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沁园春 雪 原文及朗读要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30 14:50:16
沁园春 雪 原文及朗读要领
求《沁园春·雪》 的原文,及朗读的情绪变化要领.再送我一篇关于现在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的诗歌散文
古诗诵读下载(请使用右键,目标另存为) 【诗歌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www.jinmiao.cn/MaoZeDongShiCiSongDu/2009- ... 48K 追问: 能说一下当时的写作背 景和 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吗? 回答: 词语注释 1.北国:指我国北方. 2. 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3.大河上下:指黄河的上游和下游,犹言整条黄河. 4.顿失 滔滔 :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蜡做的 白象 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 6.须:等到 7.天公:指天. 8.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白雪的壮丽景色. 红装 ,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 红日 照耀着大地. 素裹 ,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9.分外妖娆:格外艳丽多姿. 10.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江山如此多娇 11.秦皇汉武:指 秦始皇 赵政 [3] [4] [5] 和汉武帝 刘彻 . 12.输:和下文的“逊”,都是差,失的意思. 13.文采:和下文的“风骚”,指的都是文学才华.这里用文学才华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风骚,原为《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 《离骚》 ,也可指《诗经》和《楚辞》. 14. 一代天骄 :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天骄 ,“ 天之骄子 ”的 省略语 .意思是天所骄纵宠爱的人.汉时匈奴自称.后来也泛称强盛的少数名族或其首领. 15.唐宗 宋祖 :指 唐太宗李世民 和 宋太祖赵匡胤 . 16. 成吉思汗 :元太祖铁木真.建立了横跨欧亚的 大帝国 的蒙古征服者. 见《 汉书 ·匈奴传》. 17.射雕:《史记·李广传》称匈奴善射者为“射雕者”. 有用射雕来称赞人武艺高强.雕,一种凶猛的鸟,飞得又快又高,不易射中. 18.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俱,都 19.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无产阶级革命者等.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 [1] 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眺 望长城 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河水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连绵的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一样蜿蜒游走,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似乎想要与苍天比试一下高低.等到天晴的时候,再看红日照耀下的白雪,格外的娇艳美好. 祖国的山川是这样的壮丽,令古往今来无数的 英雄豪杰 为此倾倒.只可惜像秦始皇汉武帝这样勇武的帝王,却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 宋太祖 ,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天之骄子成吉思汗,却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而轻视了思想文化的建树).而这些都已经过去了,真正能够建功立业的人,还要看现在的人们(暗指无产革命阶级将超越历代英雄的自信). 题解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 毛泽东 从 延安 飞 重庆 ,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其间 柳亚子 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作法 这词的“成吉思汗”和《 十六字令 》的“离天三尺三”,一个不是汉名,一个是直接引用民谣,都不必拘守 平仄 .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和 朱德 率领 红军长征 部队胜利到达陕北 清涧县 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同志登 上海 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沁园春·雪》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1945年10月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作者回到延安后,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11月4日,重庆《新民报》刊出传抄件.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 墨迹 制版刊出. 1935年10月4日,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甘,重新有了可以立足的根据地,这是巨大的胜 利.但是,陕甘根据地当时外部环境和内部状况都面对着十分严峻的形势.11月3日,在甘泉县下寺湾,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听取陕甘晋省委副书记 郭洪涛 和 西北军 委主席聂 洪钧 的汇报. 同一天, 中央政治局 举行会议,着重讨论当前的军事行动.会议决定:军事工作由毛泽东负责;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由毛泽东任主席, 周恩来 、 彭德怀 任副主席. 根据这次政治局会议的决定,中共中央领导人暂分两路: 张闻天 、 博古 、 王稼祥 、 刘少奇 等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先到陕甘根据地的后方 瓦窑堡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红一方面军开赴前线,准备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 这时, 蒋介石 已经知道中央红军和陕甘红军会师的消息,重新调整了部署,调集 东北军 五个师的兵力组织新的进攻:在西边,以第五十七军四个师由陇东沿葫芦河向陕西鄜县东进;在东边,由第六十七军第一一七师沿洛川、鄜县大道北上,企图围歼红军于洛河以西、葫芦河以北地区,摧毁陕甘革命根据地. 局势十分危急,毛泽东却指挥若定.他和周恩来、彭德怀决定:集中兵力,向南作战,先在鄜县的直 罗镇 打一次歼灭战,消灭沿葫芦河东进的敌军一至两个师,再视情况转移兵力,各个歼敌以打破这次“围剿”. 直罗镇是一个不过百户人家的小镇,三面环山,一条从西而来的大道穿镇而过,北边是一条小河.干部们看过后兴奋地说:“这一带的地形,对我们太有利了!”“敌人进到直罗镇,真如同钻进了口袋.” 11月18日,在直罗镇以东的东村,毛泽东主持召开西北军事委员会议,作关于 战略计划 的报告.指出:大量消灭敌人,猛烈扩大红军,扩大苏区,是 三位一体 的任务.战略方针是攻势防御.建议将红军主力集中南线.会议通过毛泽东这个报告,要求两个军团分别付诸实施. 11月19日,毛泽东和彭德怀致电第一军团军团长 林彪 、政治委员 聂荣臻 ,指出东北军第109师明日有到直罗镇的可能,我军应准备后日作战.在发起进攻前,他又要求 红一军团 和红十五军团的团以上干部到直罗镇周围,察看地形,研究具体作战部署. 11月20日下午,东北军第109师在飞机掩护下 孤军深入 ,沿葫芦河进入直罗镇.当晚,毛泽东下达命令,按原定部署,红一军团从北向南,红十五军团从南向北,在拂晓前包围直罗镇.毛泽东的指挥所设在距直罗镇不远的一个山坡上.战斗打响前,他在下达作战命令时斩钉截铁地说:“这个仗,一定要打好!”“我们要的是歼灭战,不是击溃战!” 11月21日拂晓,红军突然从南北山上向直罗镇猛扑下去.第一○九师仓促应战,激战至下午二时,大部被歼.红军在打援中又歼灭援军第一○六师的一个团. 到11月24日,第一○九师残部在突围中被红军全歼.直罗镇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根据地的“围剿”,用毛泽东的话来说:是“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 奠基 礼”. 直罗镇战役结束后,毛泽东等从前线回到后方的瓦窑堡.他和中共中央其他负责人一起,听取五人小组关于审查 刘志丹 等“案件”情况的汇报,指出:“逮捕刘志丹等同志是完全错误的,是莫须有的诬陷,是机会主义,是‘疯狂病’”,应予释放.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和陕北肃反扩大化问题的纠正,使陕甘革命根据地原来面对的两个最紧迫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使中共中央能够在这里站定了脚跟,能够获得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来考虑和处理许多带全局性的问题.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大大加快了他们企图独占中国、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的步伐,并且把矛头进一步指向华北,使中华民族同日本侵略者之间的民族矛盾急遽上升了.12月9日,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学生爱国反日运动. 12月17日到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王稼祥、刘少奇、 邓发 、凯丰、 张浩 ,以及 李维汉 、郭洪涛等十余人.张闻天主持会议,张浩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的指示精神.会议着重讨论了全国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军事战略. 瓦窑堡会议 是从 十年内战 到 抗日战争 的伟大转变时期中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表明党中央克服了长征前一段时期内“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指导思想,不失时机地制订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它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来贯彻共产国际决议,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瓦窑堡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在继续抓紧对东北军、第十七路军的上层统一战线工作的同时,把主要力量放在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东征山西上. 1936年1月17日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决定:红军东征时中央政治局随军行动,彭德怀、张浩参加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陕北由周恩来、博古、邓发组成中央局,以周恩来为书记,主持后方工作. 会后,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签署命令,要求主力红军即刻出发,打到山西去,开通抗日前进道路.各路红军立刻奉命秘密行动起来. 毛泽东从瓦窑堡出发,经过延川到达延长县县城.1936年1月底,他在这里主持召开军委扩大会议并作了报告,进一步阐述了发展和巩固的关系,以解除一些干部中存在的担心红军主力东征会影响陕甘根据地巩固的顾虑,也批评了 李德 所说东征是“想挑起日苏战争”的错误观点.这次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加快了东征的战备步伐. 毛泽东第一次到山西,踏上的是石楼的土地.1936年2月21日清晨,毛泽东率红军总部从陕西清涧河口渡河,在石楼县辛关登岸.从陕北到山西,正值大雪纷飞,高原雪景激发了毛泽东英雄主义的浪漫情怀,当晚宿营于义牒镇留村,毛泽东写下了一生最为快意、最为得意的神来之作——《沁园春·雪》,这首 千古绝唱 十年后在毛泽东赴 重庆谈判 时公开发表,激起了强烈的反响.
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