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课外阅读 难 民 臧克家 日头堕到鸟巢里,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陌生的道路无归宿的薄暮,把这群人踱到这座古镇上。沉重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7 01:23:31
课外阅读
难 民
臧克家
日头堕到鸟巢里,
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
陌生的道路无归宿的薄暮,
把这群人踱到这座古镇上。
沉重的影子,扎根在大街两旁,
一簇一簇,像秋郊的禾堆一样,
静静的,孤寂的,支撑着一个大的凄凉。
满染征尘的古怪的服装,
告诉了他们的来历,
一张一张兜着阴影的脸皮,
说尽了他们的情况。
螺丝的炊烟牵动着一串亲热的眼光,
在这群人心上抽出了一个不忍的想象:
“这时,黄昏正徘徊在古树梢头,
从无烟火的屋顶慢慢地涨大到无边,
接着,阴森的凄凉吞了可怜的故乡。”
铁力的疲倦,连人和想象一齐推入了朦胧,
但是,更猛烈的饥饿立刻又把他们牵回了异乡。
像一个天神从梦里落到这群人身旁,
一只灰色的影子,手里亮着一支长枪。
一个小声,在他们耳中开出天大的响:
“年头不对,不敢留生人在镇上。”
“唉!人到那里,灾荒到哪里!”
一阵叹息,黄昏更加了苍茫。
一步一步,这群人走下了大街,
走开了这异乡,
小孩子的哭声乱了大人的心肠,
 铁门的响声截断了最后一人的脚步,
这时,黑夜爬过了古镇的围墙。
            1932年2月古琅王牙(选自《烙印》,开明书店1934年3月初版)

1.诗歌的语言往往极富表现力,试从修辞、用词的准确性等角度分析下面两句诗的好处。
(1)日头堕到鸟巢里,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沉重的影子,扎根在大街两旁,一簇一簇,像秋郊的禾堆一样,静静的,孤寂的,支撑着一个大的凄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一个小声,在他们耳中开出天大的响”,这不矛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的结尾似有余韵,请仔细品味体会一下,想想诗人还有什么话没有说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质朴、凝重的语言,向我们揭示了难民悲惨的命运:故乡容纳不下,又被异乡拒绝,只能永无停止地流浪。
B.“陌生的道路无归宿的薄暮”,是他们命运的最恰切写照。他们沉重的脚步只能从这条陌生的道路踱到另一条陌生的道路,没有一处肯收留他们!
C.这首叙事抒情诗展示了难民的一段经历:他们在陌生的道路上走着,看到炊烟而想起故乡,在异乡村口,却被拒之门外。
D.诗人站在第三人称的角度上来叙写这一群难民的经历,除了可以增大叙说的空间,还便于直抒胸臆,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沉甸甸的同情和悲伤。

1.(1)用“归鸟”表明日暮,鸟还有巢可依,难民们却是连飞鸟都不如。“溶尽”二字形象准确地写出黄昏时分明暗交融之际的景象,生动贴切。
  (2)“扎根在大街两旁”,难民们没有故乡,没有目的地,更没有根基,四处流浪,大街两旁也许是唯一能歇歇的地方。把一堆堆聚拢而坐的难民比喻成“秋郊的禾堆”,生动形象地写出他们无助的孤寂、无奈的凄凉。“支撑着一个大的凄凉”让我们看到这一行难民,既是广大灾难中存活的百姓的苦难缩影,也烘托出了一个大的动荡黑暗的时代背景。(三点写出任意两点,意近即可)
2.不矛盾。“一个小声”,是说音量的大小,而“天大的响”是说这句话的内容在他们心中引起了巨大的影响,又被一个异乡拒绝,又是无处可躲,无法可解的饥饿、孤独与凄凉。 3.夜晚来临,难民们却被异乡拒绝,又要露宿郊野,这样悲惨的境遇似乎永远没有尽头;饱含了作者对难民的同情,流露出作者心底深深的哀伤。(意对即可)
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