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提高学习兴趣,主题班会,主持稿,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8 12:05:31
提高学习兴趣,主题班会,主持稿,
,求大家费费心啦,要说一些措施什么的,提高班级学习兴趣,集体提高,除了措施还要些其他的,好的追分哦,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个学科的学习产生了兴趣,他就会主动自觉、不可遏止地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这个学科的成绩也一定会很优秀.
那么,学生怎样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呢?我想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是理想.人没有理想是不读书的,有了理想才会产生学习的强烈欲望,才会自觉地屏弃一切干扰学习的因素,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时最重要的动因.”因此,培养学习兴趣要从树立学生远大理想开始.但理想不等于好大学、好分数,它应该是源于学科学习的某一个远大的理想.短期的功利的目的也可以产生兴趣,但它是不长久的.正如赞可夫所言:“追求分数对于掌握知识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教材变成了获取好分数的手段.知识本身对于学生并没有吸引力,而凡是未经过紧张的脑力活动而获得的东西,以及没有和兴趣结合起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
二是对知识奥秘的探求.这是学生学习产生兴趣的直接原因.这里必须明确几个问题:
1、学习兴趣来自学生主动的自我探求,而不是教师的强硬灌输.正如斯宾塞所言:“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这样,学习才可能产生真正的兴趣.而我们的许多做法刚好不是在激发兴趣,而是在毁灭兴趣.
2、学习兴趣来自对知识奥秘的探求,而不是浅表知识的了解.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浅表的知识只需识记,只有深藏的奥秘需要探究,探究才可产生兴趣.而知识的奥秘则在知识所形成的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接合点,抓住了这些接合点,才能在认识周围世界的真理和规律性中揭示出某种新颖的、出乎意料的东西.如文言词的记忆是相当枯燥的,为了学习“之”的三种作用(助词,的;代词;动词,到、往),我们不能简单地要求学生做记忆,而要求他们结合具体的语句总结出这三种情况出现的规律.这样学生就需要搜集大量的材料,进行比较、鉴别、总结、合并,得出规律,一个简单的记忆过程转化为一种探究活动之后,学生的兴趣就会由此产生.
这里,尤其要忠告那些只是依靠“游戏”形式和“红花”奖励的老师们,适当的形式变化和物质、精神奖励有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不是长久之计,有时反而会将学生导入歧途.因为学习的兴趣不是来自这些外在的奖励,而是引发的学生的内在的快乐享受.
三是对知识的运用.运用知识、驾驭知识,让知识变成一种社会行为,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给学生带来一种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把这种运用知识所带来的体验称之为“权力感”.他说:“运用知识可以让人产生一种自豪感:我们是事实和现象的驾驭者,在我们手里,知识变成了力量.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因此,有不少语文深谙其中道理,紧紧抓住“作文”和“综合性学习”不放,因为这两块做得好,学生兴趣得到培养,能力得到加强.而不少教师觉得它们难做,往往绕道而行,实是丢了西瓜拣了芝麻,正因为难,才富于挑战,克服了学生才会有成就感,才会产生兴趣.在新课程实施之前,我就尝试着做了一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寻找错别字、品味店铺名称、为你心仪的产品写广告词、替知心姐姐回封信、为黄老师宝宝取名字等,活动中学生兴致盎然,有了成果时学生更是喜不自禁.
在一个人兴趣的产生过程中,理想是外在的动因,对知识的探求和知识的运用则是内在的动力,有了这三者,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是浓厚而持久的.
经常听一些教师抱怨说:“我对工作很负责,学生就是不愿学、不爱学.”有的教师说:“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不吃苦怎么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于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警句和头悬梁、锥刺股、囊荧而读、凿壁借光的故事,来激励学生用功学习,而很少考虑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会愉悦和快乐.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学生要获取科学文化知识,首先要对学习充满兴趣.一旦失去兴趣,学生不仅会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而且学习效率也不会高.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引导,只有通过学生吸收才会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化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从而自觉自愿地投入,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习是一种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学生长年累月的学习是很辛苦的.如果没有兴趣来支撑,那的确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和困难,学习起来不仅不觉得苦和累,而且会感到其乐无穷.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童年时代就对生物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在采集标本时,为了腾出手来捕捉昆虫,竟然将甲虫塞进嘴巴.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数学研究中达到了如痴如迷、废寝忘食的境地.古往今来,大凡卓有成效的“大家”“学者”无一不对自己所从事的科研事业充满浓厚的兴趣.
素质教育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每个学生的潜能就像取之不尽的宝藏.学生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激起探究性思维,主动开发的潜能,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从而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就会产生倦怠心理,觉得学习枯燥乏味,从而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善学.两考过后,学生们对帮助自己学习的各类资料没有任何感情,而是进行销毁.学生如此“仇视”学习,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失败.学生为什么对学习毫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快乐,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素质教育虽然已经提倡了多年,但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束缚.在“升学率”大棒的指挥下,教育难以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应有的发挥.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陈旧,“题海战术”、“精英教育”的弊端,学生在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压力下被动学习,没有任何乐趣可言了.这些都滋长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在倡导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今天,应尽快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如果短期内尚不能从体制上改变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应该为学生的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竭尽全力.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讲究教学艺术,积极投身课改研究,鼓励学生创新学习、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