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论者,也不是唯心论者,更不是唯神论者,乃是主张因缘和合的缘生论者.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2 00:19:03
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论者,也不是唯心论者,更不是唯神论者,乃是主张因缘和合的缘生论者.
缘起法,是佛教的宇宙观.
  缘起,就是世间所有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自己产生自己的现象(诸法无我),没有永恒不变的现象(诸行无常).
  唯物主义说物质决定意识的产生,却解释不了物质是如何产生的.这一点,量子力学已经解释清楚了.在量子力学中,量子的运动状态是不确定的,所谓的“客观存在”在量子力学里是没有的.在这里,主观、客观达到比较完美的统一,接近了佛教的说法.
  所以爱因斯坦说,他不相信上帝是在掷骰子,就是指量子运动的随机性.
  美国德克萨斯州州立大学的量子力学专家威勒博士,在实验观察中证实:“只有受到观察,才有存在,若无观察,就无物存在!”这就是量子力学里的“观察者促变律”.著名物理学家菲列兹伦敦说:“冯纽曼的精微量子学说显示出物质上的实体只不过是人类意念所造成的而已,真正的实体是思想意念.”
  量子力学表明:实验中观察者的意图起着重大的作用.一个量子力学系统在某个特定状态被观察得越频繁,该系统就越可能保持原来状态.表明人的心念与无生命物体存在着微妙的互动沟通.在医学上,一个患者如果乐观豁达,他的病就容易好,这已是人们的共识.而有的人做了肿瘤切除手术,但始终怀疑还在,结果肿瘤真的会回到身体来.
  在量子力学中,观测者的主观行为或称精神因素,已成了不可避免的作用之一,观测者所能测到的数据,已非干扰前的本来状态.这就是“测不准定律”.当你要“确定”一电子的位置时,这一确定,就给了这个电子极严重的影响,它的动量立刻变到无穷大,它再也不是原来电子的行为了.而当你要“确定”它的动量,则它的位置又无法确定,至多只能确定它在某点出现的概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