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季羡林与德国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8 16:42:55
季羡林与德国
1935年9月,根据清华大学文学院与德国交换研究生协定,清华招收赴德研究生,为期3年 .季羡林被录取,随即到德国.在柏林和美国与乔冠华同游.10月,抵达哥廷根,结识留学生章用、田德望等.入哥廷根大学,“我梦想,我在哥廷根,……我能读一点书,读点古代有过光荣而这光荣将永远不会消灭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这个梦.”[1]   1936年春,季羡林选择了梵文.他认为“中国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太大了,我要对中印文化关系彻底研究一下,或许能有所发现”.因此,“非读梵文不行”.“我毕生要走的道路终于找到了,我沿着这一条道路一走走了半个多世纪,一直走到现在,而且还要走下去.”“命运允许我坚定了我的信念.”[1] 季羡林在哥廷根大学梵文研究所主修印度学,学梵文、巴利文.选英国语言学、斯拉夫语言学为副系,并加学南斯拉夫文.季羡林师从"梵文讲座"主持人、著名梵文学者瓦尔德施米特教授,成为他唯一的听课者.一个学期 40多堂课,季羡林学习异常勤奋.佛典《大事》厚厚3大册,是用混合梵文写成的,他争分夺秒,致力于读和写,"开电灯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季羡林在德国[1]
  1940年12月至1941年2月,季羡林在论文答辩和印度学、斯拉夫语言、英文考试中得到4个"优",获得博士学位.因战事方殷,归国无路,只得留滞哥城.10月,在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担任教员,同时继续研究佛教混合梵语,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发表多篇重要论文.“这是我毕生学术生活的黄金时期,从那以后再没有过了.‘博士后’的岁月,正是法西斯崩溃前夜,德国本土物质匮乏,外国人季羡林也难免‘在饥饿地狱中’挣扎,和德国老百姓一样经受着战祸之苦.而作为海外游子,故园情深,尤觉‘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祖国之思和亲情之思日夕”索绕,“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2] 1941年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曾师从语言学家E.西克研究吐火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