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政治 > 作业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六条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04/30 00:17:36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六条是什么
2008年9月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一部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新概括,其内容规定了六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些规定皆体现了时代的特色和要求,是当今社会的教师应该切实执行和遵守的.比如“爱国守法”强调“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说明当今社会逐步进入法制社会,必须依法执教;又如,“关爱学生”规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体现出时代的公民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和要求;又如,“教书育人”要求“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客观必然;再如“终身学习”提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这正是当代学习型社会的本质,也是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但是,与中国古代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相比较,会发现,这些要求都是一脉相承的,其贯穿始终的基本上就是“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所以,师德规范的永恒主题是什么?我认为,虽然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师德的要求和表述都因时代要求而有所差异,但是,作为教师职业,师德规范的永恒主题应该是“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古今成为教育家者,莫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为人师表”要求教师的师德要在身教中体现.教师榜样像一面旗帜,树立在学生面前.教师要对学生一生负责,必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如果教师说话不负责任,说一套做一套,就很难使学生信服,也就丧失了改正不足、提高自己的驱动力.“关爱学生”要求教师要有爱心、要会爱学生.下面,用案例式的具体描述说明这个问题.
李镇西的“后进生”转化手记《我和万同的故事》,就像一篇中篇小说,曲折生动,情感真挚,感人肺腑.“人生的路很长很长,但要紧的只有那么几步.”李镇西总是能帮助学生走好关键一步,“化腐朽为神奇”.科学使用交往语言,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境界.细细品味,感动之余,让人悟出许多教育的真谛,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力量.
(一)在爱的基础上,始终对学生充满信心、耐心
人们常提到“成长的烦恼”,确实,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风平浪静,走弯路、犯错误是经常的.这些错误实际上是在“向善”的路途上发生的,并不意味着跌入深渊或不可救药.没有一个学生愿意或渴望成为别人的眼中钉,更不愿意遭到别人的唾弃.当我们面对一个后进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时,千万提醒自己不要轻易肝火上升、嘴上动粗,因为这很可能是在做“无用功”,只有“润物无声”才是可行的办法.要充分相信学生“性本善”,“后进生”就像冬去春来看似干枯的树枝,好像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但其内心正孕育着蓬勃的生机,当春日的一缕阳光温暖后、当春天的一场细雨滋润后,它会不失时机地吐出嫩芽,绽放出鲜花,给多少人带来温馨的感受啊!后进生的重要特点是不良习惯的反复性.教育不能急于求成,重在过程,有时需要等待、静观.所以,我们只能说后进生是独特的,而不是“无用的”.温家宝总理多次说:“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我们常常看到,当生源不好、学生基础较差时,老师会丧失教育的信心,这种不自信的情绪态度会不知不觉地传导到我们面对的学生身上,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教师对学生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教师要具有无私的爱,必须高度重视个人修养,端正教学思想,更新知识结构,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老师的一句话,往往能体现出对学生的爱,如上了整整一节课,因为教室门窗紧闭,室内空气污浊,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几乎每节课后,我都会善意地提醒学生:“请坐在窗子旁边的同学把窗子打开,通通风,好吗?”或者,说:“请同学们赶快到教室外面透透气.”当说完这样的话,我才离开教室,因为我认为,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是关心学生的基本任务.
(二)始终维护学生的尊严
易中天在《闲话中国人》中说:“中国人为什么死要面子?就因为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依照群体意识,每个人都不是单独的个人,而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实际上,要面子,正是为了面对别人.如果剥夺了它,就意味着无法面对别人.中国人就是活了个“面子”,李镇西深知这一点.他说:“离开了对学生心灵的尊重,还有什么教育可言?”当万同偷了班上同学的随身听,而被李老师这个福尔摩斯一举破案后,为了给万同留足面子,他给被偷的同学特别交待:“万同是给你开了个玩笑,你应该原谅他.而且,你一定不要对班上任何同学讲这件事,以免万同背思想包袱.”想得多周到啊!不仅化干戈为玉帛,而且为万同的进一步教育奠定了感情的、沟通的基础.因为当一个学生彻底失去自己的面子、自尊和尊严时,他宁愿丧失受教育的机会,或更有甚者,将走向社会的对立面,破罐子破摔,而不能自拔.
另外,在信息社会,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已经多元化,在某些问题上,教师不一定比学生知道得多,教师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口吻说话,是不合时宜的,甚至还会犯一些低水平的错误.给学生尊重的语言,在互敬中可以体现教师的师德.
(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对“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像呵护幼苗一样倍加珍惜
考试作弊是公认的可耻之举.但是,李老师却能同时看到其“可贵的”一面,他认为,这是学生“希望得到好成绩的良好愿望”,这种愿望的背后,实际上是美好的上进心,“应该受到尊重”.对于学生来说,老师不能只看到他的缺点、不足、错误,他们身上有许多闪光点有待我们去发现,如万同会主动搞值日、帮同学修理桌凳、富有正义感等.只有抓住这些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才能促其进步.李镇西说:“如果教育者否定学生的两重性甚至认为学生的真诚不过是在演戏,那么,教育者不但低估了教育的复杂性,而且还会伤害了学生心灵中渴望做‘好人’的道德萌芽.”他正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让这点萌芽逐步伸展成茂盛的枝叶.有些教师因为与后进生的心理距离感,往往看不到其点滴的进步.试想一下,即使我们成人,受到一点赞许时是什么感觉?所以,对于学生,就算只有一丝进步,也要给他一点“阳光”,让他“灿烂”一回.
(四)“后进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切合他的实际,使他每天在原有基础上有些进步
当万同听不懂课而无聊时,李老师让他手抄《烈火金钢》,让他在集中注意力、不影响他人的同时,识字、认词,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虽然在有些人看来“不务正业”,其实,他是进步的,至少比课堂上睡觉或打扰别人强多了.这是建立在老师对“后进生”真切的了解、理解和同情之上的,正如李镇西所言:听不懂课而又必须坐在教室里,而且还不许做其它事,这是多么痛苦的事啊!我要说,不理解学生的痛苦而又必须让其承受痛苦,又不让其通过其它渠道发泄痛苦,这是老师残酷的表现.又如,当万同的考试成绩总是非常差时,李老师让任课老师根据他的实际,按照“降低要求,增强信心,逐步提高,帮助成功” 的方法,对他进行学习“扶贫”,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原则,践行“让每一位孩子抬起头来”的教育理念.
(五)注重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并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李镇西在班上曾说:“这段时间,一些同学表现很不好,为班上摸了黑.当然,也许这些同学已经感到惭愧了.今天,我准备留下一些同学谈谈心.这样吧,凡是觉得自己最近表现不好,而又愿意接受李老师帮助的同学,请举个手.”对于学生,自己表现好与否,他心中肯定比谁都清楚.李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一是强化善恶、是非标准,让学生“心中有杆秤”;二是对照标准时刻检查自己.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习惯、学业成绩等,特别是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当然,李老师对于“表现不好”的孩子,总是声明将不进行批评、批判,而是“帮助”,这既体现了一种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热切期盼学生进步的先进教育理念,更现实的效果是:学生以为老师不是为了“整”他,而是为了帮助他,所以就能坦诚地讲出来或接受善意的批评.
当万同请李老师和他一起上课,以便随时提醒他时,李老师给万同找了“两位老师”,其中一位就是他自己,李老师说“每个人的上进心和意志都是自己最严厉的老师”,这仍然在强调自我修炼.在找另一位帮助人时,李老师又让万同自己给自己找“帮助人”,他从来不包办代替”,而是尽力把教育渗透在一种过程之中,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万同再次作弊后,李老师不是采取简单的处分了事,而是把这件事作为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契机,让全班学生能从个人言行与班级荣誉的关系上来思考这件事,让包括万同在内的每一位学生都受到一次真正深入心灵的集体主义教育.他的做法是号召同学们“在生活上关心他的同时,还应该在思想上帮助他”,每一位同学都给万同写一份信,谈谈对他这次作弊的看法.通过这样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位同学都明辨了是非,明确了“作弊”是极其严重的错误.这种做法与说教相比,更具教育的深刻性、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