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高中语文 数学 英语 历史 政治 地理 生物 化学 物理 要怎么学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07 02:53:11
高中语文 数学 英语 历史 政治 地理 生物 化学 物理 要怎么学啊?
拜托各位帮下忙
【学无止境有捷径】
学无止境,但有方法.好的学习方法能帮助某人快速地超过别人,这就是捷径.
【“三法一书”需知道】
一种看书方法——目录看书法.
目录看书法,简单来说,就是先看目录后看书,或对照目录看书.
强调“提纲挈领”的人不在少数,可没几个人想到一本书的目录,就是这本书最好的提纲;为数不少的老师强调学生把某本教科书好好列一个提纲,可就是没想到让学生对照目录看书.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管是课前、课后,还是总复习,都使用目录看书法,就能够有效地“查漏补缺”,更好地领悟到“提纲挈领”的真正意义.
目录看书法,还可以对一些书籍进行筛选.在拿到一本没看过的书,或准备买一本书时,如果注意先看一看该书的前言、内容提要、目录等,对该书的内容作一个大致的了解后,再考虑该书是否有必要看或买,将更加切实地取其所需.
一个记忆方法——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是利用事物间的联系通过联想进行记忆的方法.
这个方法绝大多数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着,其他诸如比较记忆法、故事记忆法等,都是由联想记忆法派生出来的.
我们平常说起某人或某事,总要得到一点提示,脑海中有个基本影像,才能谈得比较活络;我们讲到自己比较熟悉的事物时,脑海中总会浮现那个事物的形态.这些都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联想记忆法.
比如数学的方程,就是根据天平的平衡原理来的,如果在讲方程的时候联想到天平,就能加深对方程的理解;物理、化学、生物中的好多实验,如果自己动手,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不自觉地进行联想;生物的学习中,如果平时注意观察,也能很好地进行联想;历史事件的记忆、地理位置的确定,均需使用“联想”;在学习外语、语文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外语“单词”、“习惯用语”和语文“好词好句”等的收集记忆中,更需要进行“联想”.
如果不断地进行“联想”,养成使用联想记忆法的习惯,将受益匪浅.
一种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法.
逻辑思维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
是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由直观感知到形象认识,再到抽象探索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
逻辑有两种不同层次和角度的含义:
一、逻辑是一种顺序,也是一种规律.
二、逻辑需要归类,然后总结.
某人说话或做事颠三倒四,通常都说某人缺乏或没有 “逻辑”.
说白了,逻辑就是说话、做事有条理.
数学家华罗庚的《统筹方法》,能很好地使人们体会什么是“逻辑”.
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动不动就想想《统筹方法》,平时养成有条理地说话、做事的习惯.
其他思维方法,诸如习惯思维、扩展思维、逆向思维等,基本是由逻辑思维方法繁衍出来的.
不会开口的老师——工具书.
工具书是专供查找知识信息的文献.常用工具书有《新华字典》、《英汉互译词典》等等.
这些有极其丰富内容的工具书,带来极其丰富的收获,将很大程度地激发学习的兴趣,并减少家长及老师的好多“麻烦”.
如果知道“三法一书”,并能相应地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的话,将为系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效果特重要】
课堂上的学习效果特别重要.怎样避免在课堂上不专心造成的学习效果不好?就事实来说,很多大人都做不到专心致志40分钟,强调在课堂上40分钟不开小差,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做到:
一、课前预习,记下不懂的地方.
二、上课时,老师讲到不懂的地方时认真听.
三、万一因开小差而漏过了重点,课后作业时认真复习,再次记下不懂的地方.
四、老师再次讲到不懂的地方时重点听.
这样反复循环,就能有效避免在课堂上不专心造成的学习效果不好的问题.
归纳为一句话口诀:“预习‘记’不懂,上课听‘不懂’;漏过不懂时,复习找不懂;重点听‘不懂’,反复听‘不懂’”.
【基础知识最重要】
基础知识最重要!基础知识的绝大部分都来自教科书.教科书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精华中的精华.
不要反复去看那些未经肯定正确的东西,只有那些肯定是正确的东西才值得去牢记,教科书里的内容正确率无限接近100%,所以再三强调以本为本——高度重视教科书!
如果以前学的忘记了,不要怕,回头去看以前的教科书,哪里不会看哪里.
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个不断地重复的过程,是不停地“重复学习教科书”.打好基础就是“吃透”教科书.
如果能做到:即使半夜里睡着了觉被叫醒后,仍能熟练地回答知识要点.学习成绩一定优秀.
【万事为首是语文】
万事文为首,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如谈话、写材料、打报告、网络聊天、手机短信等;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教科书对定义、公理、定律、定理、推论、公式等概念等概念的阐述;对概念与题意的理解等等.都离不开语文.
很多人在学习的阶段,往往最不怕考不及格与最怕考不好的都是语文,那是因为语文“运用”无处不在,语文的“内涵”,靠的是平时的积累,不像数理化等科目容易突击恶补.
语文的学习,跟语文的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及写好作文密切相关.
【基础知识要夯实】
学好语文,不得不提文字.文字是语文基础中的基础,一个不懂本民族文字的人是很丢脸的.
学好语文,要弄清楚什么是语法?和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说话,根本不考虑语法,但互相之间都能听懂,并不妨碍交流,这是怎么会事呢?这其实是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在交流过程中,不自觉地遵循了某些规则,聪明的人把这些规则归纳整理出来,诸如主、谓、宾,定、状、补等,这便成了语法.语法能极好地帮助理解文章中的句子、句群及段落.
学好语文,需要有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人会问:“读书可以分为无声默读与有声朗读,并各有优缺点,同样重要,为什么需要强调有感情地朗读呢?”这是因为:无声阅读最具优势的特点是阅读的速度快,被绝大部分人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使用;相对而言,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的人就少了,这些人所花的有感情地朗读的时间就更少了.有感情地朗读,可以边读书边思考,培养“语感”,达到心口合一,言出由衷,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帮助体会到某篇文章或某段文字的意境(不必在意是否体会到了作者当时的真实意思),增强想象力.
如果理解并记住大量的文字及字意、掌握并能熟练运用语法、经常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了.
【阅读理解需提高】
怎样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对某篇文章或某段文字,如果有所疑惑,要尽可能地扣住原文去理解,包括中心思想、读后感、评论等等.
这就像两个人吵架,赢的一方总是充分利用对方讲的话(理解“对方”讲的话),善于逮“漏子” (紧扣题意)的人.
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就是不断地寻找某篇文章或某段文字的优缺点,借鉴别人的经验,扬长避短.
阅读理解真的非常难吗?好多人感到阅读理解作业非常难,平时做作业的时候,即使明白某篇文章或某段文字的意思,也常常无法下手.
在学生做数理化等作业时,老师或家长经常提醒:“理解题意、紧扣题意!”在学生做语文作业时,却很少有老师或家长说这样的话.学生之所以感到阅读理解作业非常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扣紧原文.
如果在做阅读理解作业的过程中注意摘取原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再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加工.就会对阅读理解有个全新的认识.
大多数阅读理解的题目,是能够在源材料里抠出答案的.做阅读理解作业离不开源材料,离开了源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非所问、词不达意),答不全(一鳞半爪、美中不足、白圭之玷).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
综合来说,在学好语文基础知识,特别是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之上,再注意摘取原文,阅读理解作业并不难做.
【写“好”文章不用怕】
平常讲话只要双方能交流就行了,不必太多地讲究语言结构、修辞手法等语法现象;写作不比平常讲话,要求比平常讲话严谨得多,这就是有些人“吹牛”“洋洋万言”,写作“无从下笔”的主要原因.
怕写作文的人绝对不在少数.怕,是因为写作文的人认为没有素材.没有素材是因为没有发现素材,其实生活很精彩,只要多一点点爱.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万事开头难,那些怕写作文的人,写作时通常不知道怎样开头,更不知道怎样结尾.写作文其实就是要写真人真事,写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世界名著中的很多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更不用说平常的作文了.凭空想象,胡编乱造是写不出好的文章来的.打个比方:孩子的父母吵架,给孩子看到了.不必在意怎么开头,孩子看到父母吵架的那一刻就是开头,吵架是真实的,那么孩子就有所谓的素材来写.也不必介意如何结尾,真实的事情发生后肯定会有一个结果,不管是谁妥协了,还是不了了之了;孩子看到父母吵架后有自己的感受,这种感受是真实的;孩子就有话写,也就能给作文一个很好的结尾.“家丑不可外扬”,有的孩子会问:“爸爸妈妈吵架让其他同学知道了,不是会笑话我吗?”告诉他:“作文以真人真事为基础,但并不是不允许虚构.你可以写真事情,真正的人,真实的内心感受.把爸爸妈妈吵架的事写成是叔叔阿姨吵架不就行了嘛!”
作文的素材从哪儿来?好的文学作品能丰富生活,但,更源于生活.作文的素材其实就是周围的人、物和事.多多观察周围的人、物和事,加入自己的体会,并且注意收集整理,逐步建立素材库.这样在写作的时候,对照作文要求,从自己建立的素材库中选择适合的素材,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
如果夯实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对阅读理解有了全新的认识、能写出一手好文章,语文成绩还会差吗?
【外语语文“亲家”亲】
外语是外国的“语文”,与语文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跟语文是“亲家”.在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后,和外国人讲话也没有太多的语法讲究.学习外语,无非是感觉外语单词、习惯用语等难以记忆,外语单词、习惯用语等的记忆,首推“联想”记忆,比如在想吃苹果的时候,说一些相关的单词,在大脑中浮现吃的样子及苹果的形状,能有效地帮助记忆单词、习惯用语等等.外语的音标相当于汉语的拼音,对理解与记忆外语单词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外语音标要像汉语拼音一样记熟、记牢.外语与语文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没有语言环境.绝大多数中国人在进入小学一年级前就学会了汉语拼音,却做不到学会外语音标.如果能有意识地营造外语的语言环境,经常进行口语练习,参考语文的学习方法,一定能学好外语.
【数理化生“一理通”】
数、理、化、生等学科中的一些定义、公理、定律、定理、推论等概念,都属于基础知识,与语文密切相关.如果不能理解或记住概念,那么老师讲课的时候,就像听天书,不知所云,当然不能学好了.如果能够理解或记住概念(真正暂时不能理解,不仿死记硬背),那么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动脑子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用了哪些概念,是从哪个地方切入的?”把理解或记住的基本概念与老师所讲的逐一印证,反过来,又加深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记忆,更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一般来说认真听老师评讲10套左右的讲义或试卷就可以了).所以理解并记住数、理、化、生等学科中的概念是相当重要的.
数学:像数轴的三要素、分数、等式、函数的图像及平移、排列组合等概念,从接触这些概念开始,几乎贯穿一个人的一生.数学与物理等学科也有联系,如等式、方程等,就是根据物理的天平平衡原理来的;在学分数、工程问题时,如果引用“参照物”的概念能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等等.
物理:受力分析几乎贯穿物理学习.物理与数学的关系密切,比如力的三要素与数轴的三要素就极其相似;物理实验的验证、杠杆、光、电等好多问题的解惑都需要数学知识.
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跟“核外电子的排布”有关,涉及到“核外电子的排布”的知识一定要掌握,《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在化学的学习及日常生活中,均十分常见,十分重要,所以《元素周期表》、《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等要记熟、记牢.实验同样很重要,有条件最好自动手做实验,记住实验现象.化学与数学、物理等学科也有好多联系.比如化学中的有关计算,就离不开数学知识;蜡烛的燃烧,其中既有化学反应又有物理反应;胶体聚沉是物理变化等等.
生物:解剖能对生物有个直观了解,加深理解教科书中的知识.一旦有机会,就注意观察:小草发芽、禾苗长大,蚂蚁上树,母鸡下蛋、猫狗下崽,杀猪宰羊等等.不仿在想吃鸡的时候,买一只鸡来自己杀.生物跟数理化等学科密切相关.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就需要用到相关的知识来解释.
学好数、理、化、生等学科,并不一定要做大量的题目.最怕的就是蒙对了,不知道对在哪,宁可做错了,知道错在哪.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适当地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数、理、化、生等学科的学习成绩一定能冒尖.
【别具一格学地理】
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
地图册几乎囊括了教科书里所有的知识要点.
现代社会有太多的可能做到“足不出户,周游世界”.
学好地理,不是以看书为主,最主要的是看地图册:
“看地图册要弄清楚方位,“面北背南,左西右东”,要知道确定地理位置的经纬线.
从比较熟悉的周边城镇或城市开始,逐步扩大到分省、分区、中国、世界地图.进而研究专门地图,比如气侯、水系、地质、资源等.
看地图册要注意图例,如区域分界线、等高线、河流、交通线、城市各种资源符号等.对应地图册看书,把国家、山脉、河流、道路干线、重要城市、矿产资源等地理位置在地图册上找出来.”
在记熟、记牢地图册,掌握足够多的地理知识后,把自己“置身”于地图册中,会更加深刻地体会什么是“足不出户,周游世界”.
这样既直观,又形象,更能加深理解与记忆.
地理的学习成绩当然就不差了.
【长篇小说“化”历史】
这里的“化”有化作,消化等意思,把历史化作或当作“长篇小说”来看,或用看“长篇小说”的方法来消化历史.
史地不分家:历史涉及到太多的人名与地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需要与地理方位对应起来.
在学好地理的基础上,历史就是看小说.
学习历史,借鉴历史,回归现实.
平时多看新闻,多多关注周围的人和事,特别是国家大事,加入自己的观点,把这些事情与教科书结合起来,试着用教科书上的知识要点去解释.
只有经常这样锻炼,才能有效提高历史学习成绩.
【背背不行是政治】
政治这门学科的特点是:不背不行,背了也不一定行.政史不分家,太多历史事件的发生,背后总有更深的政治原因.政治理论联系实际太强,没法当小说看.因此,学习政治,仅仅背书是不行的,除了背书,跟历史的学习方法类似.
【作业量大有“学问”】
一旦作业量过大,就会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容易的作业之中(容易的作业,虽然做的速度很快,因为量大,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完成),更影响作业的情绪及精力.
怎样正确对待呢?以“看作业”为主:
“一眼看过去就会做的不做.
一眼看过去不会做的暂时也不做.
看上去会做,但没把握做对的认真做.
如果时间多余,再考虑试做一眼看过去不会做的.”
很多人会问:“老师布置的作业,怎么能随随便便地不做呢?如果有这种想法,就是鼓励学生不做或不认真做作业,耽误学生的学习.”
请记住前提是“一旦作业量过大”,大到已经影响了作业的情绪及精力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使用的这种“作业方法”.
这种作业方法仅仅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的,并不是说老师不应该布置大量的作业,因为每个学生自身的情况各不相同,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只能用题海战术,让学生自己通过作业去“扶弱固强”.
如果能够较好地运用这种方法,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去“扶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