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潮州端午节习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6 17:46:53
潮州端午节习俗作文
端午的卫生习俗
  ①采药.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后来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这种捉蛤蟆制药之俗,源于汉代“蟾蜍辟兵”之传说.又如湖北监利于端午“采百草”,亦采药草之俗.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②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③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穗花序.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谢肇淛《五杂咀》:“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④采茶、制凉茶.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在端午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来源亦久.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文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除采艾扎作人外,也将艾扎作虎形,称为艾虎,《荆楚岁时记》注文云:“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取戴之.”同时也在门上挂蒲束及葛蒲削的蒲剑,蒲束扎的蒲龙.《帝京岁时纪胜》:“(端午)插蒲龙艾虎.”《清嘉录》卷五:“戴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桃梗是辟邪之吉物,蒜头被认为是象征武器铜锤,与蒲剑、蓬鞭相配,以赶却鬼祟.另外还焚烧艾蒿等以驱赶蚊蝇.在湖南、浙江等地则采葛藤挂于门相上,传说葛藤是锁鬼的铁链子,可驱鬼辟邪.
  与采药、采艾蒲等相联系的有蹋百草、斗百草等游戏,是古人往野外游艺之遗俗.后来发展成为插花等装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