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30 15:33:28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结合”与“三利用”教法的应用,不但使教师感到易教、课时轻松,而且使学生感到易学、容易接受.\x0d关键词:“三结合”;“三利用”;教学质量\x0d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能读,培养语文能力,这是语文教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九年义务教育的这套初中语文教材,有不少教师认为难教,教学时间不够用,依然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正如教育专家钱梦龙说的:“注入式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大敌,至今却没有绝迹.”所以,寻求适应这套教材特点的教法,向课堂要质量,是笔者始终较为重视的一个问题.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并尝试运用“三结合”与“三利用”的教法,不但使教师感到易教、课时轻松,而且使学生感到易学、容易接受.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笔者的浅见:\x0d一、“三结合”\x0d即是从备课到课堂,始终将课文的“训练重点”、“预习提示”、“课后习题”相结合,充分把握新教材编写的特点.\x0d1.结合训练重点\x0d语文教材中,“训练重点”往往提得很精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须在教师充分备课的前提下,才能把训练重点在教学中落实下来.以第一册《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为例,本课的训练重点是:①生动的有条理的说明事物;②读书摘要.\x0d而“读书摘要”,实质上就是对语言信息进行筛选,把文章的重点或主要内容摘录在卡片或笔记本上.由于学生初学编写读书摘要,要求不要过高,指导学生围绕课文“练习”的一、二小题,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在有关的句子下划一条波浪线,然后这些句子分别摘抄在笔记本上.这种由浅入深的练习,学生就不会觉得“读书摘要”茫无头绪了,也逐渐培养成习惯.\x0d2.结合预习提示\x0d如果把课文内容比作一把锁,那么“预习提示”便是这把锁的钥匙.“预习提示”中包含文体、文学、篇章、读写听说知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阅读的思路和基本方法,利用工具书理解或掌握生字、词.“预习提示”的文字学生几乎都看懂,但如何抓住提示中的关键词关系着学生能否真正、全面地领会“提示些什么”.例如《大自然的语言》的“预习提示”中,第一段只有两句话,笔者让学生默读并思考它给我们提示些什么,引导他们明确第一句话中“比作”一词,既提示了本文标题采用的是比拟的修辞手法,又回答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再读第二句话,启示他们回答句中的“具体生动”、“条理分明”给我们提示了本文的写作特点;而句中的“说明了”又给我们提示了本文的文体是说明文;末句的“特征、成因和意义”又提示了本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平时的反复训练后,笔者的学生几乎都入了“读懂预习提示”的门.这样,讲究了教法,也让学生懂得了学法.\x0d3.结合课后练习\x0d“课后练习”如何处理,是教学的一个技巧,却往往被忽视.笔者在教学中,首先打破先讲课文后处理练习的陈规,将课后练习分散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灵活处理,有的则置于课前,结合在预习中,或纳入布置给学生的自学提纲中.又如《大自然的语言》的练习一,这一题给出了段落大意,只要求划分段落,理清层次,明确本文的条理性.笔者首先是要学生读题,并回答从哪一段到哪一段是说明该问题的,二是让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这样也为做“读书摘要”进行了过渡.练习五的第1小题,则是揣摩一个分号和一个句号的用法,这一练习有助于区分这两种标点的不同用法,当堂揣摩解决.这种穿针引线的教法,既有利于对句子的理解,有益于培养学生仔细阅读的习惯,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