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新科技革命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4/28 09:54:39
新科技革命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摘要】二战后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深刻影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由于国内形势的变化和科技革命本身的特点,在不同时期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是不同的,但是总体上看是中国越来越善于迎接和利用新科技革命的挑战,加速实现中国科技的发展.
  【关键词】新科技革命 中国科技 发展
  新科技革命发端于二十世纪的四五十年代,二次大战中大量用于军事目的的科学技术开始转向民用,形成了以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它对人类的生产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时间上看新科技革命发端的时间正好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对一个经济、文化都很落后国家的科技发展必然产生影响,从影响的特点上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改革开放前的国防科技大发展时期
  毛泽东作为第一代领导人的核心,已经从战略上认识到新兴科学技术的重要性,1955年3月他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说:“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就是我们所建设的、所从事的、所思考的、所钻研的,是钻社会主义工业化,钻社会主义改造,钻现代化的国防,并且开始要钻原子能这样的历史的新时期”①.他们明显感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建国后,中国人民的本来愿望是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变中国“一穷二白”落后的社会面貌,但是周边环境和国际形势迫使我们必须优先考虑国防安全,毛泽东着眼于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认为中国要建立强大国防,赢得相当的国际地位,就必须发展以原子弹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武器,他指出我们“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②、“也要搞人造卫星”③等设想.1956年4月,由周恩来、聂荣臻等领导牵头,成立了科学技术规划委员会,制定了新中国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也称《十二年规划》,在《十二年规划》所确定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的基础上,1963年制定了第二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十年规划》.这两个科技发展《规划》,都是紧盯新科技革命的前沿领域,以新兴科技为科技发展重点,配合军事和国民经济的迫切需要制定的,在科技发展战略上采取了“赶超”策略,使我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非常惊人的成就,很多技术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这一时期我国的科技发展为将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紧盯国际尖端科技,密切注视着现代科学技术对军事发展的深刻影响,把发展原子弹、氢弹等新技术武器,确定为科技规划中的最大重点,实现了高新技术的突破.但由于把科技革命的认识过分局限在国防需要和政治建设功能上,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科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整体国民经济科技水平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到70年代中期,我国除了与军工有关的科技如航天、导弹、核能等迅速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之外,其他方面的科技力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仍然较大,总体科技水平不高,影响了中国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科技为经济服务转变,促进科技全面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向纵深发展,新科技革命已很好地解决了科学由潜在动力转变为现实动力的中间环节问题,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科学技术日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科技经济一体化成了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
  这一时期我们结束了十年“文革”,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被重新重视起来.以1978年3月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科技发展的全新时期,邓小平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表明党和政府对科学技术作用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精髓,这一论断,揭示了当代科技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为中国依靠科技进步加速经济发展指明了航向.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共中央于1985年提出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方针,“依靠、面向”战略的核心思想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促进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的发挥.
  在促进科技为经济服务的同时,继续大力加强高新科技研究,是这一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又一特点.邓小平回顾我国“两弹一星”事业时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④在他的推动下,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863”计划,目的是“有选择地在几个重要的高技术领域跟踪世界水平,建立必要的高技术产业”,1988年出台了旨在推动高技术产业化的“火炬计划”,实施了一系列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和若干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这些举措极大推动了中国高新科技发展,尤其是促进了科技产业化.
  这一时期我国的科技工作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科技工作的战略重点已转向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科技资源配置也随着发生变化,一个有利于科技进步的宏观环境正在形成,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科技成果数量大、层次高,如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通讯卫星的成功发射,更多的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原材料、重大装备、能源、交通等技术领域的突破,成为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新时期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社会战略的实施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世界新科技革命形成了新高潮,知识经济初步显露,劳动对象、劳动产品和劳动者素质发生了质变,劳动者从事科技研究和开发的越来越多,脑力劳动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其创造的价值也越来越高,科学技术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都纷纷制定和实施面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抢占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很快,但科技文化发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尚未得到全面的认识,某些领域仍存在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国的教育事业不发达,劳动者素质不高,社会对科技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较小,这些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科技经济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1995年5月26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江泽民首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中共中央把“科教兴国”确定为跨世纪的国家发展战略,科技在中国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后,中国科技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在此后的几年中,国家对科技经费的投入占GDP的比重从1996年的0.6%增加到2003年的1.32%,企业逐渐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其自主筹集的科技经费大幅度增加,到2002年达1676.7亿元,占全国科技活动经费的57.1%⑤,国家科技发展体系更加合理,基础更加坚实.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发展还是主要通过大规模的技术引进或“以市场换技术”等方式,促进产业技术改造和经济结构调整,关键技术和设备过度依赖进口,企业自主研发水平低下,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在新世纪国民经济的脆弱性和风险性也正在相应地不断增加,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的科技发展遇到了“瓶颈”.面对科技发展新形势,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国情,面向未来,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2003年6月,国务院成立了有23个部门组成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经过三年,十二易其稿,完成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是进入新世纪我国第一个科技规划,将指导今后15年的科技工作,“自主创新”是贯穿《规划纲要》的主线,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从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整个历程看,新科技革命对我国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个时期由于我们主观认识的局限性和客观国际背景对我们的限制,以及“文革”十年的严重干扰,使我们没有完全跟上新科技革命的节拍,但是仍然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科技成就,奠定了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基础.从1978年开始的后两个时期,我们紧跟新科技革命的最新趋势,适时调整科技发展战略,促进了中国科技全面的发展,为长达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科技保证.(作者为遵义医学院人文社科部副教授;本文系贵州省高校人文医学研究中心基金项目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XG—001)
  注释
  ①《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95页.
  ②《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37页.
  ③《人民日报》,1970年4月2日.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79页.
  ⑤《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8——中国科技改革与开放30年》,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