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建国60周年革命故事题材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30 03:41:26
建国60周年革命故事题材
(100字以内的!)
守护自己的战友
叶小静 潘秀慧
绿树掩映中,翠微山烈士墓庄严而又整洁.这里安葬着181位革命先烈,日夜守护他们的是81岁的老战士王奎.
王奎原是青田人,但他在温州度过了大半生.眼前的老人头发花白,面容清瘦,但依然保持着一股军人的硬朗之气.他用简单几句话概括了自己的一生经历:1948年参军,曾在淮海战役、浙南战争中立过二三等功,受伤残疾;1954年来温某福利企业工作至退休.1993年,得知翠微山烈士墓缺少守陵人时,他就和老伴主动申请搬到山上守陵.“虽然这些烈士我并不认识,但我们都是当兵人,都经历了那个战争年代,就像战友一样亲.”看着冷冰冰的水泥陵墓,老王涌上心头的是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感.
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情感,使老王在山上一住就是13年.当年带上山看门的小黑狗如今已经又胖又老了,山下的城市早已经经历了拆迁和重建,但老王和老伴一直住在这间小平房内,坚持着单调而枯燥的守陵工作.无论刮风下雨,不管是否有人拜祭,他和老伴每天总要仔细清扫一次陵墓.看见脏的地方,他们就打来清水一遍遍擦洗干净;发现细小的裂缝,他们连忙找来水泥亲自动手修补;遇到先烈的后人前来拜祭,他们也主动前去慰问并送上茶水.
“这些都是革命烈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现在一定要让他们安息.”老伴孙阿香动情地说.他们坦言告诉记者,守陵每个月可以享受150元补贴,但就是没有钱,他们也愿意做这个工作.在他们看来,守陵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更是一种神圣的责任.
父亲的脸,模糊而清晰
潘秀慧
1947年8月1日,一个有月亮的晚上,8岁的洪成梁被抱到祖父的房门前,远远地看了父亲洪汝兰一眼,那是张革命者的四四方方、瘦矍严肃的脸,这一面,是他有生之年与父亲所见的第一面,也是最后一面.5天以后,他担任平阳县委组织部长、小南区委书记的父亲为掩护同志、保守机密,带着文件毅然跃入飞云江,在33岁英年之际壮烈牺牲.
洪汝兰烈士出生于平阳县龙尾乡吴小?村一户贫农家庭,童年时就经常为驻扎附近的红军游击队站岗放哨和传递情报;1935年,读过五六年书的洪汝兰在家乡办起专门招收贫苦学生的小学,担任校长;1936年春,20岁的他正式参加平阳工农红军游击队,并于当年10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担任平阳县委副书记等职期间,他带领武工队与侵华日寇游击周旋,并深入敌区开展发动群众、筹粮筹款、发展党员等工作.1942年起担任平阳县委组织部长,积极开展抗日活动.1947年8月6日,他在完成给浙南特委运送武器和经费任务的回途中,因叛徒背叛在飞云江畔遭敌人埋伏阻击,为了掩护同行的两位青年学生、保护特委给县委的机密文件,他在中数弹的情况下,紧揣文件纵身跳入滔滔江水,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
谈起父亲,洪成梁的语气中有着深深的遗憾,为父子间未有机会感受寻常人家的舐犊情深,也为当时年幼没有亲身聆听过教诲,“父亲时刻做着牺牲的准备,所以数次叮嘱过祖父和几位叔叔,要把我培养好教育好,以后可以为国家做贡献.”父亲牺牲后,从1947到1949三年间,被游击队员昵称为“红小鬼”的洪成梁也开始了父亲童年的事业———为游击队站岗放哨、传送情报.“尽管很多事都是从祖父、叔叔及老同志那里听来,但父亲的大公无私、严于律己等等精神对我现在仍然影响很大,他的榜样作用经常提醒着我该怎么做一个党员,怎么保持革命本性.”现年66岁的洪成梁自1975年由空军退役回温后,在平阳县民政局工作,经常到位于腾蛟镇王堂村的洪汝兰烈士墓进行祭扫,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
她牺牲时仅9岁
金志敏
柔和的灯光下,王文龙有些伤感.他的脸膛坚毅而富有沧桑感.
整整二十周年过去了.王楚楚,少年英烈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昨晚,温州市工业科学研究院工程师王文龙应邀来到报社,向记者絮絮回忆女儿牺牲后,有关部门领导、社会各界对王家的关心,和亲朋好友对王楚楚的怀念.
1985年7月31日,她在市区蒲鞋市龟湖边为救援一名5岁的落水女孩而献身,牺牲时年仅9岁.1986年3月1日,被确认为革命烈士.
“我和楚楚的妈妈都很欣慰,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没有忘记她.明天下午,她的母校瓦市小学要组织学生到翠微山楚楚雕像前进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他的眼睛渐渐潮红,“她从小就特别懂事、聪慧乖巧,我们当时都上业余大学,工作、学习都很忙.楚楚自己上学放学,回家拖地、做饭,帮助邻居孩子学习.她的日记记录下她成长的轨迹.牺牲时,我们非常心痛.瓦市小学校园、翠微山烈士墓、省烈士纪念馆都有她的塑像,还为她出了书.党和政府给了她这么高的荣誉,我们已经非常满意了.”
“我有2个女儿,一个19岁了,一个永远9岁.”他的话不多,但字字清晰.多年来,他们坚强地生活,坚守一个共同的信念,为明天而活,为写一页明天的美丽故事来告慰楚楚而活.全家都在努力,没有让楚楚失望.妹妹琼唯已是高三学生,学习成绩在级段里名列前茅.
当年栽下的松柏,如今已繁茂高耸,楚楚的铜像就在那苍松翠柏间,目光投向这个每天都在变化的城市.
在他浑厚的语音中,记者努力想象楚楚今天的模样:她该三十而立了,亭亭玉立的年龄,大学毕业,也许已经工作,恋爱,结婚,品尝生活的甜美.可她已经在地下长眠了20多年,永远定格在9岁,一副纯洁的天使模样.
王楚楚,是时代的精英,少年的典范,她用黄金般的年华实现了不朽的永恒.她以最宝贵的生命,以一腔热血赋予这片土地最鲜艳的红色,留给后来者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活着的人们见义勇为,维护正义,也带给我们深层的思考:如何提倡对孩子自护自救及救助他人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传递爱民接力棒
叶小静 潘秀慧
41年前,一位名叫赵尔春的战士,为了在大火中抢救温州人民的生命财产献出了自己的生命;41年后,以这位战士命名的赵尔春班,因为传承爱民的传统成为“活雷锋”的代名词.
作为赵尔春班的第26任班长,李国平觉得既有自豪感又有压力:“赵尔春这几个字就是很大的荣誉,我们绝不能给他抹黑.”回顾其赵尔春班的历史,不善言辞的李国平立刻开始滔滔不绝.1964年,驻温海军通讯站战士赵尔春不顾个人生命危险,在大火中奋力救人结果受伤牺牲,当年他才23岁.海军党委授予他“爱民模范”和“优秀共青团员”的光荣称号,他生前所在的班也被命名为“赵尔春班”.
为了发扬赵尔春的爱民精神,该班一直坚持军民联防,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和慈善活动.41个春秋过去了,赵尔春班的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爱民”接力棒一直传了下来.从龙湾的朱荣花大娘、鹿城东风街道的王阿光老伯,到现在的沈云龙老人,战士们数十年从来没有间断过结对帮助孤寡老人.每逢节假日,战士们都会坐着公交车,轮流去看望老人.他们把津贴费、夜餐费节约下来,买水果、零食等送给老人,并帮助他打扫、洗衣、买菜、聊天.
“如果两个星期没有去看爷爷,我们都会非常想念他”.李平国告诉记者,他们平常都亲切地叫沈云龙老人“爷爷”,而老人也总能清楚地叫出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大家亲密地像一家人.尊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赵尔春班的一贯作风.战士们表示,无论今后他们走到哪里,都一定把这个爱心接力棒传递下去.
英雄谱
浙南地区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就开始在这里传播.一九二四年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温州独立支部.一九三零年在农民武装暴动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一九三五年红军挺进师入浙,开辟了浙南游击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南方战略支点之一.此后,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极为艰苦的斗争,浙南地区的党组织、根据地和武装力量不断壮大.一九四九年五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解放了浙南全境,并与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一军胜利会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温州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又作出了新的贡献.
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