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生物 > 作业

连锁互换定律中的三点测交(黑腹果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生物作业 时间:2024/06/02 08:25:47
连锁互换定律中的三点测交(黑腹果蝇)
最好是黑腹果蝇的那个例子
三点测交?
三点测交是基因定位最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包括3个基因在内的一次杂交和一次用3隐性纯合体的测交,同时确定3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双交换:p.635
例如,已知黑腹果蝇的x染色体上有3个隐性突变基因:ec(棘眼)、 ct(截翅)、cu(横脉缺失).把棘眼、截翅个体与横脉缺失个体交配得到三个基因的杂合体(ec ct +/+ +cu)(ec、ct、cu不代表其在染色体上的顺序),用此三杂合体雌蝇与三隐性雄蝇(ec、ct、cu/Y). 交配, 测交后代一共有8种类型.
表3-4 ec ct +/+ + cu×ec ct cu/Y测交后代的数据
?
序 号 表型(来自于雌性杂合体的X染色体) 实得数
1 ec ct + 2125
亲本型
2 + + cu 2207
3 ec + cu 273
单交换I
4 + ct + 265
5 ec + + 217
单交换II
6 + ct cu 223
7 + + + 5
双交换型
8 ec ct cu 3
合 计 5318
3、结果分析:
1)、实得数最低的第7、8两种类型是双交换的产物,实得数最高的第1、2两种是亲本类型,其余为单交换类型;
2)、用双交换型与亲本型比较,改变了位置的哪个基因一定是处于中央的基因,此例中双交换型中只有cu改变了位置而ec和ct的位置不变,由于双交换的特点是旁则基因的相对位置不变,故可判断3个基因的正确排序是ec、cu、 ct.
3)、计算重组值和图距

(1)计算cu- ct间的重组值,忽略上表中第一列的存在(放于扩号中),比较第2、3列:
(ec) ct + 2175
非重组
(+) + cu 2207
(ec) + cu 273
非重组
(+) ct + 265
(ec) + + 217
重组
(+) ct cu 223
(+) + + 5
重组
(ec) ct cu 3
5318
重组率RF(ct-cu)=217+223+5+3/5318=0.084=8.4%=8.4Cm
ct 8.4 cu
(2)计算cu- ec间的重组值,忽略上表中第二列的存在(放于扩号中),比较第1、3列:
ec (ct) + 2175
非重组
+ (+) cu 2207
ec (+) cu 273
重组
+ (ct) + 265
ec (+) + 217
非重组
+ (ct) cu 223
+ (+) + 5
重组
ec (ct) cu 3
5318
重组率RF(ec-cu)=273+265+5+3/5318=10.28%=10.2 cM
ec 10.2 cu
现在已知道了ec和cu,cu和ct之间的图距,三个基因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如下二种可能:
ec ct 8.4 cu ec cu ct

10.2 10.2 8.4

由于通过分析,我们已经知道cu位于中间,固第二种可能是正确的;
(3)计算ct- ec间的重组值,忽略上表中第三列的存在(放于扩号中),比较第1、2列:
ec ct (+) 2175
非重组
+ + (cu) 2207
ec + (cu) 273
重组
+ ct (+) 265
ec + (+) 217
重组
+ ct (cu) 223
+ + (+) 5
非重组
ec ct (cu) 3
5318
重组率RF(ec-ct)=273+265+217+223/5318=18.4%=18.4 cM
(4)绘染色体图
ec cu ct

10.2 8.4
18.4
从上述 连锁图中可以看出, ec-cu的图距和cu-ct的图距之和为18.6,比ec-ct之间的图距大.
这是由于8只双交换果蝇(即(7)、(8))计算时用了两次,即计算ec-cu的交换值时用了一次,计算cu-ct的交换值时,又用一次.可是在计算ec-ct的交换值时,虽然在ec-ct间已发生过两次交换,但表现型上观察不到,故双交换等于不交换,而没有把它计算进去.
所以,在有双交换的情况下,两边两个基因间的距离,一定要加上二倍的双交换值.如本实验的双交换值为0.1%.18.4%+0.1%×2=18.6%.
三点测验中,两边两个基因间的重组值一定等于中间一个基因到两边两个基因间的两个重组值之和减去二倍的双交换值,这就是1913年Sturtevant提出的基因的直线排列定律.
在任何三点测交中,如果测交后代有8种表型,那么个体数最少的两种类型就是双交换的产物,当然最多的两种类型就是非交换的了.根据这一点,不计算交换值也可以看出所测三个基因的顺序.如果测交后代只有6种表型,说明没有发生双交换.?
哈哈 第一个 把分给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