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怎样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9 00:22:03
怎样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它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力的发展是建立在感知觉的综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和注意力、思维能力等密切联系.观察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观察力是科学研究、创造发明的基础.
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科学家、研究者都十分重视观察,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如长期从事科学研究的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实验室中写着“观察、观察、再观察”的座右铭;著名的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CDarwin)在谈到自己的成就时曾说过:“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他人之上.”因此说观察力是科学研究、创造发明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
第二,观察力是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
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对教育对象的实际水平、需要、活动中的多种情况等进行及时、全面、细致的了解,并作出正确判断,才能及时、高效地引导和帮助学生,使学生增长知识和学会做人.
第三,观察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条件.
观察是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系统地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无论学习哪一门功课,都需要一定的观察力.如语文课中字形的分辨和作文中故事情节的记述、情境的介绍、景物的描写,自然课中的对物体形态、结构及其发展变化的认识等,都需要有精细的观察力.
第四,观察力也是小学生智力发展的基础.
观察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观察,就不能积累感性材料,也不能具有丰富的表象,因而不能进行丰富的想象,也不能进行抽象、概括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从而影响智力的发展.
一、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
(一)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阶段
根据我国学者丁祖荫(1964)的研究,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1)“个别对象”阶段,儿童只看到各个对象或各个对象的一个方面;(2)认识“空间联系”阶段,儿童可以看到各个对象之间能够直接感知的空间联系;(3)认识“因果联系”阶段,儿童可以认识对象之间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因果联系;(4)认识“对象总体”阶段,儿童能从意义上完整地把握对象总体,理解图画主题.小学低年级学生大部分属于(2)和(3)阶段.中高年级大部分学生属于(3)和(4)阶段.
这与埃尔金德(D.Elkind)和凯格勒(R.R.Koegler,1964)的研究结果一致(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83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他们给195名5~9岁的儿童看一些图片,对儿童说:“我要给你看一些画,每次只看一张.你要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它们看起来像是什么.”实验结果表明,71%的4岁儿童只看到了图片的个别部分,9岁儿童中仅有21%的人作这种回答,即9岁儿童中有79%的人既看到了一张图片中的部分,又看到了整体.这个实验提示了儿童对物体的部分知觉与整体知觉发展的过程.儿童先是认识客体的个别部分(4、5岁),然后开始看见整体部分,但不够确定(6岁);接着既能看到部分,又能看到整体(7、8岁),但此时儿童往往还未把部分与整体联系起来.
小学生对于图画的观察,很大程度上受图画内容的影响,图画内容接近儿童的生活经验,能为他们所理解,便表现出较高的观察水平;反之,观察水平很差,即使能描述,也很容易出现错误.另外,儿童观察也受教师或成人的言语指导,如果教师问有什么,他便倾向于列举;要问是什么,他就倾向于说明;要问做什么,他就倾向于解释.
(二)小学生观察品质的特点
王唯(1985)对小学一、三、五年级学生的观察品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包括四个方面.(1)精确性方面,一年级学生水平很低,不能全面细致地感知客体的细节,只能说出客体的个别部分或颜色等个别属性.例如,在刚学写字时常常是多一点、少一横,对于“已”“巳”和“析”“折”等字形相近的经常混淆不清.三年级学生的精确性明显提高,五年级学生略优于三年级学生.(2)目的性方面,姚平子专门研究了幼儿观察的目的性和有意性.他认为,按观察的有意性和目的性可将幼儿分成三种水平:三级──不能接受任务,东张西望或任意乱指;二级──能根据任务有目的地观察,但遇到困难或干扰不能坚持;一级──能克服困难和干扰,坚持完成任务.结果是3岁儿童无一人达到一级水平,4岁、5岁、6岁达到一级水平的人数分别是2%、22%、24%.姚平子:《幼儿观察力发展的实验研究》,载《心理发展与教育》,1985(2).一年级学生随意性较差,他们知觉主要受刺激物的特点和个人兴趣爱好所影响,排除干扰能力较差,集中注意观察的时间较短,观察的错误较多.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有所改善,但无显著差异.(3)顺序性方面,一年级学生没有经过训练,观察事物零乱、不系统,看到哪里,就是哪里.中高年级学生观察的顺序性有较大发展,一般能有始有终,并能一边看一边说,而且在观察表述前往往能先想一想再说,即把观察到的点滴材料进行加工,使观察内容更加系统化.但从总体上看,五年级和三年级差异不显著,说明五年级学生还不能系统地进行观察.(4)概括力方面,低年级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作整体概括的能力很差,往往较注重事物的表面的、明显的、无意义的特征,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关系.例如,有位教师将寓言《美丽的公鸡》这一课的插图涂上色彩,并放大让学生观察,多数学生只能看到大红鸡冠、美丽的羽毛和金色的爪子,而没有看出公鸡站在水边欣赏自己形象的洋洋得意的骄傲神态.到了三年级,学生的概括力有较大提高,五年级又有显著发展,观察的分辨力、判断力和系统化能力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一年级学生观察力水平都较低.经过两年的教育,到小学三年级已有明显的发展.
二、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水平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起来的.
(一)要使儿童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1.教师给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
小学低年级学生不善于主动地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如果教师只提出“好好看”“仔细看”之类的笼统的要求,收效并不大.只有教师细致具体地引导,比如问“这是什么地方—什么人—什么时候—在做什么—想什么—是怎么做的—人物面部表情如何—动作形态怎么样—人物之间的关系怎样”等,才能使学生的注意指向观察对象,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当然,给儿童提出具体明确的观察目的、任务,不是要求学生由一串细小题目循序渐进……按规定路线行进……走向目标,实现教师控制具体过程,而是要求教师重视学生自己主动获取、形成、发现知识的过程……使学生调动起自己的经验、意向和创造力,通过自己发现、选择或重组的多种过程形成答案.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载《教育研究》,1997(9),7页.这一过程对学生的发展有多方面的意义.
2.教师培养学生主动地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的能力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主动地自己给自己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的能力.发展儿童观察的主动性,而不是处处依赖教师的引导.当然开始教师可以先提出总的要求,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步骤,然后再过渡到学生自己独立地提出目的、任务,并进行独立的观察.
(二)要使儿童具有知识准备
观察依赖于知识贮备.如果学生对要观察事物缺乏必要了解,就不知从何入手进行观察,也不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从而影响观察的效果.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感知它.因此,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或参观之前,要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观察才能达到深入了解的目的;否则走马观花,收效不大.
(三)指导小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1.观察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
观察的步骤对整个物体来说,是先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而对各部分的观察也要有一定的步骤,即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由表及里.这样才能做到全面、精确、细致的观察.
观察的计划是要明确为什么观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观察什么等问题.例如,一位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写好以“春天”为题目的作文,先组织学生“忆春天”;然后在初春时,带学生“找春天”──冰雪开始融化,树枝和小草开始发芽;再过几周带学生“看春天”──冰河完全融化,碧波荡漾,鸟语花香,田野里人们开始播种;最后回来“写春天”.这样有计划地训练,大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吕静:《小学心理学》,53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
2.运用多种感官,勤于思考
在观察中,要把视觉、听觉、嗅觉和运动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结合起来,做到观其形、辨其色、闻其声、触其体、嗅其味.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丰富全面的信息,提高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的目的、任务,将观察到的事物的具体的个别对象,经过思维分析、综合,进而揭露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古今中外,许多创造发明(鲁班发明锯,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是观察与思考结合的成果.学生观察春天后,启发学生思考:季节的更替,以及春天与生命活动的关系等规律性的东西.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让学生学会比较的方法,全面细致地观察
观察的精确性是观察力的重要品质之一.只有观察精细,才能发现细微差别,以及隐蔽的特征和复杂事物之间的关系.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即在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在似乎无关的事物中发现它们的相似点和相互联系.例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引导小学生观察三角形、矩形、平行四边形,并进行比较.结果学生发现,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看成是由两个相等的三角形构成的,任何一个矩形都可以看成是由两个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构成的,任何一个三角形都可以看成是平行四边形的二分之一,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都可以看成是矩形的二分之一.这样通过比较得出的三角形面积公式,不仅便于理解和记忆,也促进了学生观察力的发展.
4.观察时要运用言语
语言具有概括性.言语这种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参与观察,有利于更好地对事物进行分析和概括,同时通过言语活动,还可以把所观察的结果保存起来,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之中.
(四)要重视对观察结果的处理
观察前就要求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如写观察日记、观察记录和观察报告或写作文、绘画等.这样做有利于促进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使观察更仔细、认真,观察更真实、可靠,还有利于巩固观察结果,便于学生在观察后对观察结果的反复思考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促进学生观察力的发展.
(五)观察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每时每刻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因此观察不能只从静态的角度进行,还要从动态的角度,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进行跟踪观察,才能掌握事物的特点和规律.这就需要在较长时间内持之以恒地观察才能做到.
另外,持之以恒的观察,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观察习惯,对学生观察力的提高也会有很大帮助.这一点比观察本身的收获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