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汉司马迁,唐司马贞,宋司马光,都是有名的史学家,都姓司马,是否同为史学世家?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17 22:12:06
汉司马迁,唐司马贞,宋司马光,都是有名的史学家,都姓司马,是否同为史学世家?
生死抉择费思量
————从《报任安书》看司马迁的生死观
/菜九愚
可以说,从人类有意识以来,就知道有生必有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死是人类最原始的恐惧,也是所有恐惧的终极指向.生命只有一次,故贪生怕死也成了人的本能与本性.有意思的是,正是在明知必死的前提下,人类怀着对死亡的极度恐惧,强烈地追求永生,并为此做出不懈努力,从古到今都不曾停歇.因为理智知道永生是不可能的事,就催生出了不朽的理念.古人对不朽有三个经典标准,即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并很有把握地认为,只要做到了这三条之一,就可以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这一估价或者离事实不远.由于有了这个明确标准,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英才俊彦就不约而同地攒足了劲为了实现不朽这一目标奋斗不息.
但在生死一途上并不因为引进了不朽的理念就万事大吉.因为无从把握、难以预料的命运从来不会让人们按部就班、妥妥帖帖地经营自己的不朽事业.于是,由于突如其来的命运降临,历史就不断提供了面对生死抉择的画面.由于所有的生命体都有避死向生的本能,人有别于其他生命体之处或者就在于,为了某个自认为崇高的目的,可以逆本能而动,主动选择死亡.就如孟子曾经所说: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就如为了坚守士可杀不可辱及人活一口气等等信念.所以一旦人们在可以生的时候选择了死,总是表现出轰轰烈烈、惊天地泣鬼神般的壮烈,荡气回肠,激越千古.
当不朽与做人的基本信念不可调和时,是生还是死,这一难住哈姆雷特的选择题就常常摆在了人们的面前.而这一难题也由于不朽概念的存在,就使得无论是选择生还是选择死都不能简简单单地用勇敢或怯弱来界定.生死关头最能显示英雄本色,通常选择死,肯定会被认为是有勇气的表现.但英雄与否也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当这道生死难题摆在司马迁面前时,经过无尽的掂量,他以比选择死更大的勇气毅然选择了生,并最终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这一观念的提出,对于后人在解决这道难题时或者有一定的帮助.
司马迁的生死观是对不朽理念的进一步诠释.而不朽理念本身就包含了对死亡的原始恐惧.据笔者可以查找到的这种恐惧的最初表述,当是出自孔夫子.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记有孔子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然而欲使名垂后世,也不是一件容易如愿的事.比如《伯夷列传》就记载了伯夷、叔齐因相互辞让君主之位而相偕去国;又因反对周武王以暴易暴,不食周粟而死.司马迁指出,如果不是因为孔夫子记录了他们的事迹,他们就会如许多怀有同样情操者一样湮没无闻了.所以司马迁在传末又一次引述了孔子的话:“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司马迁才情既高,追求不朽正是他本人及家族的梦想.但他本人肯定也是时时刻刻受到达不成不朽的恐惧胁迫的.本来作为一个朝廷小官,司马迁没有什么建功立业的机会,也没有像孔夫子那样的圣人予以提携,达成不朽应该是相当困难的.但达成不朽的机遇还是出现在了司马家族的面前.这个机遇是,他们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承平时代,又可以很方便地接触到大量的文献资料,他们有条件继续自孔子以后中绝的著述事业.从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开始,就着手为开创家族的不朽事业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可惜天不假年,司马谈只好以临终嘱托的方式将使家族不朽的接力棒交到了司马迁手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在司马迁时代,这个生命还属于父母、家庭、家族.正是背负着家族与先人的重托,司马迁开始其对不朽的追求.当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述进行到第七年时,发生了李陵事件.司马迁也因为为李陵说情,而使他的不朽事业面临夭折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