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如何看待社会弱势群体,要两千自左右的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9 22:32:26
如何看待社会弱势群体,要两千自左右的论文!
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社会保险系统的服务对象是离退休人员和失业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怎样理解构建和谐社会与善等弱势群体的关系,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关注和善待弱势群体,是社保系统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应首先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一、善待弱势群体是保持党群关系和谐带动社会和谐的关键措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这一目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善待弱势群体是根本性措施.
  首先,善待弱势群体能够通过保发展来增和谐.善待弱势群体要求必须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个道理多数人都懂.社会保险保什么,如果只理解为保稳定显然没有到位,在保稳定的同时,实质上是保了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资本化,劳动力商品化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从全社会再生产来看,资本和劳动力商品这一对矛盾的统一性就是由社会保障来维系的.所以说,养老保险本质意义是保障社会再生产,也就是保障经济发展.我们要通过做好社会保险工作促进发展,而发展又是解决一切不和谐问题的根本,所以善待弱势群体可以起到以发展增和谐的目的.
  其次,善待弱势群体才能保改革促和谐.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影响,我省国有企业机制不活,生产经营困难.省委、省政府下决心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经过一年的攻坚,已基本完成国企改制任务,重塑了老工业基地的辉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社会保险部门充分发挥了“减震器”、“安全网”的作用,承担了大量的改制成本,帮助企业做好安置人员工作,维护参保职工的利益,将改革的 “阵痛”减少到了最低程度.比如改制企业提前五年内退人员,企业丧失管理能力的,由我们各级社保局管起来,这就是为国企改革分忧.
  再次,善待弱势群体能够以公平求和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受、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关学者在解读这一定义时指出,这六方面都涵盖公平的意思,而和谐社会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公平.可见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公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从当前情况看,弱势群体地位低下、话语权不多,诉求能力有限,经济基础薄弱,心理素质脆弱,应该是社会公平公正的最大受益者,只有善待他们才能体现公平公正.社会保险是二次分配,又属于社会生活范畴,本身做的就是维护公平的工作.善待弱势群体,实现他们的社会保障权益是社会保险部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直接贡献.
  第四,善待弱势群体能够以稳定保和谐.当前人数最多的群体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的困难和问题不解决,社会就很难稳定.特别是我们国家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体上看社会财富还难以很好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尤其是我省这样的欠发达地区,相当多的弱势群体生活还不富裕,有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既养老还要养小.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冲突还经常发生,上访的仍然较多,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还很重.这两年虽然基本没有因为养老金和失业金发放问题的上访了,但涉及社会保险方面的个案上访仍存在.这些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社会转型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更要强调善待弱势群体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在这样的特殊历史条件下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更加注重化解矛盾,更加关注弱势群体.
  (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善待弱势群体
  1、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使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变市民.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已转移农村劳动力2亿多,农村还有1.5亿富裕劳动力需要转移.大量的农民工进城,由于文化水平、自身素质的限制,绝大多数在从事着苦、脏、累、险,收入较低的工作,成为城市中新的弱势群体.这些人的未来保障问题怎么解决,养老、失业怎么保障,成为我们面临的严峻课题.
  2、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改革,使弱势群体不断分化组合,呈现不稳定状态.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机关事业单位变为企业,优势企业变为劣势企业的情况每天都在发生.企业自身也在不断地分化组合,重组、兼并、破产随时在进行,这些变化使社会弱势群体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如何适应这一新形势,采取有效措施从容应对,是我们社保机构要认真研究的新课题.
  3、社会的老龄化加速到来.据统计,我省1999年就开始步入老龄化省份.虽然老龄化是世界性的趋势,但我国的特殊性在于来势猛,绝对数大,未富先老.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老龄化都是经济发展达到中等发达阶段以后,即人均GDP达到1—3万美元时到来的,而我国人均GDP只达到800多美元就开始进入老龄化.老龄化来势猛的最大问题是养老统筹金支付上出现困难.这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日本、美国、俄罗斯都在研究.都是个人多承担,国家少支出的趋势.我国东三省的试点也是试图做大个人积累,以减少支付高峰到来时国家的支付压力.在这种趋势下,我们如何善待老龄化人群,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认真研究思考.
  (二)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要求我们必须善待弱势群体
  1、贫富差距拉大,弱势群体的困难程度有加剧的趋势.世界上通行将基尼系数作为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之一,基尼系数低于0.3属于分配比较均等,0.3—0.4属于分配比较合理,0.4—0.5表明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则意味着出现了两级分化.据统计,到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的综合基尼系数就已经超过了0.4,而且呈继续上升趋势.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到2002年全国收入最高的5%的人群收入占全社会总收入的20%;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2002年行业最高与最低人均收入已达到了6.13:1.收入差距的逐渐拉大,使弱势群体的经济地位持续下降,产生了较强的失落感.对这个问题不引起高度重视,不认真加以解决,矛盾随时可能激化.
  2、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和收入不平衡.2002年,最落后的西部省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121元,最发达的东部省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822元,相差5倍多,最发达的上海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32258元,是最落后省份的10倍多.社会保障的负担也存在着较大差距,深圳养老保险缴费人数与离退休人数的比例为90:1,我省为2.5:1,负担差距达36倍.由于经济发展的差距悬殊,养老失业待遇的水平就有很大的差异,横向比较也带来了一些矛盾和问题.
  3、改革必然出现“阵痛”,一些人会暂时失去就业岗位,失去经济来源.由于企业改制重组,加之科技进步,效率的提高,国企减员是大势所趋.尽管政府和有关部门千方百计促进再就业,但仍难避免部分企业员工下岗失业,这几年在严格控制的情况下,我省的失业率仍达到4.5%左右.本来就是低收入阶层的弱势群体,工资收入是维持生活的唯一来源,下岗失业生活会更加困难,值得我们认真关注.
  (三)从业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求我们必须善待弱势群体
  1、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他们对社会保险的依赖情结.目前企业职工的收入更多的是效益工资,企业效益好就多得,企业效益不好就少得.所以即使是有一个较为稳定的工作岗位也难以预料未来的收入情况.这些人已经很少将自己的未来保障寄托在某个企业身上,他们更倾向于依托社会来解决.能不能承受起他们的托付,让他们的希望在未来变成现实,需要我们社会保险去努力做好工作.
  2、就业岗位的不稳定性使他们对社会保险的服务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已拥有了完全的用工自主权,相对应带来用工形式的灵活多样.一个岗位定终身已成为历史,许多人一生将从事多种行业,多个岗位的工作.这种工作岗位的不稳定性,对我们社会保险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做到社保关系随人走,方便转移和接续,做到不管岗位怎样变,未来保障接着算.
  3、职业选择的多样性使他们更看重未来保障方面的承诺.如今,赶人才大集,投简历,参加面试,已成为高校毕业生的生活“主旋律”.这些人素质高,能力强,总是不甘现状,不断追求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目标.据调查,这几年在他们择业的要求中越来越重视社会保障的承诺,有没有“五险一金”成为择业的重要条件.这种现象加大了社会保险的责任,要求我们要下力气促使更多的用人单位参保缴费,为求职者提供更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
  三、把善待弱势群体作为社保系统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社会保险系统要将善待弱势群体作为基本遵循.具体要在思想上提高“三个认识”,行动上做到“三有”,当前工作要抓好“三件实事”.
  (一)在思想上要提高“三个认识”:
  1、善待弱势群体是社保的神圣职责.社会保险是社会服务机构,承担着保一方平安的重任,上要对党和政府负责,下要为参保职工谋利,应该也必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党和政府的爱民亲民思想和政策需要通过社保工作者的工作去体现、去落实,社保职工要常怀“心中的责任如山,肩上的担子如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善待弱势群体要贯穿工作始终.社保系统全体干部职工都要把“我们生活的理想,就是让广大离退休职工过上理想的生活”当作不懈地追求,绝不能时紧时松,顾此失彼,善待弱势群体要真想、真办、真解决,在社会保险经办全程悉心善待弱势群体,紧密结合社会保险实践,关注和解决他们的困难.
  3、善待弱势群体要从本岗位做起.社保干部职工必须立足岗位善待弱势群体.把善待弱势群体化作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际行动,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利益作为人生的最大快乐,立足岗位,恪尽职守,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以帮贫济困为已任,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弱势群体竭尽服务,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促进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在行动上要做到“三有”:
  1、要有心怀人民、执政为民的坚定意识.事事处处想着人民,时时刻刻为民解忧,工作中要经常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弱势群体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改进工作,真心实意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自觉维护其权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尽心竭力地为弱势群体服务.
  2、要有敢于创新、创先争优的开拓精神.确立创新思维,拓宽创新思路,以创新引领社会保险工作,不断创新征缴方式、服务手段、经办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尊重群众、尊重实践、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善于把上级精神与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引领新风尚.
  3、要有服务有力、保障有效的过硬本领.在全系统广泛开展“练成多面手,争做明白人”一岗多能学习竞赛活动,以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的基本理论,熟悉社会保险政策,具备社保工作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努力提高“八种能力”:即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综合能力、研究能力、服务能力.做到“五个应知”(知理论知识、知法规政策、知工作规则、知业务流程、知文明礼仪),“五个应会”(会准确表达、会熟练操作、会正确执行、会规范管理、会研究分析)和“五个明白”(想明白、说明白、写明白、干明白、服务明白),真正能以过硬的本领为弱势群体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保障.
  (三)当前工作要抓好“三件实事”:
  第一件是千方百计解决弱势群体参保困难,逐步实现弱势群体的养老、失业保险全覆盖.围绕困难群体开展社会保险五项攻关,努力推进和完善和谐的弱势群体社会保险体系.搞好续保攻关,解决好断保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组织农保攻关,解决好广大农民的社会保险问题;组织非公扩面攻关,解决“两非”人员参保问题;开展征缴攻关,构建可持续发放的新机制;开展解困攻关,解决好困难群体社会保障问题.
  第二件是创新服务方式,为参保的弱势群体提供服务保障.以一站式服务为核心,逐步实现大厅以外无受理;探索开办贷款缴费,有效解决困难群体续保参保问题;开展缴费卡缴费业务,方便就近就地缴费;研究开办远程认证,确保养老基金不流失;优化社区网络管理,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通畅纳言请柬渠道,及时了解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第三件是加大能力和行风建设力度,通过能力建设推动社保经办管理达到新水平.具体要实施六项工程,一是员工教育培训工程;二是标准化社保经办大厅建设工程;三是标准化档案管理中心建设工程;四是金保工程;五是社保阳光工程;六是信息化升级改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