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物理 > 作业

为电磁学领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有哪些?(他们的国籍、生卒年份、为科学事业作出的贡献等)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物理作业 时间:2024/04/29 19:33:11
为电磁学领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有哪些?(他们的国籍、生卒年份、为科学事业作出的贡献等)
七年级科学练习册P22第三题的第5题
(库仑 法国)

伏打(AlessandroVlota 1745~1827年)
意大利物理学家.巴黎科学院国外院士.1745年2月18日生于科摩,1827年3月5日卒于同地.成年后出于好奇,才去研究自然现象.1774年伏打担任科摩大学预科物理教授.同年发明了起电盘,这是靠静电感应原理提供电的装置.伏打还研究了化学,进行各种气体的爆作试验.1774~1779年任科莫大学预科物理学教授,1779年他担任巴佛大学物理教授.1779~1815年任帕维亚大学实验物理学教授,1815年任帕多瓦大学哲学系主任.1782年他成为法国科学学会的成员.1791年英国皇家学会聘请他为国外会员,3年后又因创立伽伐尼电的接触学说被授予科普利奖章.1801年拿破仑一世召他到巴黎表演电堆实验并授予他金质奖章和伯爵称号.
伏打发明电堆时已经50多岁了,他绝没有想到持续电流对以后的影响会有那么大,他也没有再作进一步的研究,一直在巴佛大学任教.1819年伏打退休回到故乡,于1827年3月5日逝世.
伏打的主要成就是发明了伏打电堆.
库仑 (Charlse-Augustin de Coulomb 1736 --1806)
法国工程师、物理学家.1736年6月14 日生于法国昂古莱姆.1806年8月23日在巴黎逝世.
早年就读于美西也尔工程学校.离开学校后,进入皇家军事工程队当工程师.法国大革命时期,库仑辞去一切职务,到布卢瓦致力于科学研究.法皇执政统治期间,回到巴黎成为新建的研究院成员.
1773年发表有关材料强度的论文,所提出的计算物体上应力和应变分布情况的方法沿用到现在,是结构工程的理论基础.1777年开始研究静电和磁力问题.当时法国科学院悬赏征求改良航海指南针中的磁针问题.库仑认为磁针支架在轴上,必然会带来摩擦,提出用细头发丝或丝线悬挂磁针.研究中发现线扭转时的扭力和针转过的角度成比例关系,从而可利用这种装置测出静电力和磁力的大小,这导致他发明扭秤.他还根据丝线或金属细丝扭转时扭力和指针转过的角度成正比,因而确立了弹性扭转定律.他根据1779年对摩擦力进行分析,提出有关润滑剂的科学理论,于1881年发现了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表述出摩擦定律、滚动定律和滑动定律.设计出水下作业法,类似现代的沉箱.1785~1789年,用扭秤测量静电力和磁力,导出著名的库仑定律.库仑定律使电磁学的研究从定性进入定量阶段,是电磁学史上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1777~1851)
丹麦物理学家.1777年8月14日生于兰格朗岛鲁德乔宾的一个药剂师家庭.1794年考入哥本哈根大学,1799年获博士学位.1801~1803年去德、法等国访问,结识了许多物理学家及化学家.1806年起任哥本哈根大学物理学教授,1815年起任丹麦皇家学会常务秘书.1820年因电流磁效应这一杰出发现获英国皇家学会科普利奖章.1829年起任哥本哈根工学院院长.1851年3月9日在哥本哈根逝世.
他曾对物理学、化学和哲学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由于受康德哲学与谢林的自然哲学的影响,坚信自然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长期探索电与磁之间的联系.1820年4月终于发现了电流对磁针的作用,即电流的磁效应.同年7月21日以《关于磁针上电冲突作用的实验》为题发表了他的发现.这篇短短的论文使欧洲物理学界产生了极大震动,导致了大批实验成果的出现,由此开辟了物理学的新领域——电磁学.
1812年他最先提出了光与电磁之间联系的思想.1822年他对液体和气体的压缩性进行了实验研究.1825年提炼出铝,但纯度不高.在声学研究中,他试图发现声所引起的电现象.他的最后一次研究工作是抗磁性.
他是一位热情洋溢重视科研和实验的教师,他说:“我不喜欢那种没有实验的枯燥的讲课,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是从实验开始的”.因此受到学生欢迎.他还是卓越的讲演家和自然科学普及工作者,1824年倡议成立丹麦科学促进协会,创建了丹麦第一个物理实验室.
1908年丹麦自然科学促进协会建立“奥斯特奖章”,以表彰做出重大贡献的物理学家.1934年以“奥斯特”命名CGS单位制中的磁场强度单位.1937年美国物理教师协会设立“奥斯特奖章”,奖励在物理教学上做出贡献的物理教师.
奥斯特早在读大学时就深受康德哲学思想的影响,认为各种自然力都来自同一根源,可以相互转化.富兰克林发现的莱顿瓶放电使钢针磁化的现象,对奥斯特启发很大,他认识到电向磁的转化不是不可能的,关键是要找出转化的具体条件.他在1812年出版的《关于化学力和电力的统一性的研究》中,根据电流流经直径较小的导线会发热,推测如果通电导线的直径进一步缩小,那么导线就会发光;使通电导线的直径变得更小,小到一定程度时,电流就会产生磁效应.他指出:“我们应该检验电是否以其最隐蔽的方式对磁体有所影响.”寻找这两大自然力之间联系的思想,经常盘绕在他的头脑中.
1819年冬,奥斯特在哥本哈根开设了一个讲座,讲授电磁学方面的课题.在备课中,奥斯特分析了前人在电流方向上寻找磁效应都未成功的事实,想到磁效应可能像电流通过导线产生热和光那样是向四周散射的,即是一种横向力,而不是纵向的.1820年春,奥斯特安排了一个这方面的实验,他采用讲演时常用的电池槽,让电流通过一根很细的铂丝,把一个带玻璃罩的指南针放在铂丝下面,实验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1820年4月的一天晚上,奥斯特在讲课中突然出现了一个想法,讲课快结束时,他说:让我把导线与磁针平行放置来试试看.当他接通电源时,他发现小磁针微微动了一下.这一现象使奥斯特又惊又喜,他紧紧抓住这一现象,连续进行了3个月的实验研究,终于在1820年7月21日发表了题为《关于磁针上的电流碰撞的实验》的论文.这篇仅用了4页纸的论文,是一篇极其简洁的实验报告.奥斯特在报告中讲述了他的实验装置和60多个实验的结果,从实验总结出:电流的作用仅存在于载流导线的周围;沿着螺纹方向垂直于导线;电流对磁针的作用可以穿过各种不同的介质;作用的强弱决定于介质,也决定于导线到磁针的距离和电流的强弱;铜和其他一些材料做的针不受电流作用;通电的环形导体相当于一个磁针,具有两个磁极,等等.
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磁效应,是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它立即引起了那些懂得它的重要性和价值的人们的注意.在这一重大发现之后,一系列的新发现接连出现.两个月后安培发现了电流间的相互作用,阿拉果制成了第一个电磁铁,施魏格发明电流计等.安培曾写道:“奥斯特先生……已经永远把他的名字和一个新纪元联系在一起了.”奥斯特的发现揭开了物理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奥斯特不只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还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他的讲课有表演,有分析.他非常重视实验,他说过“我不喜欢那种没有实验的枯燥的讲课,因为归根到底,所有的科学进展都是从实验开始的.”

安德烈·玛丽·安培(André-Marie Ampère,1775年—1836年),法国物理学家,在电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对数学和化学也有贡献.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
1775 年1月20日生于里昂一个富商家庭,1836 年6月10日卒于马赛.1802 年他在布尔让-布雷斯中央学校任物理学和化学教授 ;1808年被任命为法国帝国大学总学监,此后一直担任此职 ;1814 年被选为帝国学院数学部成员;1819年主持巴黎大学哲学讲座;1824年担任法兰西学院实验物理学教授.
安培最主要的成就是1820~1827年对电磁作用的研究 .1820年7月 ,H.C.奥斯特发表关于电流磁效应的论文后,安培报告了他的实验结果 :通电的线圈与磁铁相似 ;9月25日,他报告了两根载流导线存在相互影响,相同方向的平行电流彼此相吸,相反方向的平行电流彼此相斥;对两个线圈之间的吸引和排斥也作了讨论.通过一系列经典的和简单的实验,他认识到磁是由运动的电产生的.他用这一观点来说明地磁的成因和物质的磁性.他提出分子电流假说:电流从分子的一端流出,通过分子周围空间由另一端注入;非磁化的分子的电流呈均匀对称分布,对外不显示磁性;当受外界磁体或电流影响时,对称性受到破坏,显示出宏观磁性,这时分子就被磁化了.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1]有了实在的内容,已成为认识物质磁性的重要依据.为了进一步说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1821~1825年,安培做了关于电流相互作用的四个精巧的实验,并根据这四个实验导出两个电流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公式.1827年,安培将他的电磁现象的研究综合在《电动力学现象的数学理论》一书中 ,这是电磁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经典论著,对以后电磁学的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为了纪念安培在电学上的杰出贡献,电流的单位安培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
他曾研究过概率论和积分偏微分方程,显示出他在数学方面奇特的才能.他还做过化学研究,几乎与H.戴维同时认识到元素氯和碘 ;比 A.阿伏伽德罗晚3年导出阿伏伽德罗定律.

赫兹 (1857 02.22 - 1894 01.01)
赫兹,德国物理学家,生于汉堡.早在少年时代就被光学和力学实验所吸引.十九岁入德累斯顿工学院学工程,由于对自然科学的爱好,次年转入柏林大学,在物理学教授亥姆霍兹指导下学习.1885年任卡尔鲁厄大学物理学教授.1889年,接替克劳修斯担任波恩大学物理学教授,直到逝世.
赫兹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是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赫兹在柏林大学随赫尔姆霍兹学物理时,受赫尔姆霍兹之鼓励研究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当时德国物理界深信韦伯的电力与磁力可瞬时传送的理论.因此赫兹就决定以实验来证实韦伯与麦克斯韦理论谁的正确.依照麦克斯韦理论,电扰动能辐射电磁波.赫兹根据电容器经由电火花隙会产生振荡原理,设计了一套电磁波发生器,赫兹将一感应线圈的两端接于产生器二铜棒上.当感应线圈的电流突然中断时,其感应高电压使电火花隙之间产生火花.瞬间后,电荷便经由电火花隙在锌板间振荡,频率高达数百万周.由麦克斯韦理论,此火花应产生电磁波,于是赫兹设计了一简单的检波器来探测此电磁波.他将一小段导线弯成圆形,线的两端点间留有小电火花隙.因电磁波应在此小线圈上产生感应电压,而使电火花隙产生火花.所以他坐在一暗室内,检波器距振荡器10米远,结果他发现检波器的电火花隙间确有小火花产生.赫兹在暗室远端的墙壁上覆有可反射电波的锌板,入射波与反射波重叠应产生驻波,他也以检波器在距振荡器不同距离处侦测加以证实.赫兹先求出振荡器的频率,又以检波器量得驻波的波长,二者乘积即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正如麦克斯韦预测的一样.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1888年,赫兹的实验成功了,而麦克斯韦理论也因此获得了无上的光彩.赫兹在实验时曾指出,电磁波可以被反射、折射和如同可见光、热波一样的被偏振.由他的振荡器所发出的电磁波是平面偏振波,其电场平行于振荡器的导线,而磁场垂直于电场,且两者均垂直传播方向.1889年在一次著名的演说中,赫兹明确的指出,光是一种电磁现象.第一次以电磁波传递讯息是1896年意大利的马可尼开始的.1901年,马可尼又成功的将讯号送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国.20世纪无线电通讯更有了异常惊人的发展.赫兹实验不仅证实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更为无线电、电视和雷达的发展找到了途径.
1887年11月5日,赫兹在寄给亥姆霍兹一篇题为《论在绝缘体中电过程引起的感应现象》的论文中,总结了这个重要发现.接着,赫兹还通过实验确认了电磁波是横波,具有与光类似的特性,如反射、折射、衍射等,并且实验了两列电磁波的干涉,同时证实了在直线传播时,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从而全面验证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的正确性.并且进一步完善了麦克斯韦方程组,使它更加优美、对称,得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现代形式.此外,赫兹又做了一系列实验.他研究了紫外光对火花放电的影响,发现了光电效应,即在光的照射下物体会释放出电子的现象.这一发现,后来成了爱因斯坦建立光量子理论的基础.
1888年1月,赫兹将这些成果总结在《论动电效应的传播速度》一文中.赫兹实验公布后,轰动了全世界的科学界.由法拉第开创,麦克斯韦总结的电磁理论,至此才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1888年,成了近代科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赫兹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证实了麦克斯韦发现的真理,更重要的是开创了无线电电子技术的新纪元.
赫兹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很大贡献,正当人们对他寄以更大期望时,他却于1894年元旦因血中毒逝世,年仅36岁.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各种波动频率的单位,简称“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