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阅读理解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01 20:54:55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阅读理解答案
1.本文主要写了国文老师的几件事?请分别加以概括.(2件)
2有人说,作者对国文老师的外貌描写有损他的形象.为什么?
3简要评析文中划线句.
(1)“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消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这一句中的“虚泡囊肿”“筋骨”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的妙处!
4本文于 阿长与山海经 都写人,在写作手法上有何相似处?
第一道,
1.我在课堂上替同学分辨,惹了老师的责骂.2自己选辑教材
3.老师讲解文章作者,打着江北的官腔朗诵课文.
4.他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来认真的批改学生作文.
5.交给我许多写作技巧.
第二道,不同意.正因为这样才给作者留下最初的深刻印象,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
作者通过从最开始对老师的印象到后文写老师的教学态度,这样的对比更加突出国文老师的形象.
第三道,“虚泡囊肿”指作文里的废话虚字.“筋骨”是指作文里真正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句子.
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批改作文的细节,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感激,同时也照应了下文他教我“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等许多写作技巧.
第四道.
鲁迅写阿长“切切察察”的样子,写阿长的睡相,写“元旦的古怪仪式”,写阿长讲长毛的故事,写阿长买来《山海经》,都有具体的刻画和描绘,都是人物描写,具体地说,是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鲁迅描写阿长“切切察察”的样子,一写说话的声音,一写说话时一种习惯性的动作,是绘形绘声.可见描写不在笔墨多少,抓住最富有特征的一两点来写,就能入木三分,活灵活现.鲁迅是以小时候的眼光去看的,好像隔着窗子单见人物的身影,鲜明异常.
文中反复描写阿长的睡相,那是静态描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大”字,好就好在这个“大”字的比喻,单说“伸开两脚两手”,还不清楚,打个比方,怎么个伸法就一清二楚.可见描写一种状态,有时打个比方,就很传神.
写“元旦的古怪仪式”,写除夕阿长的叮嘱,也写出特点:“郑重”.开口便是“你牢牢记住”,交待过后,又说“记得么?你要记着.”且有告诫:“不许说别的话!”而且反复说明事关一年运气.写得特别传神的是第二天清早始而惶急继而喜欢的情景.哥儿不说恭喜,阿长也不好开口,这时写她的动作和神情,动作,先是“一把将我按住”,再是“摇着我的肩”,神情是“惶急地看着我”,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有丰富的潜台词:哥儿,你怎么竟忘了,昨夜对你怎么说来着?哥儿一说,阿长心花怒放,鲁迅兼用语言描写与神态描写.语言描写是一迭连声地说“恭喜”,且用四个叹号,再用神态描写,阿长心满意足、欢天喜地之状跃然纸上.
再看写阿长买来《山海经》,在阿长身上写的不多,而且故意不写她是怎么买到的,把想像空间留给读者.仅仅一句话,一个场面,却有那么震撼人心的力量,主要靠前面铺垫蓄势,后面称颂烘托.可见,有时候,在重点上面也不一定非要大事描写不可,靠铺垫烘托可以使一两笔描写显得光芒四射.
梁实秋写国文先生的外貌特征和行为习惯.
脑袋“有棱有角”,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这一副尊容作者概之以“古怪”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行为习惯,“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的”,“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袍子上“油渍斑谰”.“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这样一些习惯性动作,描写细腻,个性鲜明,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梁实秋文风的谐趣由此可见一斑. 写作特点:
一 ,欲扬先抑,似贬实褒 .
从文章的开头,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要褒扬自己的国文老师,可从文章的第二小节开始,作者不惜笔墨,连用四个小节,写老师可怕的绰号、怪异的相貌、狰狞的凶笑、不良的习惯……但这些看似贬损的描写并无恶意,作者实际上是在通过这些富有个性特征的描写来突出国文老师的有趣和可爱,同时也与下文写老师的认真、敬业、爱生形成了表和里的反向衬托,外在的丑正衬托了内在的美.
二、善抓特征,描画细腻 .
作者不愧为散文大家,在他的笔下,人物栩栩如生.究其因,是作者善抓特征所致.
三、语言幽默,谐趣横生.
本来回忆自己恩师的文章应该严肃庄重些,但作者偏偏不肯. “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 “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一会儿又说他“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风趣幽默的描写比比皆是,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