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鲁迅《灯下漫笔》(节选)说课稿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8 23:13:58
鲁迅《灯下漫笔》(节选)说课稿
灯下漫笔(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独到的历史观,理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奴隶的时代”.
  2、学习随笔的写作手法,以小见大、由事入理.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对中国历史的概括.
  2、理解“人的价格”.
  3、理解“第三样时代”的内涵.
  教学过程:
  1、导入:以释题为导入.
  问:从题目《灯下漫笔》中能得到什么信息?
  明确:一、由“灯下”可见时间是晚上.问:夜晚和白天比较有什么特点?
  明确:黑、安静、独处的机会.夜深人静的时候,少了白天俗事的拖累,而能够静心思考.鲁迅写过一篇《夜之颂》,说自己是“爱夜的人”,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
  二、“漫”请同学们查字典,从漫字的意项中选取合适的解释.“不受拘束;随便”.漫笔,即是思绪的自由,不受拘束,也是思考内容的深远,用鲁迅自己的是个说“心事浩茫连广宇”,也是笔随心意,兴之所至,嬉笑怒骂自成文章.
  2、问:无论思绪怎么散漫,怎么浩荡无边,必须有一个思考的起点,同学们阅读全文,找到引发作者思考的一件什么事情?(给三分钟时间,速度全文)
  明确:引发作者思考的事情是:兑换钞票.(简单的解释一下兑换钞票:问:中国古代流通的钱币是什么?明确:铜钱,或者,金银等硬通货.民国开始,银行开始发行纸币,百姓把手中铜钱、金银兑换成纸钞.纸钞很轻便,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隐患,就是一旦国家的信用不佳,会贬值得很快,财富会缩水.)
  3、问:兑换钞票这件事情,作者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乐意收受-→不甘心、恐慌(受到绝食的威胁)-→(更)非常高兴
  4、问:同学们看一下,鲁迅先生在兑换钞票的过程中财产损失了没有?为什么受到损失还非常高兴?
  明确:受到损失.“六折几”,“七折几”,如果说一块纸币兑换一个铜圆,一百块钱可以兑换100个铜圆,但是现在,鲁迅到手的最多只有70个,损失了30个.受了损失还非常高兴是因为作者此时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本以为手上的纸币完全没有价值了,猛然间还换到了铜圆,自然会非常高兴(有点幸福来得太突然的意思),高兴的情绪遮蔽了损失的事实.我们从这个事情中可以发现,当人们面对财产损失的时候,是被动的接受,得过且过,明明受了损失,还要自我陶醉、自我麻痹,沉浸在喜悦的情绪之中.
  5、问:作者由兑钞事件想到什么道理?
  明确:“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成之后,还万分喜欢.”
  6、问:作者用了什么例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明确:“乱离人不及太平犬” 人不及犬(补充:太平犬,没有食物的担忧,没有性命不保的担忧.乱离人则是缺衣少食,性命得不到保障,随时都有丧命的可能.)
  “元朝定律” 人约等于牛马(补充: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牲口用,虽是玩笑之语,但其中我们依稀能见到不把人当人看的残余.元朝把百姓分为四个等级:一等蒙古人,二等西域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补充问题:奴隶的生活是怎样的?通过我们现在了解到的信息,大家想象一下,描绘一下.明确:没有人生自由,没有人格尊严,没有生命保障.(山西黑煤窑事件、最近新疆智障奴隶的事件.)补充问题:奴隶的生活可能只要是智力正常的人都不会喜欢,作者为什么要说,我们变成奴隶之后还万分喜欢,怎么来解释这一矛盾?明确:1、当事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奴隶.在他们思想中没有真正的“人”的概念,他们从来没有过人的生活.2、当人们的生活不及奴隶的时候,奴隶生活毕竟是值得羡慕和向往的.
  7、问:兑钞事件和变成奴隶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或者两件事情有什么相似之处?
  明确:1兑钞事件中有政府的强权,必须继续使用政府发行的钞票,尽管民间不能流通.变成奴隶作者假设了一种外界的暴力.2、兑钞事件中财产贬值、缩水.变成奴隶,人的地位贬值,由人降格为牛马、奴隶.3、两件事情中人们的心态相似,前者吃亏之后非常高兴,后者,降格以后万分喜欢.
  8、问:第五段中开始部分写到:“假如有一种暴力”,我们可以知道,这些内容是作者假定出来的,那么在中国历史上,人到底处于什么地位,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取到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
  9、问:在中国下于奴隶的时代有哪些时代?或者作者用了哪些例子来佐证他提出的观点?
  明确:强盗和官兵对百姓的无故掠杀.
  五胡十六国、黄巢、五代时候、宋末元末、张献忠
  (补充:黄巢攻陷广州,屠杀12万广州市民.张献忠攻陷成都,屠杀当地官吏,然后张榜试士,各地士人纷纷应试,在考场中屠杀几千士人,从此,蜀地再无握笔之人.蜀地千里无人烟,清朝开始的湖广填川.)
  作者所列举的时代,百姓的生存权受到极大的威胁,人们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用作者的话说:是奴隶规则被撕毁的时代,文中的奴隶规则是什么?
  明确:服役,纳粮,磕头,颂圣的规则.
  10、作者列举的都是乱世,朝代更迭的时期,那么在盛世,比如:唐太宗的贞观时期,这些时代,人获得了“人的价格”没有?
  明确:没有.盛世,百姓的生活相对稳定,不会担心性命无故被剥夺.家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所有的土地、百姓都是皇帝的个人财产.这些时代中,百姓没有获得自由、平等的权利,只有接收命令、服从命令的份儿.
  11、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发现,中国历史是一部吃人的历史.也说过:“二十四史,是一部独夫的家谱”.在本文中,鲁迅先生对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变迁又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呢?他认为中国历史更替的规律是什么?
  明确: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12、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让现实的道路更加稳健,更加坚定.作者把笔触从历史又拉回到了现实.问:鲁迅生活的时代处于前面两个时代中的哪一个?
  明确: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13、面对这样的历史轮回,鲁迅认为,青年人应该怎么做?
  明确:创造第三样时代.
  14、讨论第三样时代应该是什么样的时代?
  明确:人不做奴隶,而是做人的时代.用作者的话说就是人有人的价格的时代.
  我以为第三样时代应该是自由、平等、民主的时代.选择的自由是人人都能够做出独立的,不受外力的胁迫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体系.平等,不是身份和财富的平等,而是在面对机会的时候,人人都有参与竞争的权利.民主,人人都有说话、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
  现在距离鲁迅先生写作这篇文章已经有85年的历史了,本文作于1925年4月29日,我们的社会迎来了第三样时代吗?我们身上的历史使命又是什么呢?同学们,我不希望你们在此刻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我希望你们在自己不同的人生阶段,都要去好好的思考这个问题,唯有这样,你才不会白白的在世上走一遭,唯有这样,若干年后你老了,你回顾往事,不仅有风花雪月的浪漫,还思考的深度,这或许就是我们人生的深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