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西方哲学的两大流派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不同点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4/28 03:10:51
西方哲学的两大流派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不同点有哪些?
有知道的哥哥姐姐帮帮忙了,答案不需要太长.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最为宝贵的两种精神.二者之间有着共生互补的关系.在人类社会的改造建设中,只有将二者并重,才能保证发展实践的正确取向和成功.
从历史上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宗教、神话与医学、化学等自然科学是共生于一个知识体系中的,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一开始呈现出的是相互交错、交相发展的融合态势.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科学虽然与神话、宗教渐渐分离,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但它总难以完全割舍同形而上思辩等人文观念的联系.就科学的现实形态而言,科学知识也总是以不同的方式包含着人文的意蕴.即使从近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形成来看,它们也同是批判宗教神学的有力武器.人文精神首先呼吁人性的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和权利.科学精神紧随其后,提倡科学实验,反对迷信.科学精神的弘扬恢复了理性的权威,人文精神的倡导重新树立了人的尊严,二者的紧密结合为人们推翻宗教神学的统治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指向.实际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同是人类精神文明中不可或缺的因子.有学者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形象地比喻成发动机与制衡器:如果将社会比作一辆行进的机车,科学精神及其在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则起着发动机的作用.如果没有发动机,机车就会停滞不前;但如果光有发动机而没有制衡器,动力系统非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且极易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人文精神相对于科学精神而言,正是起到了这种制衡器的作用.正是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共生互补中,人类社会才一步一步地走向灿烂和辉煌.
但自西方启蒙运动兴起以来,随着宗教神学统治的溃灭,自然科学的振兴,西方社会的工业化进程以空前的速度在推进.这一时期,作为科学精神外在表现形态的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物质生活的变化越来越使人类感到极大地满足和折服.在巨量的物质财富面前,人们充分感受到了科学知识所带来的实惠,从而使得人们对科学知识推崇备至.于是,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分离倾向便开始滋长.19世纪末,德国思想界掀起了一股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严格对立起来的强大思潮.时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逻辑实证主义更是把这种对立推向了极端.其结果是自然科学逐渐占据了人类思维的中心,而人文科学的阵地则逐步陷落.这种思潮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直到今天,许多国家仍在艰难地进行着人文学科的重建和弘扬工作.科学与人文的分离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公开对立,进而造成了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单向度发展.确切地说,这种对立直接引发了两种极端思潮的产生:一是科学主义或唯科学主义;一是人本主义.就科学主义或唯科学主义而言,它大致包含着以下内容:第一,认为自然科学知识是最精确、最可靠的知识,是其他科学的典范.第二,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唯一正确和有效的方法,是一切认识方法的楷模,应该应用到人文社会科学的一切研究领域.第三,认为自然科学知识可以推广至解决人类的一切问题,包括人生问题.(注:杨寿堪,李建会:《现代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及其走向》,《学术月刊》,2001年第11期,第9页.)而就人本主义而言,它主要表现为以非理性主义观察问题:在人性问题上,以情感欲望、本能冲动、无意识等规定人的本质,认为“人是神秘的”;在认识上,以直觉、体验、信仰作为把握世界的途径,认为直接体验到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在本体论上,以意志、非理性的生命作为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是神秘的“实在”,等等.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割裂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互补性和内在联系.科学主义推崇理性至上和科学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贬斥关于人的价值、尊严的所谓空洞口号,片面主张知识就是力量;而人本主义则鼓吹非理性主义,反对理性和科学进步,主张抽象的个人价值、个人理想、个人本位和个人中心等.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滋生无疑都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负面的作用.近代科技革命以来,从科学主义延伸出来的对工具理性(科技理性)极端推崇的态度,使得人类在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中隐含着深刻的矛盾.一方面,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能力.科学上的每一重大理论突破都导致了影响深远的技术发明和新产品的问世,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认识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在这个由科技打造的世界中,人们肯定了科学技术是现代文明进步的强大因素,并且将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寄希望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与此同时,伴随着伟大的科技成就,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也悄然来临.工具理性(科技理性)所倡导的对自然缺少人文价值关怀的征服引发了一系列对人类命运产生不良甚至致命影响的全球性问题.比如,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气候变异、生态失衡;在人与社会关系方面,导致了贫富分化的悬殊,社会结构的失调,个人本位的膨胀等;在人的精神生活领域,导致了拜金主义的盛行和道德滑坡、人性的扭曲等.
而与科学主义或唯科学主义相对立,人本主义基于人们对工具理性(科技理性)的失望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人本主义者将一切危机都归因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斗争的矛头指向理性和科学精神,大肆宣扬非理性主义,极度夸大人文精神的作用,并不加分析地将战争的残酷、机械文明的非人性、核武器的恐怖、环境的恶化等完全归罪于科技的发展.在人本主义的倡导下,甚至出现了一股反科学的极端思潮.人本主义的张扬无疑是片面和肤浅的,它宣扬“以人为本”,却恰恰没有看到隐藏于科学技术后面的真正主导因素是人.就历史的发展趋势而言,人本主义的倾向同样是不正确的,受其影响将会导致人的理性的缺失,科学技术的停滞不前,这样的后果也无疑会给人类社会的进步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分离所带来的人类普遍的价值危机已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实际上,现代科学危机或现代文明危机的实质是科学丧失了它的人文意义,是科学对人的存在的忽略,是科学对自己所赖以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的遗忘,是科学观中人文精神的衰微、科学技术非人化应用和发展的结果.(注:辛继湘:《人文价值-科学课程价值取向的必然选择》,《教育评论》,1998年第2期,第34页.)因此,为了人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在发扬科学精神的同时弘扬人文精神.事实上,正如人类自身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一样,人类文化同时包括着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人类精神同时也包括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它们相互依存并相互补充,由此构成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不可或缺的两种基本方法和力量.只有在科学精神的指引下,科学技术才能获得不断进步,从而也才能在物质上为人类的幸福生活提供保障;而科学技术只有在人的调控下,在高尚的人文精神的导引下,才会尽可能充分地发挥出积极正面的效应,缩减负面影响,从而真正造福于人类.因此,在科学精神中充分融入人文精神是决定科学命运和人类自身命运的关键.总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是人类真正地认识世界,全面、合理地把握世界,并达到求真、向善、审美相统一的基础.在人类社会的建设发展中,任何一种精神的缺失都将会造成人类社会发展的失衡、失序.当前,我们已跨入了21世纪,审视上一世纪的不足之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新世纪相融合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不容置疑.