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明朝时期江南经济怎样的新的发展情况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8 19:22:13
明朝时期江南经济怎样的新的发展情况
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我国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到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终于完成”[1].从此,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成为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区.
南方的经济地位到明朝时得到进一步巩固,自明朝初年起,以江南地区为代表的手工业高度发展,促进了市场经济化和城市化.随着明朝宝钞纸币的流通失败,整个货币体系转向为以白银为主.“日本和拉丁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也进一步促进了明朝经济的发展”[2].当时商业大都会有北京、南京、扬州、苏州、广州、西安、成都等,著名的商业集团有徽商、晋商、川陕商、苏商、京畿商、粤商等.
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进入了继西汉、宋朝之后的第三个高峰.除明清之际因战乱一度受到破坏外,这一高峰基本上持续到了清朝.如上文所述,由于农民多种经营现象的推广,很多地方的农业染上了商业色彩,农产品主要面向市场而并非自己消费,同时粮食商品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全国各地区的商业联系,也引起了明代农业各部门及其与手工业相关部门之间的连锁反应和相互依赖.许多重要商品的贸易,已不再局限于地方局部范围内的狭小市场,而是被长途贩运到很远的地方销售,乃至行销全国.奢侈品在商品总量中仍占一定比例,但人民日常生活用品仍然占据了市场流通总额的大部分,尤以粮食、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盐、茶七类物品为商品中的大宗.
在商业资本日益膨胀的趋势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人集团,其中尤以南方的徽商和北方的晋商最为著名.“徽商出于安徽南部的徽州府,其地属山区,人多而耕地少,居民遂多出外经营工商业谋生”[3].当地物产丰富,木器、漆器、茶、文具之类特产都驰名全国,为商业资本的积累提供了物质条件.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苏、浙邻近徽州,交通便利,成为其绝好的商业市场.
宋朝时开始出现的地方性镇市、集市(草市),在明中叶以后有了更大的发展,几乎遍及全国,对各地自然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调剂作用.一部分地理位置较好的镇市,市场发展繁荣,人口增加迅速,越来越多地吸引外地商业资本,逐渐发展为专业性市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地区工商业中心的性质.这类市镇以江南地区最为普遍,如“以棉织业为主的松江朱泾镇、以丝织业为主的苏州盛泽镇、湖州南浔镇,都是人烟繁庶,名闻全国”[4].到明朝末年,四所规模巨大的专业性市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合称“天下四大镇”[5],俨然已成为新兴的商业城市.它们与作为州县治所的传统城市不同,行政级别低下,机构设置简单,完全是因为经济发展而崛起的工商业中心.即使是传统的政治型城市,如北京、南京、杭州、广州之类,由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其本身的经济职能也在明显强化.由城市到市镇,再到星罗棋布的乡村集市,构成了一个个较大的地区贸易网络.
在世界上,明朝是16世纪、17世纪时期世界上经济最繁华的国家之一.


在整个明朝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江南地区的繁荣发展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农业方面,南方相对于北方而言更适合种植农作物,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是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谚语.江南棉花、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开辟了许多茶园.明代从南美洲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此外从国外引进的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也在许多地方种植.
在手工业方面,南方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源于江浙.明代苏州成为丝织业中心;江南地区的制瓷业也异常发达;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给人以别致的美感;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明朝时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有着在世界上位居首位的造船业.
在商业方面,江南小镇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6],还有人数众多的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市场上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国外的商品琳琅满目,国外的客商往来不绝,呈现一派繁荣景象.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推动了商业发展.
明代中叶的苏州,农业、手工业、商业十分发达,导致了商品经济的十分繁荣.明人张翰于《松窗梦语》中云:“东南之利莫大于罗绮绢素,而三吴为最.”姜良栋《吴镇录》亦记载:“东半城平民专靠织机为业,日往富家佣工,抵暮方回.”冯梦龙《醒世恒言》中称苏州盛泽镇的施复,“不上十年,开起三四十张绸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明神宗万历实录》记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染房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散者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雇佣工人,他们之间的这种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标志着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与发展,因而市民阶级出现了.
而市民阶级的出现,又直接导致了市民文化与市民审美意识的滋长.在苏州不仅是绘画中的木版年画、戏曲中的南戏、文学中的小说大受人们的欢迎,乃至说书人、园林建筑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也得以迅速发展.因商贾大量出现,消费率的增长,而出现了书画艺术的商品化.就连裱画业,刻帖业,笔墨纸砚的制作也应运而生.经济的发达,还使苏州出现许多书画收藏家、鉴定家和被书画家称之为收藏家和书画家中介的“好事家”.在这种氛围中,文人书画家的艺术品有了广泛的市场,从而使一些以书画寄托情怀的业余书画家几乎成为了职业书画家,大大促进了文人书画的蓬勃发展.知名书画家的作品很快可以成为商品并转变为金钱,因此专门以营利为目的的伪造的书画作品也泛滥起来.吴宽曾诗云:“伪作纷纷入京国,欲以乱真翻费力.”以此赞誉沈周的画如何受到欢迎,然却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当时书画市场需求量是何等之大.试想,“从富豪的家庭布置到商贾的倒卖牟利,从收藏家的巨金收购到苏州园林的亭台装点,何处不需要书画呢?”

苏州的经济繁荣、商业发达,既决定了书画家的急剧增多,也促使新的市民阶级审美意识融入了文人书画,导致了一批书法个性而富有独特风格的书画家的产生.就书法而言,吴门书派的崛起,改变了明代初年以来的书法传承的局面,在明代中叶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