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军城早秋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怀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03 13:48:13
军城早秋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怀
军城早秋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x0d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1]\x0d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西山,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眼中形势胸中策”(宗泽《早发》),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基本规律.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一部分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x0d“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更催”二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胜利展开.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钧,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而整个战斗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董斋诗话》).\x0d如果把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内容放在一起来看,就会发现中间有着很大的跳跃.了解战争的人都知道,一个闭目塞听、对敌情一无所知的主将,是断然不会打胜仗的,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战前主将对敌情的敏感和了解的程度.诗的一、二句景中有情,显示出主将准确地掌握了时机和敌情,这就意味着已经居于主动地位,取得了主动权,取得了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这一切正预示着战争的顺利,因而,胜利也就成了人们意料中的结果,所以读到三、四句非但没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种水到渠成、果然如此的满足.这首诗写得开阖跳跃,气概雄壮,干净利落,表现出地道的统帅本色.\x0d头两句“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开门见山,点出了诗人登城的时令、地点.“昨夜秋风”,是指秋季刚到,从而紧扣诗题中的“早秋”二字.诗人观察入微,从“风”的细微变化中确切地掌握秋天到来的信息,说明了他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人动向的明察秋毫.对于古代地处中国边疆的游牧民族来说,秋高马肥,秋风一起,就是他们入侵内地的有利季节.因此,“昨夜秋风”一到军城,诗人就深夜难眠,他乘着月光登上城楼,放眼远眺,“朔云”、“边月”、岷山,尽收眼底.边关的初秋之夜,阴云冷月,山野惨白,整个夜景都弥漫着一股沉重的肃杀之气,给人一种无形的压抑感.次句中的一个“满”字,将阴沉肃穆、硝烟密布的战前气氛烘托得更加浓重.总之,头两句是写景,但景中有人、有情,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主将在战斗前夕的宁静中细心观察敏捷思索的心灵侧面.\x0d诗的后两句“更催飞将迫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是主将兼诗人所发布的战斗命令—— 将士们一定要再接再励,乘胜追击敌人,彻底歼灭他们,不要让敌人一人一马逃回敌营去!“更催”、“莫遣”二词,语势斩截,有振雷走霆之力,表现了主将果断刚毅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必胜信心,洋溢着边防将士保疆卫国的奋发激昂的爱国热情.\x0d这首诗歌大胆地采用了开阖跳跃的笔法来写景抒情,增加了诗的信息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