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三国演义》中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中对三顾茅庐的故事有非常详细的描写,它与课文(三国志中的隆中对)有哪些不同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9 23:54:52
《三国演义》中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中对三顾茅庐的故事有非常详细的描写,它与课文(三国志中的隆中对)有哪些不同点?
一、《三国演义》中:在刘备去隆中拜谒诸葛亮时备下了厚礼.后来第三次隆中见到诸葛亮时,孔明固辞不受,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孔明方受.表现了刘备之诚心.《隆中对》中并无此情节.
二、《三国演义》中:在刘备去隆中之前,又遇司马徽再为刘备荐诸葛亮,说诸葛亮不当比管仲、乐毅二人,“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再次侧面突出了诸葛亮济世扶危的贤能之才,更加激起了刘备思贤若渴之情,为下文的三顾茅庐做足了铺垫,也更加吊足了读者的胃口.《隆中对》中并无此情节.
三、《三国演义》中对三顾茅庐这一情节叙述的非常细致生动,每一次都详细描写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对话,并且人物的语言非常符合各自的性格特点.刘备等人三顾茅庐,遇人共五位才得以最后见到了卧龙,时间也从头年深秋到第二年初春历半年,其中一波三折.为见诸葛亮,刘备等人算是费尽周折.小说就此情节有洋洋近五千言的描述极尽戏剧色彩.但在《隆中对》中,对这一我们后人耳熟能详倍加推崇的历史事件却只有“由是先主遂谒亮,凡三往,乃见”寥寥十二字!可见小说的作者在这一情节上所做的艺术加工之大.为什么小说家要对这十二字的史实做如此见功夫的艺术加工呢?我们不妨看一下他主要的笔墨所至:
1、刘备等人每次到隆中所遇之人都较为傲慢.如童子,第一次见到他时刘备说明来意后,童子说“先生今早少出”,刘备问:“何处去了?”答曰“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又问“几时归?”童子答“归期亦未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再如第二次去隆中见到的卧龙之弟诸葛均,当刘备问诸葛亮何处闲游去了,他回答说“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道僧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第三次见到诸葛亮时,诸葛亮才正睡白日觉,等到其醒来时,它却又是吟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又是半天功夫入后堂更衣整冠,实在是耍足了架子,做足了大腕儿!这些描写一方面为充分表现诸葛亮这一传奇人物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从另一方面也充分地表现了刘备能礼贤下士思贤如渴的诚心和品质.
2、顶风雪冒严寒刘备一行人一而再再而三地登门造访,却屡屡扑空.这期间,随行的关羽、张飞都表现出过不满情绪,认为诸葛亮是一介村夫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张飞更是要只身一人去隆中,用麻绳把诸葛亮缚将来.在最后见到诸葛亮,亮长睡不醒时,张飞更是急得(大怒)要去屋后放把火看他起不起.这些情节更是从侧面为写刘备这个人物服务,表现刘备的礼贤下士、爱才惜才、思贤若渴.同时也不失时机地为张飞性格的火爆刚猛有余而智谋不足又书了一笔.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史家以务实求真为原则,不夸张、不妄言,是对历史忠实的记载与再现;而小说家则以塑造人物形象努力让故事更生动引人为目标.另外,《三国演义》中“隆中对策”时刘备的问策和诸葛亮的对策,小说基本上引用了《隆中对》的史料,体现了历史小说创作忠于历史又不完全同于历史的特点.
《三国演义》中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中对三顾茅庐的故事有非常详细的描写,它与课文(三国志中的隆中对)有哪些不同点? 《三国演义》中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中对三顾茅庐的故事有非常详细的描写,它与课文(三国志中的隆中对)有哪些不同点?【随便说说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中有非常详细生动的叙述.阅读后,你觉得它和课文--《隆中对》的故事有哪些不同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中有非常详细生动的叙述.它和《隆中对》 三顾茅庐和隆中对三顾茅庐的故事在第三十七和三十八回中有非常详细生动的叙述.阅读后你觉得它和的故事有哪些不同点? 三国志 中 隆中对 与 三国演义 的第三十七、三十八回的不同 《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中和初三课文《隆中对》有什么不同?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中有非常生动的叙述,阅读后你觉得它和课文中的故事有哪些不同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三国演义》第37,38回中有非常详细生动的叙述.它与《隆中对》中的故事有哪些不同? 《三顾茅庐》中的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中有非常详细的叙述.阅读后,和初中课文有什么不同点? 知道的回答下,三顾茅庐的故事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中有非常详细生动的叙述.阅读后,你觉得它与课文的故事有哪些不 《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故事与《隆中对》的故事有什么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