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关于北京人,半坡居民等的历史小故事 5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6/11 01:02:15
关于北京人,半坡居民等的历史小故事 500字
半坡人居住的地方,用今天的话,应该叫半坡村.无论是方形的还是圆形的房屋,多为半地穴式房屋,而且以小屋居多,大屋仅一座,位于中央,小屋围大屋而筑.这种环形布局,不会是无意识的,明显地体现着团结向心的一种原则一种精神.上宅文化遗址,也是半地穴式建筑,大多是不规整的椭圆形,屋内都埋有一个或两个深腹罐,是灶塘吧,且兼及存储火种.因没有全部挖掘,不知是否也有大屋 ,也环形布局.我想,有可能同半坡类似的.半坡遗址上,有很多柱洞,其建筑应是用树木枝和其它植物的茎叶再加泥土混合架构而成的,上宅文化遗址也发现了柱洞.这些今天看来实在是不起眼的"马架子窝棚",却是六千年前先民的杰出创造,是中国土木合构的古典建筑的发端了.穴居日久,容易“下润湿伤民”,人们便就地取材,铺茅草、皮毛甚至烘烤地面.屋内设有火塘,但无烟道,一旦失火,就得重新搭造,何等艰难的生活!人类发展是缓慢的,每一个进步,都经历了漫长的生活实践甚至付出了血与火的惨重代价.原始的先民,也在努力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栖身之地,我们现在的烟囱等通风通烟易如反掌,随心所欲,半坡人不行,他们一定希望生活得更好,但能做的,也只有那样,实属不易了.那么,这些房子里又住着什么人呢?既处在母系氏族阶段,每个小房子,似应住着过婚姻生活的妇女以及不确定的来访的其他氏族的男子,当然,也会有男女相对稳定的对偶婚,但绝不是后来的一夫一妻制,依然依附于母系大家庭内,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最受尊重的“老祖母”或另外多族的首领住在大屋子里,同时也是老年、孩子的集体住所.在半坡村里,人们过着生而平等相安无事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