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测定脉搏的部位通常是在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7 04:03:26
测定脉搏的部位通常是在
a桡动脉b桡静脉c肱动脉d肱静脉
如果测定右手的脉搏,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到右手的手腕最右侧,与手的分界线大约差3厘米,这时你便摸到脉搏了.左手也是一样的.
主要资料:
脉诊
脉诊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动脉以了解病情的内在变化也称切脉或诊脉.
  脉为血府,贯通周身,五脏六腑的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全身,当机体受到内外因素刺激时,必然影响到气血的周流,随之脉搏发生变化,医者可以通过了解脉位的深浅,搏动的快慢、强弱(有力无力)、节律(齐否)、脉的形态(大小)及血流的流利度等不同表现而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和邪正消长的情况以及疾病的表里、虚实、寒热.如病变在肌表时呈现浮脉;病变在脏腑时,呈现沉脉;阴证病候时阳气不足,血行缓慢,呈现迟脉;阳证病候时血流加速,呈现数脉等.脉诊是中医辩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前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中医独特的诊法.但在临诊中也有脉证不符的特殊情况,如阳证反见阴脉,阴证反见阳脉,因此把脉诊作为唯一的诊断方法是非常片面的,必须强调“四诊合参”,才能了解疾病全貌,作出正确的诊断.
  1.切脉的部位:一般取寸口脉,即桡动脉腕后浅表部分.
  2.切脉的方法;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伸出手臂置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放平,以使血流通顺.
  切成人脉,以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骨(桡骨茎突)部位的桡动脉定“关”,继续以食指在关前(远心端)定“寸”,然后用无名指在关后(近心端)定“尺”.(见图3-3).三指应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触脉体.三指的疏密应以病人的高矮适当调整,如患者身体较高,医生三指排列可松一些,而病人身体较矮,则三指排列可紧一些,同时要三指排列整齐,否则影响脉形的准确性.
  小儿寸口部位狭小,不能容纳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三岁以下的小儿,可用望指纹代替切脉.
  切脉时运用三种指力,开始轻度用力,在皮肤为浮取,名为“举”;然后中等度用力,在肌肉为中取,名为“寻”;再重度用力,在筋骨为沉取,名为“按”.根据临床需要,可用举、寻、按或相反的顺序反复触按,也可分部以一指直按的方法体会.
  寸、关、尺三部,每部有浮、中、沉三候,称为三部九候.
  3.寸口脉分候脏腑情况:寸口脉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部位,反映不同脏腑的功能情况,以寸关尺分候相应的脏腑,这是前人的经验,在诊病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在临诊时仍需全盘考虑.
4.切脉应注意的事项:
  ①医者须全神贯注,仔细按触,反复细心体验,防止主观臆测粗枝大叶,时间也不能过于短促(每次诊脉时间不应少于50秒).
  ②注意内外因素对脉象的影响:如小儿脉较成人脉软而数,妇女数较男子脉细弱而略数,胖人脉较瘦人脉沉.夏天脉较洪大,冬天脉较沉小.剧烈运动后脉洪数,酒后脉数,精神刺激和某些药物也可引起脉象的暂时变化.
  ③有些人因桡动脉解剖位置的差异,脉不见于寸口部而于拇指腕侧处,称为“反关脉”,从尺部斜向手背,称为“斜飞脉”.
  5.正常脉象: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平脉至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一致.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
  6.异常脉象与临床意义:在祖国医学有关脉学的专著中所记载的病脉有28种,然而根据脉位、脉率、脉力、脉形、脉流的流利度及节律等划分的脉象往往是混合构成,有些病脉是两个以上单一脉复合组成的脉.现将临床常见的14种脉象及其临床意义分述如下:
  (1)浮脉
  脉搏呈现部位浅.轻取即得,重按反觉稍减.此脉多属外感表证,表明病位在表,浮紧为表寒,浮数为表热,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常见于伤风、感冒及多种传染病的初期.但也有久病体虚或阴虚阳无所依,浮阳外越而呈现浮而无力的虚脉.
  (2)沉脉(附伏脉)
 脉搏显现部位深.轻取不显,重按始得.此脉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沉迟为里寒,沉数为里热,沉涩为气滞血瘀,常见于水肿、腹痛,久病及多种虚弱性疾病.
  伏脉:比沉脉显现部位更深,重按推筋着骨始得.为邪气内闭或剧烈疼痛或厥证.
  (3)迟脉
  脉搏次数少,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脉搏少于60次),主寒证,迟而有力为冷积(阳虚阴盛),迟而无力为虚寒证,常见于心气虚弱等病证.
  (4)数脉(附疾脉)
  脉膊次数多,一息六至以上(每分钟脉搏多于90次).主热证,浮数为表热,沉数为里热,洪数为实热,细数为虚热,弦数多为肝火旺,常见于热性病或甲状腺机能亢进,数而无力也可见于气虚证.
  疾脉:一息七、八至(每分钟120次左右),多属阳气极盛,阴气欲竭,或元气将脱的重证.
  (5)滑脉
  脉来流利圆滑,如盘滚珠,多属邪盛,痰食内滞.气血充盛的正常人有时可见此脉,妇女妊娠时多见此脉,病脉则多见于痰饮、食滞、瘀血、实热,如各种炎症,消化不良,实证闭经、恶性肿瘤等.
  (6)涩脉
  脉来涩滞不畅,如刀刮竹,多属精亏、血少、气滞、血瘀,常见于贫血、失血、产后及血瘀等疾患.
  (7)弦脉
  脉挺直而长,如按弓弦,有劲有弹力,脉管的硬度大.主气郁,肝胆病证及痛证.常见于外感少阳证,肝病,胆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及各种疼痛病证.
  (8)紧脉
  脉来绷急,应指有力,如绳索绞转,脉的张力大,脉跳有力.主寒证,痛证及宿食.见于外感风寒、剧痛等.
  (9)缓脉
  一息四至,不快不慢,不强不弱,脉来和缓,脉的硬度、张力适中,是有胃气的正常脉象,见于健康人.病脉则见于气机为湿所困之湿证,或病后复元.
  (10)洪脉(附大脉)
  脉形洪大,脉来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脉形宽,波动大.主热证,阳热亢盛.常见于高热病人.
  大脉:脉形大而无来盛去衰之势,多是病势进展之象,所谓“大则病进”(大而有力),也主正虚(大而无力).
  (11)细脉(小脉)
  脉形细如线,脉形窄,波动小.主虚证(气虚血少).常见于诸虚劳损,慢性病患者.
  小脉也即细脉,主病与细脉同.
  (12)促脉
  脉来急数,时而一止,止无定数,即脉搏快有不规则的间歇.为阳盛热实,或气血痰食停滞,见于气血痰食瘀滞,肿痛,诸实热证.脉细促而无力,多为虚脱之象.
  (13)结脉
  脉来缓慢,时见一止,止无定数,即脉搏慢而不规则的间歇,为阴盛寒积或气血瘀滞,见于气滞血瘀,痰结食积,症积、疝痛等.结而无力为气血虚衰,见于虚劳久病及各类心脏病所致的心律不齐.
  (14)代脉
  脉来歇止,止有定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即有规律的间歇,脉搏动到一定至数歇止一次,歇止时间较长,为脏气衰微之征象,可见于心律失常的二联律,三联律等.
  7.相兼脉与主病:引起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疾病的表现和变化是错综复杂的,因此临床常见的脉象,常是反映疾病多个方面的相兼脉.
  相兼脉又称“复合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脉象的综合表现.只要不是完全相反的两种或几种单一脉,都可能同时出现而成为相兼脉,如浮紧、浮数、沉迟、沉细数等,其临床意义一般是组成相兼脉的各单一脉主病的总合,如浮紧脉主表寒证;浮数脉主表热证、沉迟脉主里寒证;沉细数脉主里虚热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