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课文 廉颇和蔺相如评语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01 10:05:42
课文 廉颇和蔺相如评语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上卿,相传为山西安泽、古县北宝丰村人,其墓在村之附近.
时势造英雄.在纷繁变幻的战国时代,涌现出大批文臣武将,他们各展其才,在那丰富多采的英雄画廊里,位置显赫,映照千古.
蔺相如原本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家中的一名舍人,按正常升迁,很难位居国相地位,但秦赵之间的尖锐斗争,为其提供了脱颖而出的机会.
战国后期,强秦加紧了东出兼并六国的攻势,而三晋当其冲要.经过几大战役后,韩魏国力锐减,慑于秦威,逐渐不敢做正面相抗.赵国自武灵王(前325-前229年)胡服骑射、大兴改革以来,奋发图强,比之其他中原各国,实力强盛,成为秦向东发展的劲敌.到了赵惠文王(前307-前251年)后期,秦的攻势加剧,秦、赵之间的外交、军事斗争日趋复杂起来.
秦昭王(前307-前251年)于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向赵提出以15城易赵之“和氏壁”.这是强国对弱国进行的一场政治讹诈.一块壁玉,无论多么宝贵,也不能与15座城池相抵质,强秦不过借机试探赵之虚实而已.消息传来,赵君臣明知是讹诈,却无如之何.如作应允,显然“秦城恐不可得”,拱手送璧入秦,定使赵国徒受愚弄,而强秦更求索不已,如不应允,秦便轻易得到出兵赵国的借口,赵便面临战争的威胁.这种被动情况,正是弱国外交难以为计的必然形势.
蔺相如在这紧要关头,出面打破僵局.他对比秦赵实力,说明赵虽不能以武力相抗,但可从道义的曲直着眼,采取“宁许以负秦曲”的策略,来揭穿秦的骗局,使秦得不到出兵的借口,而赵在道义上取得主动.
策略得到赞成,蔺相如自报“愿奉壁往使”,井保证“城入赵而壁留秦,城不入,臣请完壁归赵.”
秦素称“虎狼之国”,此次出使的艰难可想而知.但蔺相如事前已有周密考虑,充分准备,所以临事应变,处处主动.秦王便殿接见,轻慢赵使,接玉后又无意偿城.蔺相如智索国宝,严辞揭穿骗局,气势上占了上风.秦人欲以武力夺回壁玉,蔺相如“怒发冲冠”,“举壁睨柱”,表示了与国宝共存亡的决心,以生命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取得了“完壁归赵”的胜利.
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的秦赵“渑池会’,是秦对赵的又一次政治胁迫.当时,秦已连败赵国,故赵王畏秦,在秦约赵王赴会时,赵王“欲毋行”.蔺相如认为;“王不行,示赵弱胆怯也.”故自报奉陪赵王赴会.在会谈中,以其机敏和雄辩,阻止了秦的欺侮,挫败了秦的胁迫,再次获得外交斗争的胜利.
廉颇为赵之良将,屡立战功,威震诸侯,拜为上卿.蔺相如的两次外交斗争的胜利,与廉颇的统军镇守密不可分,秦仅以外交活动试探虚实,也正是慑于廉颇的武力.对此,蔺相如有清醒的认识,而居功自傲的廉颇却不识大体,在相如因功大拜为上卿,且位在自己之上时,极为气愤,公然宣言:“吾见相如,必辱之.”拉开了较量的架式.
针对廉颇的挑战,蔺相如的对策是:每遇上朝,常称病不去,不与廉颇争位次;道遇廉颇,多引车避匿,以免发生冲突.当门人认为受到侮辱,纷纷要求离去时,蔺相如向他们表白了心迹:“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相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这顾全大局、感人肺腑的剖白,不仅使门客恍然大悟,深受感动,就是畜意折辱相如的廉颇听后,也顿觉无地自容.他悔恨交加,立即负荆请罪,于是二人成刎颈之交.将相之和,保证了赵国在尔后15年内,团结一致,共同抗秦.
赵惠文王死后,赵孝成王继位,年少,太后用事,赵国的另一上卿赵奢已去世,蔺相如病重.秦国于赵孝成王四年(前262年)动用大军进攻赵国之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为避开秦军的强大攻势,廉颇屯兵固壁不战.在双方相持3年之久后,秦派人离间赵王,促使赵王起用毫无作战经验的赵括代替持重稳健的廉颇,这一阴谋逃脱不了蔺相如的慧眼,他带病劝说赵王:“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但赵王不听,终于导致了长平惨败,损兵45万,元气大伤,从此赵国每况愈下,于代王嘉六年(前222年)为秦国所灭.
蔺相加的一生,是在维护祖国的尊严,保卫赵国政权的斗争中度过的.就其行事来看,显然是一位有着深厚政治素养和卓越识见的政治家,而他与廉颇“将相和”的故事,又谱写了一曲公忠爱国的赞歌.这支歌,人们世代相传,激发着强烈的爱国情感,起着净化人们心灵世界的重要的教育意义,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廉颇:战国后期,赵国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率军攻齐,取昔阳(今河北晋州西北),因功封为上卿.曾居功自傲,不服蔺相如位居其上,后感其顾全大局,负荆请罪,结成生死之交,合力抗秦.三十九年十二月,攻取魏之畿(今大名东南),次年,又攻魏之防陵(今河南安阳西南)、安阳(今安阳西南).五十四年,率军驻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抗秦,虽初战失利,但很快摸清秦军弱点,转而采取坚壁避战的方针,欲拖垮远道而来的秦军.次年,赵王中秦离间计而以赵括取代为将,赵军随即因错误的作战指导而惨败.赵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受封尉文之地,号信平君,摄行相国职.同年,率军8万大败40万燕军于鄗(今河北高邑东南),杀其将栗腹,遂与赵将乐乘进围燕都,逼其割5城求和,后又助魏攻燕.二十一年(前245),攻取魏繁阳(今河南内黄西北).赵悼襄王时,因不满乐乘取代其位而攻走乐乘,自己亦逃至魏都大梁(今开封),但不被重用,欲返赵效力.赵王困于秦之攻伐,欲复用廉颇,然其使者受权臣郭开贿赂而毁之.廉颇终不被赵复用.后又至楚为将,郁郁不得志,卒于寿春(今安徽寿县) .
赵王误中秦国反间之计,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帅,替代廉颇.廉颇告诉赵括:“秦军千里奔袭,利在速战,应以守为主”,并以“守势图”相托.不料赵括却冷眼相待,廉颇大怒之下,交出帅印,离开大营,骑马驰奔,要回邯郸.路过一村,百姓跪拜,这才发现自己仍然头戴帅盔,身披铠甲,足蹬战靴,觉得自己已经卸职,无披挂必要,便把这三件东西脱在这里,人们为怀念这件事便把这个村叫三甲村.
廉颇越走越不放心,他觉得赵括骄傲自大,轻敌麻批,若轻率出击,必遭惨败.再加上赵军战士和百姓的挽留,心理就犹豫起来,一会儿觉得自己已经卸职,干脆走了吧;一会儿又觉得长平战事,非同儿戏,四十万生灵乃赵国元气.,是走,是留,他拿不定主意,在一个村边徘徊犹豫了好长时间,直到邯郸发来诏书催他回朝,这才哀叹一声离去.因此,百姓就把这个村叫徘徊村,

虽然诏书催发,去意已定,但沿途百姓仍拦路乞留.百姓为啥能认出他来,除了廉颇的白发白须外,最显著的就是他骑的那匹体格高大,浑身雪白的玉兔赛风驹.廉颇为了摆脱窘境,经一村时,忍痛换掉了他的宝马良驹,百姓就把这个村叫换马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