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二战后“冷战”局面的形成是由于?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5/01 03:45:03
二战后“冷战”局面的形成是由于?
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那么何谓冷战?所谓冷战,是和热战相对而言的,指二战后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主要是美苏之间所进行的除直接战争以外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的对抗争夺.二战期间苏联和美英等西方国家曾是共同抗击法西斯的盟友,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如此迅速地由盟友变为敌人,双方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冷战?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国家利益冲突
  1.美国全球霸权战略
  美国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了其发展的外向性.20世纪上半叶,美国摆脱了传统的孤立主义外交原则,形成更加积极的对外政策,并随着实力核裂变似的急剧增长而要求日益扩大外向空间.
  二战结束时,美国经济上已集中了资本主义世界全部黄金储备的一半以上;军事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海、空军,垄断原子武器.实力增强,助长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向全球扩张、夺取世界霸权的野心.美国统治集团称霸世界,从根本上说是出于两个方面的需要:其一是经济上的迫切需要,向全球扩张,开拓世界市场;其二是政治上的需要,美国认为自己的自由民主制度是最完美、最合理的制度,美国有义务把它推广向全世界.与此相反,则视共产主义为洪水猛兽,在全球抵御共产主义.
  总之,强大的实力为美国称霸世界创造了条件,开拓世界市场以及在全球抵御共产主义扩张成为其称霸世界的强大推动力.称霸世界是美国国家利益之所在,其战略与苏联保障国家安全这一最根本的国家利益相冲突,使得美苏对抗不可避免.
  2.苏联保障国家安全战略
  二战末期和战后初期,苏联在东欧、中近东和远东进行了领土和势力范围的扩大,此举虽会有乘胜利之机扩张共产主义的意图,但主要还是从保障苏联自身利益考虑.根据斯大林构想,首先,战后继续保持苏、美、英三大国合作,为苏联增强国力创造一个和平、宽松的国际环境;其次,在东欧建立一条安全防御带,把昔日入侵苏联的危险走廊变成保卫苏联的安全地带;第三,对于战败的德国和日本,由盟国共同占领彻底肃清法西斯和军国主义势力,阻止其再次对苏发动战争;第四,在远东中东尽可能多的获得一些利益.在远东构筑一条防御日本侵略的安全带,在中东取得由黑海进入地中海的出海口和南下波斯湾的通道.
  在近代史上,谁能在欧洲称霸,谁就能夺取世界霸权.因此,欧洲成为美国争夺和控制重点.二战末期,美英控制了西欧,苏联控制了东欧,据此,美国设想稳住西欧,把东欧从苏联手中夺回,这样双方在东欧等一系列问题上的争夺逐步激化,为了维护各自国家的利益,不可避免导致对抗,产生冷战.
  二、意识形态差异
  意识形态在战后国际关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美国、英国始终有着对社会主义的对立情绪,斯大林在二战胜利后发表的坚持资本主义必然引起世界战争的观点,充分说明美苏在思想观念方面水火不相容.
  美苏两国在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上根本不同.美国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以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的天赋人权思想、卢梭的社会契约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原则为立国思想原则;苏联则以马克思、列宁资产斗争理论,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作为立国的思想原则.所以,美国认为美国自由民主制度是最合理的社会制度,应把它推广到全世界;苏联则认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要在全球实现共产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美国就协同英法等国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外交孤立、武装干涉.二战中由于遭到共同敌人法西斯的侵略和威胁,暂时结成联盟,但随着双方结盟基础逐渐消失,意识形态及社会制度对抗又重新浮现,苏联乘胜利之机将其制度推行到红军所到之处,在东欧建立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美英则要求在被解放国家建立”民主制度”,要求在东欧国家实行”民主选举”,或把新政府改组成追随西方的”民主政府”.由于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矛盾,双方都在抢夺地盘,并把各自社会制度推行到被解放国土.由此,使双方矛盾逐渐激化,最终走向尖锐对抗.
  三、英国所起作用
  毫无疑问,美苏两国是最终形成所谓冷战主要对手,不过在二战后美、英苏三国关系紧张过程中,历来拨弄欧洲大国关系是非的英国是最先发难者,而丘吉尔则是所谓冷战的始作俑者.冷战是英国均势外交策略和反共产主义的必然结果.
  英国在战时无力单独对抗德国,在战后更无力对付苏联,于是就极力争取大洋彼岸--美国的力量,以共同遏制苏联.1946年初,已下野的丘吉尔在美国到处游说,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1947年英国政府使了个金蝉脱壳计,主动把原属于自己势力范围的希腊、土耳其交给美国,美国此时已确定了遏制苏联扩张冷战策略,于是便义不容辞地接收下来,乘机抛出”杜鲁门主义”,向苏联 “宣战”,冷战正式爆发.
  这些事实表明,英国出于对自己永恒利益考虑和对红色浪潮的恐惧,决定了他必然采取一种积极的对抗性政策,但经过二战,英国已沦为二流强国,无力承担领导自由世界的重任,因而施展外交手段影响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借助美国力量抵抗苏联威胁.维护英国利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英国政府为了本国利益和安全导演了欧洲和世界上新的更大规模的均势抗衡,因此,英国对冷战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原子弹的作用
  二战期间,美国独家掌握了威力无比的原子弹及其制造技术,处于无与匹敌的战略优势地位.如果说之前美国对苏联军事实力还有所顾忌的话,现在原子弹则为其撑腰,在日本投掷原子弹,杜鲁门也并非是完全为了对付日本,它也是从对抗苏联考虑的,企图以此来阻止苏联在远东扩张势力,抵消由于苏联参战而造成的影响,从而使美国在该地区处于支配地位.正是由于美国独家掌握了原子弹,对苏联采取强硬的对抗政策,恶化了美苏关系,加速了冷战爆发.
  苏联在1949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核垄断.发明和生产这种可怕武器原本是为了战胜对方,结果事与愿违,成为相互震慑、无法动手的制约因素.从这个角度讲,在美国垄断原子弹时,原子武器这种热战武器是制造冷战的促进剂,促使冷战爆发.在核均势出现后,也成为抑制冷战转变为热战的阻断器,是冷战之所以冷而不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个人因素
  美苏两国领导人对彼此的认识,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使冷战的形式变得更加严峻.
  苏联战后行为动机是确保西部安全,但美国大多数领导人并不这样认为.首先夸大意识形态危机,认为苏联是一个帝国,必然向外扩张共产主义;其次夸大沙俄历史传统对苏联影响,认为苏联必然推行沙俄扩张主义政策,把东欧看作是一个跳板,然后向西欧扩张,杜鲁门的几个对苏政策都是基于以上考虑.而苏联对西方,尤其是美国不信任,认为美国是苏联战后最大威胁.总之,美苏都分析了对方动机,都夸大了对方对自己的威胁.
  美苏领导人处理外交问题的风格和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双方紧张关系.罗斯福处理外交灵活,搞个人外交,双方易达成妥协,求同存异.杜鲁门则对苏强硬,加重苏联疑心,使双方互不信任,以牙还牙,导致双方矛盾愈演愈烈,走上对抗.
  回顾冷战起源,美苏国家利益根本相背、意识形态根本对立是冷战形成的客观因素,其他方面则加速了冷战爆发.冷战之所以爆发并持续了四十多年不能简单归结为某一两个因素,而应看到是多因素的产物,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