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生物 > 作业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生物作业 时间:2024/04/29 08:51:14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有哪些.
细胞水平上的感染类型和宿主反应
很早发现噬菌体感染有裂解性和溶源性之分.以大肠杆菌的λ噬菌体为例,裂解性感染于经历上述复制周期后产生大量子代病毒粒而将细菌裂解;而溶源性感染时,噬菌体DNA环化并整合到大肠杆菌 DNA的特异性位点上,随着细菌的分裂而传给子代细菌,细菌不被裂解也不产生子代病毒粒.营养条件、紫外线或化学药物都能使溶性源感染转化为裂解性.动物的DNA病毒如 SV40、腺病毒、疱疹病毒等于感染敏感细胞(称为容许细胞)后,形成裂解性感染,而于感染不大敏感的细胞(称为不容许细胞)后,则形成转化性感染.转化性感染与溶源性感染相似,病毒DNA或其片段整合于细胞染色体上,并随细胞分裂而传给子代细胞,表达其部分基因(一般为早期基因),但不产生子代病毒粒,细胞也不死亡,但被转化成类似于肿瘤细胞,可无限地传代.另一方面,RNA肿瘤病毒(如鸡肉瘤病毒)必须先将其RNA反转录成dsDNA并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上,才能进行复制,所以这种感染方式是独特的,既是转化性感染,又产生大量病毒粒.
宿主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有4种:无明显反应、细胞死亡、细胞增生后死亡和细胞转化.例如,副粘病毒SV5在细胞培养中产生大量病毒而不引起明显反应.多数病毒感染敏感细胞时,由于抑制了细胞核酸和蛋白质合成而引起细胞死亡.痘病毒感染时,先刺激细胞多次分裂然后死亡,造成痘疱病灶.DNA病毒和RNA肿瘤病毒则引起细胞转化.
有些动物病毒于感染宿主细胞后,在胞核或细胞质内形成具有特殊染色特性的内含物,称为包涵体,如痘病毒的细胞质内包涵体和疱疹病毒的胞核内包涵体.这些包涵体有的是由未成熟或成熟的病毒粒构成,有的是宿主细胞的反应产物,有的是两者的混合物.有些昆虫病毒的病毒粒包埋在蛋白基质中,形成包涵体如核型多角体病毒.
脊椎动物细胞感染病毒后的另一种反应是产生干扰素.干扰素是一种动物细胞编码的蛋白,其基因平常处于不活动状态,于病毒感染或经双链RNA诱导后活化.干扰素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但并不直接作用于病毒,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胞膜结合,激活具有抗病毒作用的3种酶,阻断了病毒mRNA的翻译.干扰素在防止病毒扩散和疾病恢复中有一定作用,并有可能成为一种抗病毒药物.
机体水平上的感染类型和宿主反应
高等动、植物感染病毒后,可表现为显性感染和持续感染,动物病毒还可表现为隐性感染.隐性感染无临床症状,显性感染表现为临床疾病;在持续感染中,病毒在机体内长期存在.动物病毒的持续感染又分为潜伏感染、慢性感染和长程感染3类.潜伏感染如疱疹,平常无症状也查不到病毒,但由于内外因素的刺激而复发时出现病毒;慢性感染如乙型肝炎,有或无症状,但可查到病毒;长程感染限于少数病毒,如绵羊的 Maedi-visna(一种反录病毒感染)可查到病毒;潜伏期和病程都很长,进行性发病直至死亡.
高等动物能对病毒感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类,体液免疫表现为由B细胞产生的抗体,其中包括能特异地灭活病毒的中和抗体.中和抗体在预防再感染中起主导作用.细胞免疫的主要表现是识别病毒抗原并发生反应的T淋巴细胞,在清除病毒和病毒感染细胞中起主导作用.
植物细胞对病毒常有过敏反应,细胞迅速死亡,形成枯斑,同时病毒复制也受到限制.另一种反应是产生一种很象干扰素的抗病毒因子,能保护未受感染的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