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生物 > 作业

千足虫和蜈蚣的区别请问大家千足虫和蜈蚣有什么区别,我写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生物作业 时间:2024/05/01 03:11:04
千足虫和蜈蚣的区别
请问大家千足虫和蜈蚣有什么区别,我写作文,
马陆
马陆,也叫千足虫.详细资料如下:
马陆隶属节肢动物门多足纲倍足亚纲.国内各地均有发生,除草坪外受害植物还包括仙客来、瓜叶菊、洋兰、铁线蕨、海棠、吊钟海棠、文竹等一些花卉植物.
生物学特性
马陆性喜阴湿.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土块、方块下面,或土缝内,白天潜伏,晚间活动危害.马陆受到触碰时,会将身体卷曲成圆环形,呈“假死状态”,间隔一段时间后,复原活动.马陆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茎、嫩叶.马陆的卵产于草坪土表,卵成堆产,卵外有一层透明粘性物质,每头可产卵300粒左右.在适宜温度下,卵经20天左右孵化为幼体,数月后成熟.马陆1年繁殖1次,寿命可达1年以上.
马陆(maln)(Prospirobolus)无脊椎动物,多足纲,倍足亚纲,山蛩虫科.身体分头和躯干两部分.躯干部能区分出短的胸部前4节和长的腹部.体长圆而稍扁,由25~100多体节组成.长约20~35毫米,暗褐色,背面两侧和步肢赤黄色.头部有触角1对,大颚1对,小颚1对.眼为聚眼.躯干近20节,第1节与头部愈合,第2~4节各有1对步足和1对气孔,自第5节开始,各有2对步足和2对气孔.一般在第5、7、9、10、12、13、15~19节两侧各有臭腺孔1对.从发生看,成倍的步足和气孔,是由于2个体节愈合的结果.昼伏夜出,多栖息潮湿耕地、或枯枝落叶堆、瓦砾、石堆下,行动缓慢,常成群游行.生殖孔1对,在第2对足基部.植食性,多食腐殖质,有时也损害农作物.当受惊动时,身体常卷曲成盘状.我国各地多有分布.
马陆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分解者,在IlIHJLIh~ 厦,马陆摄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据初步估算,马陆对 落物的分解量约占请地区年平均啁落物量的0 21 马陆对同一种、不同腐解程度的叶片摄食量不同,对半分解凋落物的摄食量大于对未分解凋落物的摄食量.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马陆的生意效率l小同,其同化效率随温度爿高而降低.而粪便串卿I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在不同林型下个体数量分布不均匀.通常,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 在土壤的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 马陆的个体数量季节变化明显,以夏末最多,冬末最少.
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重要的分解者,马陆是土壤动物中的常见类群,主要以凋落物、朽木等植物残体为食,是生态系统物质分解的最初加工者之一.对大型土壤动物的饲养研究在国内外均有报道 ’ ,但对马陆所作的研究在国内尚束见到;通过对马陆的生态分布鼓摄食量等的研究,探讨并揭示r该类群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分解过程中的功能.
马陆的生态分布
对帽儿Ill~~态实验站的5个林型的调查结果如图1~ 图3所示.分析表明.① 马陆在不同林地上分布有差异,其个体数量排序为:硬阔叶林(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等)>蒙古栎林>桦树林>红松阔叶混交林>红松纯林.由以上结果不难看出,马陆的个体数量分布.阔叶林> 针闻Ⅱf混交林> 针叶林.② 马陆数量在土壤中的垂直变化明显.在两落物层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并由表层向下锐减.两落物层、0~5、 5~ 10、l0~】5cm 土层各层中·马陆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50 、32.7 、10.9 6 4 !③ 马陆个体数量年内变化明晶;夏末最多一冬束最少.其中,6- 1O月5个月的个体数量占全年总个体数量的79.2 .
马陆的摄食选择与摄食量
4组马陆的摄食结果如表1所示 第l组喂未分解的桦树叶和蒙古栎叶、实验中平均每克体重乌陆对未分解的蒙古栎叶与拌树叶的摄食量及所摄取的能量值分别为9. 1mg,g·d、1 57X 1 0 J悝.fI和10 1 mg
g‘d、189× 10 J嵋’d,即对桦树叶的摄食量厦获取的能量值均高于蒙古栎叶.第二组喂的是蒙古栎叶和桦树叶的半分解叶片一叶片均已破损并有霉斑菌丝等+叶片质地较新叶片变薄变脆.喂养lod后平均每克体重‘ 陆摄食蒙古栎叶片16-9 mg/g‘d一其能值为283>:10 J/g·d,摄食桦树叶15. 4 ng,g.d.其能值为273×10 J/g’d,即马陆对蒙古栎 f的摄食量及获取的能量多于桦树叶.第3、 第4组分别喂以来分解和半分解的桦树叶和蒙古栎叶.不同分解程度两落物的摄食实验表明,马陆对半分解桦树叶的摄禽占59. 6 ,对未分解桦讨叶的摄食占40—4 .马陆对半分解的蒙古栎叶摄食占62. 1 ,对未分解的蒙古栎叶摄食占.
马陆个体数量,水平分布阔叶林> 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垂直分布由表层向下锐减.年变化夏束最多.
冬束最少;马陆的摄食量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加.就同一种捅藩物而言,其摄食量半分解的>末分解的;马陆的同化效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粪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马陆与环境土壤及凋落物中微量元素之间无明显相关,但马陆体内sr、V、Ba、zu的古量较高;马陆对凋落物的分解量约占年凋落物平均l门还量的0.21 .
千足虫又称马陆,是一种陆生节肢动物.它体形呈圆筒形或长扁形,分成头和躯干两部分,头上长有一对粗短的触角;躯干由许多体节构成,多的可达几百节.除去第一节无足和第2—4节是每节一对足外,其余每节有两对足,所以足很多.在北美巴拿马山谷里有一种大马陆,全身有175节,加起来共有690只足,可以说是世界上足最多的节肢动物了.
千足虫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这么多足的.初生的幼虫只有7 节,蜕皮一次增至11节,有7对足;二次蜕皮后增至15节,有15对足;经过几次变态发育后,体节逐渐增多,足也就随之增加.
当然,其他还有许多种类的千足虫.有的身体较小,才2毫米长;和大马陆相比,它们的足少得多.
千足虫行走时左右两侧足同时行动,前后足依次前进,密接成波浪式运动,很有节奏.不过,它虽然足很多,但行动却很迟缓.
千足虫平时喜欢成群活动,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枯枝落叶堆中或瓦砾石块下.专吃落叶、腐殖质;也有少数种类吃植物的幼芽嫩根,是农业上的害虫.
千足虫虽然无毒颚,不会螫人,但它也有防御的武器和本领.当它一受触动就会立即蜷缩成一团,静止不动,或顺势滚到别处,等危险过了才慢慢伸展开来爬走.千足虫体节上有臭腺,能分泌一种有毒臭液,气味难闻,使得家禽和鸟类都不敢啄它.
【物种名称】 蜈蚣
【又 名】 百足虫、天龙、千足虫
【拉丁学名】 Scolopendra subspinipes
【英文名称】 Scolopendra
【科属分类】 多足纲、蜈蚣科(Psittacidae)
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一般长1.5毫米--34毫米之间.
药用蜈蚣是大型唇足类多足动物,只有21对步足和1对颚足;“钱串子”也是蜈蚣,只有15 对步足和1 对颚足;“石蜈蚣”也只有15 对步足.还有些蜈蚣的步足又多又短,有35 对、45 对,最多的达到173 对.
药用名称:蜈蚣
别 名:天龙、百脚、吴公,钱串子
[药物]
为动物大蜈蚣科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的全虫体.产于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
春夏捕捉,用两头尖的竹片插入头尾两部,绷紧,晒干,亦可用沸水烫过,晒干,生用.
[药化] 含蜈蚣毒(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蛋白质)、酷胺酸、蚁酸及胆甾醇等.
[药理]
(1)注射液对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艾氏腹水癌、白血病L160、肝癌瘤体等的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对网状内皮细胞机能并有增强作用.
(2)散剂给小鼠口服3~9天后,对戊四氮、士的宁、纯炳碱的半数惊厥量引起的惊厥有对抗作用.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结核杆菌及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3)多量及长期使用,对肝脏有一定的损伤.内服一次在10条以上时,易引起周身性红斑,压之褪色,以膝关节部多见,停药2~3天后可自行消退.
[药性]
咸、辛,温.有毒.归肝、脾、肺经.
[药效]
败毒抗癌、息风解痉、退炎治疮.
[药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
肝癌 蜈蚣、阿魏、五灵脂各15克,红娘(糯米炒)4.5克,炙狼毒9克,蜂房21克,急性子24克,全蝎、僵蚕、木鳖子、咸灵仙各30克,山慈姑50克 共研细末,水泛为软坚丸,每服1.5克,日2次,温开水送.能使症状缓解,肿块软缩,延长生存期.
乳腺癌 蜈蚣2条,蜂房、海藻、昆布、天花粉各9克,土贝母、玄参各15克,牡蛎、夏枯草各30克 切碎,水煎2次分服,日1剂.迄皮肤凹陷恢复,肿块及结节软缩,肿痛消除.
宫颈癌 蜈蚣2条,麝香0.15克,冰片0.3克,轻粉、雄黄各3克,黄柏15克 共研细粉,用适量包于消毒纱布中间,送入阴道穹窿部,紧贴宫颈,每天上药1次,月经期停用.可根据病情好转,减少上药次数,直至活检转阴.同时,隔日服下药1剂:蜈蚣2条,柴胡2.5克,全蝎3克,昆布、海藻、香附、白术、茯苓各4.5克,当归6克,生白芍9克,切碎,水煎服.可获近期痊愈. 绒毛膜癌 蜈蚣2条,蜂房6克,白花蛇60克 切碎,水煎服,日1剂,2次煎服.能使肿块消除,转移症状缓减,迄阴道流血停止,尿妊娠试验连续多次均为阴性,可获痊愈.
卵巢癌 蜈蚣15克,乳香1克,全蝎3克,带子蜂房,活蜗牛各5克,马钱子10克 先将马钱子用开水泡24小时,换清水连续浸7~10天,取出去皮晒干,用麻油炒黄研末,将蜈蚣、全蝎、蜂房炒至微黄,捣末;蜗牛捣烂,晒干,研末.将所有药末研和丸,日3次.用下列汤药送服:白花蛇舌草、薏仁、铁树叶各30克,鳖甲、桃仁、熟地、炙穿山甲、三棱、莪术、黄芪各15克,赤芍、丹参、香附各12克,枳壳、小茴香、七叶一枝花各9克 切碎,水煎3次分服,日1剂.能使症状缓解,肿块软缩.可结合手术切除.亦宜于术后有阴道转移者.
阴颈癌 蜈蚣、制马钱子、山慈姑各30克,熟大黄9克,紫草、黄连各15克,马蔺子、蚤休各45克,菊花、海藻、三棱、莪术、党参、黄芪、银花、山豆根、漏芦各60克,共研细末,醋制为丸,每服10克,日服2次.如果阴茎头部已呈翻花状者,局部可用五虎丹(水银、白矾、青矾、牙硝各60克,食盐30克 共研至不见水银星珠,用烧炼降丹法炼制成五虎丹白色结晶)结晶1.2克,加蟾酥0.5克,洋金花1克 同研匀,用米饭作赋形剂,搓成两头尖棱形钉剂,每支长4厘米,中间直径0.3厘米,重约0.72克,可视癌疡大小插入2~3个半枝,隔日换药1次.直至腐肉坏死脱落,再用生肌散收口.
白血病 蜈蚣、壁虎、蟾蜍各26枚、水蛭、急性子各24克,徐长卿、韩信草各48克,七叶一枝花、金牛根、穿心连、虎杖、白花蛇舌草各90克 共为细末,和猪胆汁、马蹄子制成颗粒,压成舌癌片,亦可制成丸剂,每服9克,日服3次.同时肝脾肿大处外敷消癌散(土半夏、生半夏、生南星、生栀子、生川乌、一支黄花、生草乌、穿心连、韩信草各48克,野香薷、芙蓉叶各90克,金牛根138克 共研细末,适量蜜调外敷患处),日换1次.如此内服外敷,迄症状完全缓解,肿块缩成,延长生存期.
恶性淋巴瘤 蜈蚣、全蝎、生水蛭、雄黄血竭、枯矾各30克,轻粉2克,硼砂、白硇砂、苏合油、白及各15克 共为细末,水泛为丸,绿豆大,每服3克,日3次.能使肿块软缩,压迫症状缓解.可连服3~6个月.可获较好效果,缓解期较长.
胃癌 蜈蚣5条,三棱、莪术、枳实各12克,海藻、昆布各15克,水蛭24克,银花90克 切碎,水煎3次分服,白糖调磅.开始时或有恶心、闷胀等副作用,继续应用,可以缓解.坚持6个月,可使胀痛等症状消失,肿块软缩,溃疡平复,病情显著好转.
食管癌 蜈蚣5条,大枣5枚,全蝎6克,半夏、沙参、旋复花、鸡内金各9克,山药15克,夏枯草、紫草根、白茅根、白花蛇舌草各30克,半枝莲60克 切碎,水煎3次,合并煎液,加蜜糖120克,浓缩,分3次服.能使癌肿逐渐缩小,吞咽顺利.继续服药4个月,症状基本消失,获近期痊愈.
肺癌 蜈蚣、山甲各24克,硫黄、蜂房各9克,守宫、炙马钱、全蝎各12克,石见穿、急性子各30克,僵吞60克 共为细末,炼蜜和为抗癌丸,丸重3克,每服1丸,日服2次.用下方送服:生地,天冬各6克,麦冬、玄参各4克,浙贝(去心)、牡丹皮、炒白芍各2.5克,生甘草、薄荷各1.5克 水煎2次分送,亦可制成糖浆,日1剂.能使血痰、胸痛等症状缓解,癌肿缩小,X线复查阴影消失.
鼻咽癌 蜈蚣3条,炮甲、土鳖虫、地龙、三七各3克 研细末,用米酒服,分3次,送服辛荑散(辛夷、细辛、藁木、升麻、川芎、木通、防风、羌活、白芷、炙甘草各等分 共研细末),每次3克.同时用山苦瓜液(山苦瓜10克 切碎,浸于75%酒精与蒸馏水各25毫升的混和液中,3天后,再加蒸馏水50毫升,搅匀,用消毒纱布过滤去渣,如甘油20毫升)滴鼻,每日滴鼻3~6次,每次2滴.坚持至肿块缩小,头痛、鼻塞等症状基本消丧.
(2)息风解痉,用于风症痉痛:
中风痉搐 蜈蚣3条,黄芪18克,当归12克,全蝎、羌活、独活各6克 切碎,水煎服,为逐风汤.
百日痉咳 蜈蚣、甘草各等份 焙干,研末,口服,日3次,每次1~2岁1.5克,3~4岁2克.连服7天为1疗程,有效率90%.
(3)退炎治疮,用于炎肿疮疡:
骨髓炎 蜈蚣10条 焙干,研粉,分为7份,装入胶囊,日服1份.亦可用蜈蚣适量压成片剂可取出死骨,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遇有瘘管者可用凡士林纱布条蘸上蜈蚣末,填入瘘管内,每日换药1次.本药对急慢性骨髓炎均有抗炎、促进骨包壳新生及促使瘘管愈合的作用.
甲沟炎 蜈蚣1条,雄黄、枯矾各1.5克 共研细末.另取鸡蛋1枚,一端打破,倾出部分蛋清,以手指插入不再溢粜度,然后将研细药末装入蛋内,搅匀,患指即从蛋端打破处插入,用小火沿蛋壳围烘1小时以上,使患指有湿热感.每日烘烤1~2次,烘治后用无菌纱布包扎,炎肿疼痛即可消退.一般治疗1~5天,可获痊愈;如烘治后,局部迅速形成脓肿,可以无菌操作,切开排脓.
[药量]煎剂:1~5条.丸散:0.3~3克.外用:适量.孕妇忌服.
中国成语里有“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之说,蜈蚣当真有百足吗?那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蜈蚣足的最新研究结果吧.
有一位英国的研究人员凯特尔专门研究蜈蚣,是一位有新发现的“蜈蚣迷”.为了研究蜈蚣,他走遍了英伦三岛,收集了上千条蜈蚣标本,目的就是想搞清蜈蚣究竟有几对足,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各种蜈蚣的足的数目不同.栖息于朽木或石隙中的蜈蚣属多足纲,体干由多环组成,每个环有一对足.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地共发现蜈蚣3000余种,足的数目从15对到191对不等.但奇怪的是,在此之前发现的蜈蚣无论足的对数是多少但都是奇数对,一直没有发现一种蜈蚣有偶数对足.凯特尔的研究证实了蜈蚣足的数量不等,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偶数对足的蜈蚣.
看上去毫不起眼的大小蜈蚣蕴含着奥秘,凯特尔的新发现引起了专家们的浓厚兴趣.凯特尔的新发现将大大增进人们对蜈蚣的了解.
饲养蜈蚣
一、生活习性.在自然条件下,蜈晔一般栖息在山坡、田野、路边或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在井沿、柴堆以及砖瓦缝隙间,特别喜欢阴湿、陈旧的地面.活动的基本特点昼伏夜出.在温度低于10℃时便停食,零下7℃进入冬眠期.
二、繁殖特点.蜈蚣的寿命仅有6年,性成熟以后,一般在3-5月份和7-8月份的雨后初晴的清晨进行交配,40天开始产卵,雌蜈蚣把受精卵产生在自己的背上,以便及时孵化.每只雌蜈蚣一次排卵达2-3小时,每次产卵80-150粒.卵表面富有粘液,卵粒互相粘在一起成卵块.孵化期间雌蜈蚣不吃不喝,直到孵化出幼蜈蚣.
三、饲料.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动物,食性广杂,特别喜食各种昆虫,如黄粉虫、蟋蟀、金龟子、白蚁、蝉、蜻蜓、蜘蛛、蝇、蜂以及它们的卵、蛹、幼体等,同时还吃里虫、蚯蚓、蜗牛及各种畜禽和水产动物的肉、内脏、血、软骨等,也吃水果皮、土豆、胡萝卜、嫩菜等,牛奶、面包等作蜈晔的食物.
四、养殖池建造.人工养殖蜈蚣可采用缸、池等方式,采用缸养,用破旧瓦缸或陶瓷缸,最好直径在0.5米以上,口朝下埋入土中20厘米左右,将外边的土拍实.缸内中间用砖或土坯垒起来,比缸面低10厘米左右,坯与缸壁间留有一定空隙.如果用完整无缺的缸,不要打掉底部,直接在缸中垒土坯即可.一个直径80厘米的缸可放成年蜈蚣200只左右.
采用池养时,养殖池要建在向阳通风、排水方便、阴湿、僻静的地方.可建在室内,也可建在室外.用砖或石块等砌成,水泥抹面,池高80厘米,养殖池面积大小随意,一般在5-10平方米为宜.池口四周内侧粘贴光滑无损的塑料薄膜,或用玻璃片镶成一圈15厘米左右宽、与池壁成直角的内檐.每平方米养殖池可放成年蜈蚣500-900只.
五、管理要点.1.要防止蜈蚣逃跑,蜈蚣性急,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蜈蚣很容易逃跑.2.注意饲养密度,必须按蜈蚣的体长和体大的变化而分群、分池饲养.3.做好温度、湿度、光线管理,保持环境安静.4.所投饲料保持清洁卫生,沾有农药的食饵不能投喂.5.经常观察,防止蜈蚣天敌进入养殖池内.6.防止食物、泥土的霉变.7.及时剔除有病的蜈蚣.

蜈蚣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临床表现
小蜈蚣咬伤,仅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热带型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癫.有的可见
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膻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
应急处理
蜈蚣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局部应用冷湿敷伤口,亦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有全身症状者直速到医院治.
蝎螫蜘蛛纲,蝎子螫刺人时,由毒腺分泌毒液进入人体,迅速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
应急处理
在伤肢上端2~3厘米处,用布带扎紧,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伤口周围可用冰敷,切开伤处皮肤,用抽吸器或拔火罐等吸出毒液,并选用高锰酸钾液、石灰水冲洗伤口.症状较重者应到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