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为什么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任重道远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8 03:19:34
为什么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任重道远
百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转移转移就业仍任重道远
开春后,零工市场涌来大量进城务工人员
农民工在寻找工作
  新闻背景
  曾几何时,社会广泛关注的“民工潮”问题留给人们无尽的思考,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处于个人自发打工阶段,农民工,这股巨大的劳动力资源在城市与城市之间涌动,给社会带来很多现实问题,像就业、追讨工资、农民工维权……然而,时至今天,记者欣喜地发现,这股不可忽视的劳动力资源,正在逐渐回归正轨,进入规范化、理性化的有序流动之中,而这其中,各级党委、政府的疏导、培训、服务工作功不可没.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表明,伴随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的提速,辽宁国企改革中释放的冗员矛盾已逐渐得到解决,我省城镇登记失业率连年下降,已从2002年的6.7%,下降到2007年的4.7%,而新的就业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的改变,农业有效劳动时间的大大缩短,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显得越来越急切,根据最新统计,目前我省已转移就业农民160万人.
  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1200万人左右,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超过400万人,每年还新增20多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过多不仅造成了普遍贫困,也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采取措施组织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阳光工程”和普惠制培训,培训农村劳动力55万人,认真做好进城务工农民的权益保障工作.
  面向城镇,面向非农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实施“战略性”转移,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正可谓:任重道远.
  辽北贫困县:三万农民走四方
  “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家中盖新房,四年回乡办工厂.”这是最近一段时间,流行在辽北康平县外出务工青年农民中的一句顺口溜.可别小看了这句顺口溜,里面包含的东西委实不少,它标志着从“劳务经济”向“归雁经济”的一个实质性的嬗变.也说明,一些农民已由过去自发打工,到了现在返乡投资创业、再造经济增长点的新时期.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了不起的跨越.
  据不完全统计,时下,康平县有3000多名外出打工青年农民返回家乡创业施展才干.这些人腰包里有了钱,脑袋瓜儿里满是市场意识,在活跃家乡经济的打拼中,找到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
  这些年,随着“劳务经济”的不断发展,康平县一些青年农民打破“金窝银窝不离自家老窝”,“在家处处好,出门样样难”的陈旧观念,出现了“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乡邻带乡邻,离土离乡外出务工”的景象.无疑,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对于城市建设起到了很好的“补缺”作用,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转眼间几年过去了,康平县通过劳务输出,采取“送出去、请回来”的奖励政策,吸引在外能人“凤还巢”.这一做法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归雁经济”.
  不容忽略的是,由于政策、服务等方面的吸引,一些昔日扛着行李卷出门的“泥腿子”,今朝取得“真经”回乡创业.现在,全县外出打工能人回乡,已办起了2000多个中小型企业、摊点,这些回乡创业的大动作,惹得那些“固守田园”的青年农民眼热,纷纷前往拜师学艺.
  据记者了解,康平县每年在外打工的青年农民在3万人左右,对于这个辽北贫困县来说,还只是一个保守的数字.如今,康平县的“劳务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显示出非比寻常的魅力和活力.一大批“打工仔”返乡创业,成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相当一部分人实现了从“打工仔”到“老板”的身份嬗变,而更重要的是,农民的收入在显著增加,农民的腰包在不知不觉中鼓了起来.
  百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转移转移就业仍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