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求写作特点是指在人物刻画方面的一些特点,不是范爱农的人物形象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7 15:28:47
求写作特点
是指在人物刻画方面的一些特点,不是范爱农的人物形象
文章一开头,作者就用平凡又朴素的语言,记叙了他曾经在茶馆认识范爱农的事.先抒发自己对他的憎恶,为后文写对他的亲切友善作铺垫.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十分到位,朴素却又不失精练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鲁迅先生对死难者的同学们的一种同情,一种责任感.
文中谈到,开始时,两人并非朋友,甚至几次争论过.但作者回国后,两人再次相遇,就由“敌”转友了.从此以后,他们几乎成了挚友.接着,又是一次偶 然的机会,使他们成了同事.但“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作者与范爱农因工作的原因分别了.最后,范爱农生活越来越拮据.一天晚上,在醉酒之后,范爱农失足溺 死于河中.
文中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即对光复后的绍兴换汤不换药的描述.这其实已埋下了范爱农悲剧的伏笔.鲁迅对范爱农没有一句正面的赞扬,只是从他的神情“那 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从他的行动“实在勤快得可以”表现了革命后的范爱农心情愉快的一面.但范爱农心里产生的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鲁迅其后又用了 很多笔墨写光复后绍兴的现实,其实就是在探讨造成他的朋友悲剧命运的原因.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的内心是痛苦、悲凉的.
为突出主题而发挥其特有的作用.鲁迅的这篇回忆性散文,通过范爱农数次“饮酒”的细节描写(约六七次),通过范爱农在饮酒态度上的变化,深刻地揭示了人物身世、境界的沉浮,心情、性格的变化,借小小酒杯,映射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的状貌及实质,堪称微言大义的典范.
一个热血爱国志士,从“小酒人”到“把酒论天下”,又到“无暇喝酒”投身革命,再又回到沉溺杯中,最后以年轻的生命在醉中“独沉清冽水”,范爱农用苦酒浇沥出的人生轨迹,正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形象的血的住脚,个人悲剧反映的正是时代的大悲剧.
整篇文章巧借“酒性”,把零散的材料贯穿起来,层层深人,披显入微,揭示题旨.范爱农在饮酒态度上的变化,实则是社会动荡变化、人生境遇沉浮的形象反映.读者读着这沉重的文字,嗅着那苦涩的酒味,“深味这非人间浓黑的悲凉”,自然感慨良多,抚今追昔,对旧中国及旧民主主义革命就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参考资料:苦酒微澜显沉浮 —读《范爱农》 (《名作欣赏》199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