朝有一位画家叫文同,字与可,擅长画竹.当时有位文学家晁补之作诗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后来"胸有成竹"就成了一个广泛使用的成语,用它来称赞处理事情很有定见有把握的人.
(B)满城风雨宋朝谢无逸尝问潘大临近来有没有作诗.潘大临写给他一封回信说:秋天以来的景物,样样都是好诗句.昨天清闲地躺着,听到树林子里响起风雨声,我高兴地起来,在墙上写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然催我缴纳租赋的人来了,于是大为败兴,只有这一句寄给你.后来"满城风雨"这四个字就成了广泛使用的成语,比喻对新发生的某一件事许多人都在到处议论.
此外如"威武不屈""尾大不掉""抱薪救火""门可罗雀"都是由前人故事而来的成语.
(3)寓言传说
古书里边也有些含议深刻的寓言,也是成语的来源.这类成语,往往有教训或讽喻的意味.现在举几个例子并加以说明.
(A)杞人忧天《列子·天瑞》说:"周朝时候,杞国有一个人怕天崩地坠,自身无处寄托,因此连睡觉吃饭都没有心思了."后来就把"杞人忧天"用为成语,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
(B)邯郸学步《庄子·秋水》说:"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个青年,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去学走路(赵国人善于走路).他没有把本领学到手,反而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也丢掉了,只好用两只手爬着回家."后来把"邯郸学步"用为成语,比喻摹仿别人不到家,反而连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
(C)掩耳盗铃《吕氏春秋.自知》有一个故事说: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淮南子·说山训》也有这个故事.成语"掩耳盗铃"就是这样来的,只是把"钟"改为"铃"了.这个成语比喻骗人的人所用的办法非常笨拙,他自己却以为能骗得了人.成语里边还有一个"掩目捕雀",出于《三国志·陈琳传》,跟"掩耳盗铃"的意思差不多,但是群众基础较差,使用的人比较少.
由寓言故事来的成语,往往含有幽默感和深刻的教育意义.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这类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比重不算大.
(4)古人原句
成语里面有一些是全用古人语句而不作改动的,例如:
(A)"醉翁之意不在酒"见宋朝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意思是:醉翁的心思并不在饮酒上,而在于赏玩这里的山水.后代把"醉翁之意不在酒"用为成语,表示"别有用心""另有目的"等意思.
(B)水落石出见宋朝文学家苏轼的《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水落石出"本来是纯粹写景的文句,后代用为成语,比喻真实的情况终于显露出来.
(C)更上一层楼成语不仅有完全用前人文章里的语句的,也有完全用前人诗句的"更上一层楼"就是处于唐朝诗人王之焕的《登鹳雀楼》诗.原诗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上一层楼"这个成语,比喻在某一已有的基础上更加提高,更为扩大之类的意思.
成语里面的"一笑千金""咄咄怪事""下笔成章""一鸣惊人"等,都是全用前人的语句.这类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偶然被人们引用的前人名言警句,即使它明显地具有成语的特点,也不能把它看做成语,而只能认为那是引语.可是如果后来时常有人使用它,群众逐渐对它熟悉,那就要把它看做成语了.
(5)截用或改易古人语句
有些成语不是直接使用古人的语句,而是截用或者把古人的语句略加改变,然后使用的.截用或改变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使其符合成语的结构形式.(参阅前文《成语的四字性》)例如:
(A)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篇里有两句话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后人从这两句话里,取出"舍生取义"这四个字作为成语,表示为了维护正义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品质.
(B)一曝(pù)十寒《孟子·告子》上篇里有几句话是"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意思是:虽然有天下容易生长的东西,但是晒它一天,冷它十天,也没有能生长成的.)后人从这几句话里摘出"一曝十寒"四个字用为成语,比喻一个人没有恒心,努力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
(C)一毛不拔《孟子·尽心》上篇里有一句话是:"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意思是:杨子极端自私,即使从他身上取下一根细微的毛发就能够有利于天下,那他也是不肯干的.)后人把这句话里的"拔一毛不为"改成"一毛不拔"四个字,作为成语,形容极端自私和非常吝啬的人.
(D)近水楼台宋朝苏麟有两句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后来截用"近水楼台"四个字为成语,比喻在条件便利的情况下就能比一般人先得到好处.
成语里面的"知名之士""一日之长""一丘之貉""一日三秋""一字千金"都属于这一类.这类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
第二个题借用带有这三个字的熟语或成语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