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化学 > 作业

肥皂、洗衣粉等洗涤剂为什么能洗干净衣服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化学作业 时间:2024/04/27 15:27:50
肥皂、洗衣粉等洗涤剂为什么能洗干净衣服
肥皂和洗衣粉等洗涤剂为什么能洗清污渍呢
肥皂,洗衣粉的去污能力来自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以下是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润湿作用
润湿是固体与液体接触时,扩大接触面而相互附着的现象.若接触面趋于缩小不能附着则称不润湿.可以用接触角θ的大小来描述润湿的情况.液体,比如把水滴在玻璃表面上,它很容易铺展开,在固液交界处有较小的接触角θ;而滴在固体石蜡上则呈球形,θ达到180°.接触角越小,液体对固体润湿得越好,θ为180°表示液体完全不润湿固体.显然,这是不同表面与界面的张力的作用的综合的结果.倘若加入表面活性剂,改变液体的表面张力,则接触角θ随之改变,液体对固体的润湿性也就改变了.能被液体所湿润的固体称为亲液性固体,反之称为憎液性固体.一般极性液体容易润湿极性固体物质.极性固体皆亲水,如硫酸盐、石英等.而非极性固体多数是憎水的,如石蜡、石墨等.
乳化和增溶作用
把一种液体以极其细小的液滴(直径约在0.1~数十μm数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与之不相混溶的液体中的过程称为乳化.所形成的体系称为乳状液.将两种纯的互不相溶的液体,比如水和油放在一起用力振荡(或搅拌)能看到许多液珠分散在体系中,这时界面面积增加了,构成了热力学不稳定体系.静置后水珠迅速合并变大,又分为两层,得不到稳定的乳状液.若想得到较稳定的乳状液,通常加入稳定剂,称为乳化剂.它实际上是表面活性剂.它的作用在于能显著降低表(界)面张力.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液滴”,即胶束表层作定向排列,使“液滴”表层形成了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薄膜,可阻止“液滴”之间因碰撞而合并.若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时,因为带同性电荷,胶束间相斥阻止了液滴的聚集.乳状液中所形成的胶束有两种.
前者分散介质是水,分散质为油,这种乳状液称为水包油型(O/W);后者则正相反,这种乳状液是油包水型(W/O).把某种表面活性剂加入到乳状液中,乳状液会变成透明溶液.表面活性剂的这种作用叫做增溶作用,起增溶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叫增溶剂.表面活性剂可以用于增溶的原因: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形成了各种形式的胶束,分散质进入胶束囊中或层间使胶束膨胀但又不破裂(体系外观也没有变化),因而“增加”了溶解度.
与乳化类似,将磨细的固体微粒(粒径0.1μm至几十μm)分散到液体中时,加入少量的表面活性剂可增加液体对固体的润湿程度,抑制固体微粒的凝聚成团的倾向,从而能很好地均匀地分散在液体中.
起泡和消泡作用
大家知道纯水不易起泡,肥皂水却很容易形成较稳定的泡沫.泡沫是未溶气体分散于液体或熔融固体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使泡沫稳定的物质为起泡剂.它们大多数是表面活性剂,肥皂便是一种.气体进入液体(水)中被液膜包围形成气泡.表面活性剂富集于气液界面,以它的疏水基伸向气泡内,它的亲水基指向溶液,形成单分子层膜.这种膜的形成降低了界面的张力而使气泡处于较稳定的热力学状态.当气泡在溶液中上浮到液面并逸出时,泡膜已形成双分子膜了.倘若再加入另一类表面活性剂,部分替代原气泡膜中起泡剂分子,从而改变膜层分子间引力,使膜强度降低,泡沫的稳定性下降,可达到消泡的目的.
洗涤作用
从固体表面除掉污渍的过程为洗涤.洗涤作用主要是基于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的表面张力而产生的综合效应.污物在洗涤剂(即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浸泡一定时间后,由于表面活性剂明显降低了水的表面张力,故使油污易被湿润.表面活性剂夹带着水润湿并渗透到污物表面,使污物与洗涤剂溶液中的成分相溶,经揉洗及搅拌等机械作用,污物随之乳化、分散和增溶进入洗涤液中,部分还随着产生的泡沫浮上液面,经清水反复漂洗便达到去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